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想,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哈佛经理只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名誉、物质利益去进行创造性活动,那么,在遇到困难,尤其是有生命危险和政治风险时,谁能保证他不会放弃创造性活动而保护自己的外在利益和名誉呢?总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行为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和哈佛经理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原因,而非神秘地出现或先验地存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由于一定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经验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所引起、推动和维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是先验地存在着的,飘浮于空中,让人无从把握,而是现实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源头”和表现形式入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创造性思维。

□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指意志、兴趣、情感、情绪等因素,这些因素激发着创造性思维的发生。

意志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激发因素,它表现为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进行活动,自觉地同困难作斗争,以及自觉地节制自己的行为。任何人在进行活动时,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以及受到行为目标的强烈刺激,尤其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目的和方向性表现得异常强烈、鲜明,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和风险需要去克服,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及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创造性活动难以维持下去或者其活动进程会变得紊乱、无序。因此,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意志活动,是靠意志激发起来的。

复杂的意志活动可以分作五个阶段或层次:

意向、需要、愿望、目的、行动。意向是人的生理本能和社会本能,如衣、食、住、行,及有目的的定向条件反射等,是萌芽状态的需要。需要是在意向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它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随着需要的增长,出现了愿望。愿望是需要的观念形态或思想形态,愿望向前延伸就产生了动机。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意向活动此时对动机作出抉择,从而把愿望变成目的,意志和目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目的实现离不开意志的作用,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敢于追求价值较大而困难也较大的目的,丧失了意志力会一事无成。意志本身又包含了目的这个因素,长期为实现目的而奋斗,有助于培养、磨砺人的意志力,无所事事、毫无目的追求的人,又必是缺乏意志力的人。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意志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激发因素,这同它所具有的特征是分不开的。第一,自觉性。自觉性是意志的最重要的特征,它标志着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目标有着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和自觉自愿的态度,就是说,人面对艰难复杂的活动,面对具有风险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毫不畏惧,自愿地朝着目的奋进,而非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试想,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哈佛经理只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名誉、物质利益去进行创造性活动,那么,在遇到困难,尤其是有生命危险和政治风险时,谁能保证他不会放弃创造性活动而保护自己的外在利益和名誉呢?所以,只有自觉,才能自愿,才能把创造性的活动作为一件乐事,一件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来做,而不为物质利益和政治风险及其他外在的东西所左右。第二,顽强性。顽强性就是指坚韧的毅力。凡是有所建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几乎都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因为只要想进行开创性的事业,做出有独特意义的成就,总会碰到许多阻碍和难关,这些阻碍和难关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客观存在的。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所取得的成果有可能是独创性的,但它还会遇传统势力的抵抗和压制;有可能是错误的,失败了。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是不可能越过千难万险而取得创造性的成果。第三,果断性。果断性表现在善于明辩是非、能够当机立断进行选择、作出决定。精明而卓有成效的哈佛经理、科学家都能如此。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遇到问题或处于十字路口时,优柔寡断,犹豫彷徨,只会让机会从自己身边溜走。如果意志的果断性容忍当断不断,当决不决,那么优柔寡断式的意志不再是意志了,而是无为、无用的忍耐,是庸人和常人的无可奈何和逆来顺受。“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就是对意志果断性的明证。第四。自制性。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对付任何打击,身处逆境而能自拔。在创造性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此时,就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悲观叹气,不要让困难吓倒,否则,创造性的活动就会半途而废,意志就会被削弱。例如,改革是各国哈佛经理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改革之初,各方面的阻力和改革本身的难度非常之大,所幸的是一些哈佛经理具有坚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产生了高度的自制力,使得他们继续推行改革路线。各国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果没有自制能力,随心所欲,就不可能有恒久、专一的探索行为,也就不可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来。

总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行为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和哈佛经理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兴趣是人们力图认识或爱好某一事物的倾向,也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使人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知醉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疲倦和劳苦,因难和阻力,在兴趣的冲击下逃之夭夭了。所以,持有兴趣的人总是被兴趣的对象所深深吸引,去开拓、去创造。兴趣给了他极大的主动性和顽强性。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兴趣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兴趣的广泛性。有独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或者是研究过他们专修学科之外的学科的人;有突出成就的哈佛经理,也常常对众多事物抱有浓厚兴趣,过分的专业化和分工,只能导致兴趣狭隘和闭塞,行业与行业之间如有山相隔,很难沟通。而广泛的兴趣能够使人扩大交往范围,接触多方面的事物,获得广博的知识,受到多方面的启发,从而促进和刺激着智力发展,并使大脑时常处于兴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第二,兴趣的收敛性。兴趣的广泛性可以说是将兴趣发散出去,而发散出去的兴趣,必须收敛,形成一个中心兴趣。因为,任何一个人难得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所有想做和应该做的事,对可以忽略什么须作出选择,因此,兴趣收敛起来而形成的中心兴趣就可以促使活动主体把自己的知识、智能、精神和时间都聚合起来收敛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力量。第三,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稳定、持续的时间,某一兴趣,特别是中心兴趣,只有在持续相当的时间后,才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如果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有热情,可又都是五分钟的热情,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兴趣,结果是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就像一份微薄的财产要分给众多的人,人人都有份,结果是人人都贫穷一样。一个人没有持久的兴趣,是不会有行动上创造性的突破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经常深入生活,参加实践,就能形成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兴趣同目的、意志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目的培养,造就人的兴趣,意志把兴趣保持在指向目的的方向上,并维持兴趣的持续稳定性,兴趣又促成人选择,确立一定的目的,高尚的兴趣还可以强化人的意志,三者相互结合,激发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进行。

