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通过一的顺序激发创造性设想

如何通过一的顺序激发创造性设想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具要求一般而言,发明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明的过程是复杂的,发明的核心是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思维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仔细观察,在你的生活中,发明一个什么样的新物品,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比如,其中的“联一联”,“定一定”等,就是一种新发展。如果按这十二个“一”的顺序进行核对和思考,就能从中得到启发,诱发人们的创造性设想。

如何通过一的顺序激发创造性设想

工具要求

一般而言,发明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新事物或新方法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杂物收纳、废旧物品再利用、解放双手等。所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都是发明。

发明的过程是复杂的,发明的核心是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思维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发明可以发散思维寻求路径,也要聚合思维突破难点。思维虽然是无形的,可是发明的方法还是有迹可循的。

讨论交流:

结合以下几个实例,谈谈实例中都用到了哪些发明方法?

实例1:

南京的小学生丛小郁发现,上图画课时,既要带调色盘,又要带装水用的瓶子很不方便。她想要是将调色盘和水杯结合起来,变成一样东西就好了。于是,她提出了将可伸缩的旅行水杯和调色盘组合在一起的设想,并将调色盘的中间与水杯底部刻上螺纹,这样,可涮笔的调色盘便产生了。

实例2: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王学青同学发现地球仪携带不方便,便想到,如果地球仪不用时能把它压缩、变小,携带就方便了。他想若应用制作塑料球的办法制作地球仪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用塑料薄膜制的地球仪,用的时候把气吹足,放在支架上,可以转动;不用的时候把气放掉,一下子就缩得很小,这样携带就方便了。

仔细观察,在你的生活中,发明一个什么样的新物品,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发明的方法

发明的思维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发明的方法是有迹可循的。和田十二法是我国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在奥斯本检核问题表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思维技法。它既是对奥斯本检核问题表法的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比如,其中的“联一联”,“定一定”等,就是一种新发展。同时,这些技法更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和田十二法的基本信息如下:

(1)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www.xing528.com)

(2)减一减:减轻、减少、省略等。

(3)扩一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

(4)变一变: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等。

(5)改一改:改缺点、改不便、不足之处。

(6)缩一缩:压缩、缩小、微型化。

(7)联一联:原因和结果有何联系,把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8)学一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

(9)代一代: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

(10)搬一搬:移作他用。

(11)反一反:能否颠倒一下。

(12)定一定:定个界限、标准,能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按这十二个“一”的顺序进行核对和思考,就能从中得到启发,诱发人们的创造性设想。所以,和田技法、检核表法,都是一种打开人们创造思路、从而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思路提示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