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妃甸人稻落子:水稻脱粒的半机械化工具

曹妃甸人稻落子:水稻脱粒的半机械化工具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稻落子是曹妃甸人的俗称,专指水稻脱粒的半机械化工具。落子的后面一般由妇女操作,因为她们干活精细,劳动强度也不算大,不需要来回走动。每一节落子安排两个人,十数个落子连成一排,场面十分壮观。稻场上的重要岗位就是利用落子脱粒,当然还有很多辅助工种。

曹妃甸人稻落子:水稻脱粒的半机械化工具

稻落子是曹妃甸人的俗称,专指水稻脱粒的半机械化工具。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收割机出现之前,在柏各庄农场至少使用了半个世纪以上,每一位老农垦人心中都有磨灭不掉的记忆。

落子的构造为空心圆筒,一般长1.2米,直径50厘米,每个圆筒由16根硬方木构成,方木表面固定着倒U形的铅丝,一般由8号铅丝揻成,高约8厘米,形成一排排错位的“狗咬牙”式的铁齿,每个齿相距10厘米。安装稻落子之前,要事先测量设计好基础,用沙石和水泥的混凝土浇筑,每一节落子之间设置一个支架,叫垛子,每一组安置几个或十几个落子,需要根据每个村队的水稻面积和产量而定,小的村队七八节就够了,大的村队需要加倍。建场初期的五六十年代,是由柴油机带动,十五六节落子需要30马力的柴油机,少的只要12马力就够了,各农场普遍通电之后开始电力带动。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时代联体落子淘汰,稻落子改进为适宜一家一户使用的单体落子,由小型农用拖拉机就可带动,更便于在稻田就地脱粒或在小型场院里作业。

在集体经营年代里,每一个村队在村头高岗空地开辟一块宽敞平坦的稻场。收秋季节,这里几乎集中了全村的劳动力,有男有女,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欢马叫,煞是热闹,甚至要天天挑灯夜战,突击打稻是为早日进仓入库。落子的后面一般由妇女操作,因为她们干活精细,劳动强度也不算大,不需要来回走动。每一节落子安排两个人,十数个落子连成一排,场面十分壮观。落子手双手拿一捆稻子,用力把稻穗一头压在高速转动的落子上,铁齿顷刻间便把稻粒打落下去,然后再将稻捆反转过来,还按在落子上,眨眼间就只剩下脱去颗粒的稻草捆了。可不能小瞧这种看似简单的劳作,一正一反、一压一按包含着技巧,其关键的技术要领就是用力一定要均匀,按压的力量大了,稻粒连同稻草会被一起落下,杂草太多会增加下一道工序的劳动量;力量不够,稻粒落不干净,还要反复再落,会花费更多工夫。(www.xing528.com)

稻场上的重要岗位就是利用落子脱粒,当然还有很多辅助工种。落子后头首先有递送稻个儿的人,要源源不断地从大垛上往落子跟前背送稻捆,既要保证供应速度和数量,又要摆放有序,放置在落子手身后伸手就可拿到的位置,且始终保持齐腰的高度。还有人负责往外背稻草,及时把落净的稻草捆清理出来,用短绳打捆运到指定地点,那里有人专门在码草垛。水稻经过落子脱粒之后,便成了一颗一粒的稻谷,另外几个人负责在落子前面挑稻毛、扒稻粒,清走稻谷,堆成谷堆,再利用扬场机扬场,分离出混合在稻谷里的土块杂质、秕谷、草屑等。清理干净的稻谷,就可以集中装囤入库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时尚用语是叫“颗粒归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