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贵传统:曾陪伴爷爷半个世纪的野鸭毛褥子

珍贵传统:曾陪伴爷爷半个世纪的野鸭毛褥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爷爷在世的时候,火炕一头被褥底层一年四季铺着一床野鸭毛褥子,褥子置办于20世纪50年代,跟随了他半个世纪。回老家时再次了解关于野鸭子的情况,父亲说村子里至今仍有人铺着这种传统材料做成的褥子。曹妃甸及周边地区民间狩猎活动由来已久,流传下来很多种猎捕鸟兽的工具和方法,尤以猎捕大雁、野鸭最为普遍,常常是在鸟类迁徙的季节,利用其集中觅食和休息的特点,集体围捕。

珍贵传统:曾陪伴爷爷半个世纪的野鸭毛褥子

爷爷在世的时候,火炕一头被褥底层一年四季铺着一床野鸭毛褥子,褥子置办于20世纪50年代,跟随了他半个世纪。爷爷去世后,拆洗褥子时,里面的鸭毛已成粉末。回老家时再次了解关于野鸭子的情况,父亲说村子里至今仍有人铺着这种传统材料做成的褥子。还告诉我说,老人们过去都说野鸭子毛做褥子,不光柔软,躺在上边很舒服,对身体大有好处,既解凉又解热,冬夏皆宜,尤其适合上年岁的人。

野鸭,“鸟纲,鸭科。广义的包括多种野鸭鸟类,体型差异颇大,通常较家鸭为小。趾间有蹼,善游水。多群栖湖泊中,杂食或主食植物。肉供食用,羽可制绒,是重要经济水禽。分布我国境内的大多数为冬候鸟。”这是《辞源》的释义。在曹妃甸域内,共有赤麻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翘鼻麻鸭、鹊鸭等十余种,多见于稻田、苇塘、河沟、盐池、鱼虾池、水库等地,尤以春秋迁徙季节最多,喜集大群,数量极其庞大。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就捕杀鸟兽,即使有了较为固定的动植物作为食物,鸟兽仍为补充或调剂生活的一部分。曹妃甸及周边地区民间狩猎活动由来已久,流传下来很多种猎捕鸟兽的工具和方法,尤以猎捕大雁、野鸭最为普遍,常常是在鸟类迁徙的季节,利用其集中觅食和休息的特点,集体围捕。据地方文史资料记载,落潮湾的水禽滩猎活动,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当然,出售野鸭子是带毛出售的,也有有心人知道不光鸭肉能卖钱,鸭毛鸭绒也有经济价值。所采的鸭毛多由走街串巷的小贩用火柴换购,这样就可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据说当年滨海一带还曾有人发起成立“羽绒公司”,组织群众集体外销,比售给小贩获益数倍。

众所周知,鸭毛鸭绒具有很强的保温能力,是填塞枕头或做棉袄、被褥内胎的上等材料。在过去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谁家拥有一张野鸭毛的褥子无疑是令人倾慕的,在土炕上铺设一张温暖的厚褥子,更会让拥有者受益多多。(www.xing528.com)

用野鸭绒缝制褥子十分简单,甚至无需内胎,只是一个大口袋状褥面,为自家纺织的粗布,结实耐用,尺寸比普通褥子和褥膜儿略大。当铺上这种褥子,不管土炕烧不烧火,躺上去总是热乎的,尤其对腰腿病痛大有裨益,难怪一旦铺上,就再也离不开,往往相伴终身。

民间调查中发现,过去还有一种鸡毛褥子,人们只听说“攒鸡毛凑掸子”这句话,扎掸子是利用鸡的长羽毛,那些细软的短小羽毛便积攒下来做成褥子。还有稍逊一筹的蒲蓬褥子,是利用秋季收割成熟的蒲草棒,粉碎晾晒之后缝制成褥子,这取自天然的物美价廉之物,虽不及鸭绒鸡绒,同样十分温暖宜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