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订版】《土耳其通史:奥斯曼帝国的失败与衰落》

【修订版】《土耳其通史:奥斯曼帝国的失败与衰落》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于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接壤的边疆地带,奥斯曼帝国赖以存在的历史基础在于穆斯林对基督徒发动的圣战和伊斯兰世界的领土扩张,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直接表现为对外战争的失利与领土的丧失。1593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战事再起,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在匈牙利境内的西塞克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对外战争的屡屡失利和疆域的接连丧失,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修订版】《土耳其通史:奥斯曼帝国的失败与衰落》

伊斯兰教的传统理论强调社会成员的信仰差异,明确区分穆斯林统治的伊斯兰领土与异教徒统治的战争区域,进而将征服异教徒统治的战争区域视作伊斯兰国家的终极目标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于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世界接壤的边疆地带,奥斯曼帝国赖以存在的历史基础在于穆斯林对基督徒发动的圣战和伊斯兰世界的领土扩张,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直接表现为对外战争的失利与领土的丧失。

1593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战事再起,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在匈牙利境内的西塞克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此后,双方战事延续长达13年之久,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一度突破奥斯曼帝国的多瑙河防线,波斯尼亚、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达维亚相继反叛。直至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即位后,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均无力再战,签订和约,奥斯曼帝国放弃向奥地利人征纳贡金,承诺给予法国、威尼斯、荷兰商人以贸易优惠。尽管如此,17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在东南欧领有的疆域尚且超过法国和西班牙面积的总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驻扎在波兰南部的布格河、俄罗斯南部的顿河和第涅伯河沿岸。奥斯曼帝国在亚洲领有的疆域,西起红海,东至扎格罗斯山,北起高加索山区,南至波斯湾。在非洲,埃及和马格里布的穆斯林祝福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在东地中海水域,罗德岛、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的基督徒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

穆斯塔法二世

签订《卡洛维兹和约》

17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在与欧洲基督教诸国的战争中屡遭败绩。168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势受挫,兵败维也纳城下,继而退出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脱离奥斯曼帝国,多瑙河成为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新的界河,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在多瑙河以北地区的统治权力丧失殆尽。与此同时,威尼斯人夺取希腊诸地,俄国军队攻占黑海北岸的亚速。1695年苏丹穆斯塔法二世(MustafaⅡ,1695—1703年在位)即位后,奥斯曼帝国接连三次发动反攻,却再无回天之力,均以惨败收场,其在巴尔干半岛的颓势已然成为定局。与此同时,威尼斯人夺取希腊诸地,俄国军队攻占黑海北岸的亚速。1699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基督教诸国在多瑙河右岸的卡洛维兹签订和约,《卡洛维兹和约》(Carlo Horowitz Treaty)基于占有地保有原则,谈判各方保留所有实际占有的疆域,特兰西瓦尼亚和匈牙利划归哈布斯堡王朝,乌克兰南部划归波兰,希腊南部划归威尼斯,德涅斯特河以北地区划归俄国。《卡洛维兹和约》的签署,标志着奥斯曼帝国与基督教欧洲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奥斯曼帝国对于基督教欧洲的军事态势由主动性的战略进攻转变为被动性的战略防御。1716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战事再起,奥斯曼帝国军队再遭败绩,损失惨重。1718年,双方签订《帕萨罗维兹条约》(Passarowitz Treaty),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边界线从多瑙河再度南移。

17世纪,奥斯曼帝国在基督教欧洲的主要战争对象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进入18世纪,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Dynasty)与普鲁士激烈角逐中欧的霸权,奥斯曼帝国与俄国的战争逐渐取代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巴尔干半岛、黑海北岸和南高加索地区的领土成为奥斯曼帝国与俄国之间的主要争夺目标。1710—1711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开战,是为18世纪两国之间的首次战争,沙皇彼得大帝率领的俄军进攻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军队在鞑靼人和哥萨克人的支持下顽强反击,俄军败绩。随后,双方签订《普鲁什和约》(Pruth Treaty),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归还此前占领的所有领土,承诺放弃干涉奥斯曼帝国的内部事务,奥斯曼帝国则允许俄国商人在其境内自由贸易。1735—1739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再度开战,双方互有胜负,签署《贝尔格莱德和约》(Belgrade Treaty)。1768—1773年,奥斯曼帝国与俄国继续交战,奥斯曼帝国军队败绩,俄军占领布加勒斯特,控制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攻入南高加索地区,俄罗斯舰队大西洋和地中海进入爱琴海水域,在希俄斯岛附近的海战中重创奥斯曼帝国舰队。177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被迫与沙皇俄国在保加利亚境内库楚克·开纳吉的俄国军营签订和约。根据《库楚克·开纳吉和约》(Kuchuk Kainarji Treaty),奥斯曼帝国丧失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穆斯林汗国的宗主权,支付750万阿克切的战争赔款,俄国获得多瑙河以及黑海、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航运权,同时俄国政府获准向伊斯坦布尔派驻公使,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处于俄国政府的保护之下。1778年,俄军占领克里米亚半岛。1779年,克里米亚被正式并入俄国版图。1787年,奥斯曼帝国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并承认其对于格鲁吉亚的宗主权,引发其与俄国之间新的战争,是为两国之间在18世纪的最后一次交战,波将金(Potemkin)、鲁缅采夫(Rumyantsev)、苏沃洛夫(Suvorov)和库图佐夫(Kutuzov)统率的俄军大获全胜,迫使奥斯曼帝国于1792年在摩尔达维亚签署《雅西和约》,承认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并入俄国版图,德涅斯特河成为双方之间的界河,黑海北岸尽属俄国领土。对外战争的屡屡失利和疆域的接连丧失,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法国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欧洲盟国。自16世纪起,奥斯曼帝国与法国建立密切的外交联系,旨在共同反对称霸中欧的哈布斯堡王朝。1569年,苏丹塞里姆二世与法国签署协议,给予法国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贸易优先权,允许法国船只自由进出奥斯曼帝国海域和港口,同时给予悬挂法国国旗的其他国家船只享有同等的权利。进入18世纪,普鲁士的兴起导致欧洲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从土伦出发,在亚历山大登陆,继而占领开罗。1799年,奥斯曼帝国与英国、俄国建立反法联盟。1801年,驻守埃及的法军向英军投降。此后,英国成为影响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外部势力。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中东,地处英国本土与英属印度之间的重要战略位置。控制英国本土与英属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以及扩大英国工业品在中东的市场,构成了促使英国插足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原因。

作者点评

大自然中没有不败的花朵,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没有日不落的帝国。花开花落,斗转星移,既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也是历史长河的形象写照。奥斯曼帝国脱胎于安纳托利亚西北一隅的弹丸之地,百余年间雄踞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如日中天。至苏丹苏莱曼一世死后,疆域辽阔的庞大帝国矛盾叠加,衰落的迹象日渐浮出水面。崛起中的欧洲诸国与相对停滞的伊斯兰世界之间形成巨大的历史落差,奥斯曼帝国无力抗衡来自西方的冲击,江河日下,往日的辉煌随之渐渐远去。(www.xing528.com)

【注释】

[1][美]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范中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8页。

[2]Zurcher,E.J.,Turkey,A Modern History,London 1993,p.11.

[3][美]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范中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8页,第469页。

[4]③[美]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范中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71页。

[5][美]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范中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4页。

[6][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施康强、顾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5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