首页 理论教育 秦简牍地理研究:里耶简牍揭示秦迁陵县乡里

秦简牍地理研究:里耶简牍揭示秦迁陵县乡里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一章中,我们依据里耶简牍中的司法行政文书,复原秦朝的郡县结构及其分布,以此观察秦迁陵县的对外联系和行政文书往来情况,以及秦帝国“文书行政”在一个偏远的县域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本章中,我们将依据里耶简牍,[1]复原秦迁陵县的乡里结构,兼及简文所见迁陵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根据里耶秦简牍,今湖南龙山里耶镇当即秦迁陵县县治所在地,这是毋庸置疑的。可知秦迁陵县实有三个乡。

秦简牍地理研究:里耶简牍揭示秦迁陵县乡里

在上一章中,我们依据里耶简牍中的司法行政文书,复原秦朝的郡县结构及其分布,以此观察秦迁陵县的对外联系和行政文书往来情况,以及秦帝国“文书行政”在一个偏远的县域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本章中,我们将依据里耶简牍,[1]复原秦迁陵县的乡里结构,兼及简文所见迁陵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兹先述迁陵县城址的一般情形。

根据里耶秦简牍,今湖南龙山里耶镇当即秦迁陵县县治所在地,这是毋庸置疑的。[2]考古工作者调查、发掘,里耶古城位于里耶镇东北部,古城东临酉水,位于酉水河一级阶地的前缘地带。现存城址呈长方形,南、西、北三面有护城壕环绕,仅在南城门有旱道与城外连通,城隅略带弧形,城西北部尚露一段城壕遗迹。城址南北长210.4 米,东西残宽103~107 米,残存面积近2 万平方米。由于东城墙被酉水冲毁,今已不存。据调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河岸还向河心伸出50多米,当时河道较窄,因航运需要经常清河道,以后因河水冲刷,河道变宽,古城东部至少冲刷了50 米的范围。所以,实际的古城面积要稍大一些。通过对南北城墙的解剖和对出土物的推测,城墙修筑年代应为战国中期晚段;古城有两个主要的建筑和使用时期: 第一期,年代为战国中期至秦代;第二期,年代是西汉[3]

目前的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城址临酉水的东半部,共发掘房址16处,可以明确为战国及秦代的房子似乎只有一处F20,位于北城壕中部内侧,考古工作者推测为制陶作坊的临时性工棚。[4]另据《里耶发掘报告》34~35 页所附“战国、秦遗迹分布图”,F16 为战国、秦代房址,但正文中并未作介绍。[5]出土秦简牍的一号古井(J1),其北面有F3、F5、F9、F11 等多处房子,西面有F7,南面则有F4,但这些房子全都是西汉乃至更晚期的。城址内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房屋建筑群应推F18,位于城内的东南部,亦为西汉时期的建筑物。[6]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还难以复原秦代迁陵县城内的建筑布局,也许秦代的主体建筑在城内西部(未发掘),假如主体官署靠近出有大量秦代简牍的一号古井(J1)的话,那么秦代的主体官署建筑或许应在城内靠西靠北一带。(见图4.1)

图4-1 里耶城址发掘探方分布图(www.xing528.com)

从里耶秦简看,当时迁陵县可称“廷”,简文屡称“行廷”“诣廷”,可见“廷”是一处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物。在“廷”内还有各类官僚机构的办公场所,称为“曹”。简文所见,有“廷令曹”(里耶8-778)、“廷吏曹”(8-699)或“吏曹”(9-1131)、“廷户曹”(8-263)、“廷仓曹”(8-1288)或“仓曹”(8-481),又有“迁陵廷尉曹”(9-2318)、“爵曹”(8-247)、“兵曹”(9-712+9-758),以及“司空曹”(9-1130)、“狱东曹”(8-273+8-520)、“狱南曹”(8-1886)、“中曹”(8-61+8-293+8-2012)、“覆曹”(8-2550)等。

里耶古城内已发掘探明的道路有11 处,据《里耶发掘报告》介绍,兴修和使用年代在战国、秦代的主要有L1 和L2,其中L1 长27、宽10.25 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较两侧地面高出0.5 米左右,西北直接与城中央的黄土台相连,并与西城门相通;东南延伸至酉水河边,一部分已被河水冲刷破坏。考古工作者推断L1 在当时即是城市的主干道,是街或公共活动场所。[7]至于L2,据介绍,应是沿酉水河作南北走向,是出入城区的南北主干道,南与南城门相通,为当时出入南城门的唯一通道。L2 在出城后,路面明显增宽,路的两侧也不明显,因此城外部分可能为一个广场。[8]从道路情况结合前文有关房屋建筑遗迹看,秦迁陵县的官署建筑很可能在城中央稍偏西偏北的位置,具体详情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证明。

除官署建筑外,迁陵县还有庙。另有监狱,简文屡见“牢人”(8-819)、“牢监”(8-45+8-270)、“牢臣”(14-18 背)、“牢司马”(10-1170)等,可以为证。这些建筑亦应位于城内。简文另有“丙廥”“乙廥”“径廥”等,这些仓廥也应位于城内。其具体位置亦有待进一步探明。

具体到迁陵县的乡里建置方面,里耶简8-1663+8-1925:“【朔】己卯,迁陵丞昌【敢】告尉,三乡。”可知秦迁陵县实有三个乡。简16-6 记洞庭守礼发布文书,文书传到迁陵县后,由迁陵县“守丞敦狐敢告尉: 告乡、司空、仓主,听书从事。尉别书都乡、司空,司空传仓,都乡别启陵、贰春,皆勿留、脱”。由此可知三乡为: 都乡、启陵乡、贰春乡。简8-49 有残缺,残文为:“乡、贰春、启陵”,可知“乡”前文为“都”字。其他材料还有一些,详下文所举,此不赘述。每乡下辖若干里,构成县—乡—里的行政建置。以下分别考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