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柞楞:曹妃甸传统捕鱼工具

柞楞:曹妃甸传统捕鱼工具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柞楞是曹妃甸旧时的一种捕鱼器具,有称憋篓的,是用芦苇篾子编织而成。父亲从十来岁,就跟着大人去草泊沟里下柞楞。柞楞是安置在有水流的地方,水域宽要搭埝“憋”流儿,中间留出一个豁口,将柞楞稳入泥中,周围也用泥或水草堵严实。天黑之前下篓,第二天早起再去起倒,每个柞楞都能倒出七八斤,以枣树叶大小的鲫鱼为主,也有其他小杂鱼和河虾。

柞楞:曹妃甸传统捕鱼工具

柞楞是曹妃甸旧时的一种捕鱼器具,有称憋篓的,是用芦苇篾子编织而成。它由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是敞口的篓子形状,上部圆形,底部方形,边长25厘米左右,高30厘米上下,一侧中间有圆孔,开口周围用玉米棒子的皮包边。倒须部分呈头大尾小的喇叭状,长约20厘米,开口10厘米左右,喇叭筒是需插入篓内的。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玉官庄周边除少数高岗地带挑出坨地、种植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外,其余低洼地块都是草泊荒滩,因每年降雨集中,上游之水倾泻入境,水患不断。频繁的洪涝灾害,不仅淹没道路、坨地,直接造成粮食歉收,同时也促使沟渠草甸的植物生长和野生鱼类的繁衍。在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尚十分有限的年岁里,农民生活就要靠其他经济活动来补充,通常就去打鱼摸虾。水多鱼就厚,常常有鱼可捕,尤以鲫鱼最丰。

据老父亲介绍,因为两三年就闹一次水灾,到处有鱼,村中最擅治鱼的就有五六家。发过大水,农历“七月七”之后就陆续开始扎箔下网,一直持续到秋后。父亲从十来岁,就跟着大人去草泊沟里下柞楞。柞楞是安置在有水流的地方,水域宽要搭埝“憋”流儿,中间留出一个豁口,将柞楞稳入泥中,周围也用泥或水草堵严实。一条水沟一般要下十数个,每隔一二十米一个。天黑之前下篓,第二天早起再去起倒,每个柞楞都能倒出七八斤,以枣树叶大小的鲫鱼为主,也有其他小杂鱼和河虾。(www.xing528.com)

父亲说,因为下柞楞的地方远,还曾从家里背去一口锅,带去盐,就地挖坑搭灶,炮熟后就直接在泛着白碱儿的地上晾晒。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炸“咸盐棍儿”。那时候不仅粮食不够吃,更缺少蔬菜,因为土地盐碱,连种大白菜都长不好,只种些萝卜,过冬时熬萝卜吃,顺手抓上一把咸鱼,算是调剂了滋味,老百姓称之为“腥货儿”。

现在人们所追求的原生态绿色食品,过去天天都在享用,但那时十足是一种无奈,聊以充饥罢了,“咸盐棍儿”居然成为居家必备之物,可见生活之拮据和艰辛,也难怪先人们发明了“盐浸”这样的字眼儿。问起他们的吃食向往,几乎都异口同声:能吃上一顿粉儿炖肉就是最大的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