情感及其他因素。积极而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也激发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生和进展。它们包括心境、激情、热情、友谊、信任等等。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往往能比较持久地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良好的心境,比如心情舒畅、乐观豁达,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如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使人心灰意冷,陷入消沉,压抑人的创造性,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影响人的心境的因素可以分为基本因素和偶发因素两类。基本因素包括人的理想、意志、性格、气质等等,亦可称为内在的因素;偶发因素指事业的成败、人际关系和周围情况及健康状况的好坏等等,亦可称为外在的因素。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良好的基本因素或内在因素,就可以克服偶发因素或外在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人保持乐观向上、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心境,从而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骤雨般的、短促的情绪状态,比如狂欢、暴怒等等。积极而健康的激情能够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巨大潜力,调动体力和脑力,使人产生出创造性的冲动,并成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其他活动的强大动力。例如,在领导活动中,哈佛经理必须具有激情,要激情昂然,这不仅可以刺激自己内在的体力和智力,使哈佛经理对目的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创造性冲动,而且本身又是一种号召力,激发起广大人民的创造性冲动,没有激情的领导,是平平庸庸的领导。激情的作用在文学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此,不作阐述。

热情是强而有力、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同心境相比,它不够广泛,但比心境更加强烈而深刻,同激情相比,它不够强烈,但比激情更加稳定而持久。热情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业的热爱。所以,一个有事业心人,一个想做出一番成绩的领导,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一切同自己工作有联系的其他工作及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原因就在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部下没有热情,也就不可能对工作有兴趣,从而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活动。

除了意志、激情、情感等能够刺激创造性思维以外,竞争或竞赛也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竞争或竞赛就是把双方放在同一水平上,公平地比较高低、优劣。它最能够刺激双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总之,竞争和竞赛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人热情高涨,产生激情和进取心,能够考验人的意志,增强人的智力效能,调动人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造力,从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竞争和竞赛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加油站”和“压力器”,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检测仪”。

和激发创造性思维相反的,是一些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这里主要指主观上的心理因素,如过分的自我批判、缺乏自信心以及性格上的片面性等等。(www.xing528.com)

缺乏自信心最为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没有自信,就是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不信任,对自己能否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活动持否定态度或模棱两可的态度,最终不敢前进,没有独创性成果。例如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首次作出了“能量子假说”这个革命性论点,但此后却是对此发生长时间怀疑,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而未能完成这一物理学上的革命性发现。如果说科学家、艺术家和其他任何个人缺乏自信只关涉到自己能否出成果,那么,作为一个哈佛经理却关系到一个集体、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缺乏自信的领导工作起来缩手缩脚,不敢去开创新局面,也不敢承接任何问题。隶属于这样的领导之下的集体只能是按陈旧的规则行走,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趋,死气沉沉,毫无贡献。因此,成功是与自信相联系的,与勇气、胆魄不可分。

过分地自我批判是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心理障碍。这种人往往过于责备自己,对自己的成就和行为过分挑剔。认真、精益求精固然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一个“尺度”,不能把“尺度”片面地夸大或绝对化。因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相对的,都是此时此刻此地此状态下对此事物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复杂性,事物层次的多样性,都会给我们的认识和活动带来困难。我们的活动是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因此,过分地责备自己是一种不客观的态度,是一种忽视了事物及认识特性的态度,其结果只会导致自己失去自信心。

性格上的片面性,比如意志薄弱、兴趣狭窄、缺乏热情和激情,也会阻碍创造性活动的进行,这些在前面已有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总之,无论是激发还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都比此处的论述更为丰富,而且在现实中它们交织在一起,不可像理论论述一样,把它们分割开来。所以,必须用辩证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这些因素的作用,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经验因素

经验因素主要是指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得以发生的基础,同时,它们也可以限制创造性思维。

知识和经验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开展。人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丰富,创造性思维就会取得更大进展。因为,说到底,创造性思维就是经验和知识的提升和超越。缺乏知识和经验,创造性思维就变成为幻想、臆想。具体地讲,知识与经验促进创造性思维得以发生、提升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敏锐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也就越能开辟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新领域来。知识既可以借助于书本,又可以从实践中总结,而经验必来自于实践。置身于实践并保持思维的开放,就能够捕捉到众多的信息以及稍纵即逝的机遇,能够发现常常被人忽略的一些问题背后的细节。例如,一个印染工人,他能够分辩出上百种颜色,一位生活于冰天雪天的爱斯基摩人,能够在一般人看来均为白色的雪山上,指出各个山谷的雪的颜色有所不同……只有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会有此独创性的观察能力。相反,一个没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一切事情在他眼中都是新奇的,也都是毫无区别的。对现实、实践等的不理解,就根本谈不上在实践基础去发现独创性的领域。

(2)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能有效地选择适合于自己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学科或领域。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既越来越专业化,又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出现了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高度分化,就使人们必须具备某一领域的高深知识;高度综合,又使人们必须对多个领域、多个学科有较多的认识。否则,单纯的专业化,会走向狭隘;而没有专业化的综合,又会走向空泛。因此,任何人要想选择在某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其任务和职责就是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原料、销售等均不用操心,哈佛经理没有创造性可言。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为生产权、销售权、财权都下放到单位,这就是说,

事事都须领导操心,他要懂得如何组织生产,如何有效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如何去公关,如何有效地运用资金,还要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本类产品的销售情况等等,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上述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一无所知的人是管理不了企业的,更不可能及时调整生产结构,选择走向成功的道路了。

(3)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开阔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思路宽广,从而就越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的大踏步前进,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民族问题、经济中的伦理问题、因科学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对原有技术的冲击问题、人们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的问题,等等。堆积如山的问题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生产力得到发展而出现的。这就给每个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和哈佛经理提出了难题,但也是挑战。而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为唯有此,我们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广泛的联想,才能通过类比、比较、移植等办法把已知的东西用于分析未知的东西,从而进一步认识未知的东西,找到应付它的办法。而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人类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只有束手就擒。

(4)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还越能使科学发现得以深化,使创造性成果得以升华。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活动也不会衰竭和停止,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所以,如果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那么,已有的科学发现和创造性成果就会成为进一步前进的阶梯,相反,缺乏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已有的创造性成果就会被固定化、僵化。可见,一定宽度的知识面和经验是把创造性思维及其成果进一步推向前进、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更加完善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从上可以看出,知识和经验在创造性思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尊重知识、尊重经验,不断地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为从事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知识和经验对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还应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其一,知识和经验本身不等于就是创造。就象伟大的物理学或化学发明多借助实验及实验仪器,但实验和实验仪器不等于就是物理学或化学发明一样,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的活动,但它并不是简单地搬运现存的知识和经验。它需借助于一系列的能力,正确而有效地使用知识和经验。这些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或它的表现形式,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直觉能力等。没有这些能力,既不能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更不能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其二,知识、经验不仅不等于就是创造,运用不当,反会阻碍创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其理由可参看对“纵向思维方法”和“反馈思维方法”的论述。这里仅举一例。早在19世纪,一些较有胆识、乐于进取创造的人就开始思索人类如何飞上天的问题。可是,一些颇有名气、在各自学科取得赫赫成果、堪称运用创造性思维典范的人却站出来横加阻挠。第一位是法国天文学家勒让德,他最早用三角方法测量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他认为,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装置去飞行是不可能的。紧随其后的第二位权威人物是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他发表了类似勒让德的看法,由于他的威望颇高,其论断似乎就包含了某种不可置疑的真理,从而严重影响了制造飞机的思想的发展。第三位大科学家是赫尔姆霍茨,能量守恒原理的发明者之一,他不仅对制造飞机的想法大泼冷水,还从物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机械装置要飞上天纯属空想。这三位权威人物的看法影响了德国金融界和工业集团,他们撤销了原先对飞机研制事业的支持。第四位是美国天文学家纽康,他根据科学数据作了大量计算,证明飞机无法离开地面。正是因为这些大人物对自己丰富知识和经验的误用及自傲,使当时已经出现的制造飞机的创造性想法及行动,化为了泡影,也使机械装置上天的时期推迟了若干年。直到1903年,两位名不见经传、没有上过大学、也不曾作出过什么伟大创造的美国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了天。这说明思想活跃、不受习惯看法的约束、不为已有知识和经验所限,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终会有所创造。上述分析也适用于哈佛经理和领导行为。如果一位资深的哈佛经理,不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开启他人促进自己,而是束缚、限制他人和自己,那么,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就与创造性成果成反比。

知识与经验对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双重作用。如何发挥其正面作用而减少其负面作用,取决人们对它的态度。最科学的态度就是辩证的态度。一方面,人们要看到知识和经验是过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因历史的联系是无法割断的,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对新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借鉴作用,也是人类文明继续前进的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又要看到知识和经验指向已知的事物、领域,而创造性思维活动指向未知的事物,它必须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第三,由于时过境迁,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部分地已不适应现实,这就需要人们在运用它们时,先要持一种批判、质疑的态度。只有这样,知识和经验才能在创造性活动中正面地发挥作用。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的一段话,正是辩证地对待知识和经验及它们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的生动写照。他说:“牛顿啊!请原谅我:你所发现的道路,在你那个时代,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你所创造的概念,甚至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如果更深入地理解各种联系,那就必须用另外一些离直接经验领域较远的概念来代替这些概念。”爱因斯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