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里米亚事件后的转折:东望的挑战

克里米亚事件后的转折:东望的挑战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3月,乌克兰东部地区克里米亚全民公投要求加入俄罗斯,随后俄罗斯动用部队对该地区实行军事干预,进而使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事件的爆发使欧俄关系跌入冰点,双方开启严厉的制裁与反制裁。克里米亚事件及其导致的制裁,使得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多年来在经济、科技以及其他领域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遭到了沉重打击。

克里米亚事件后的转折:东望的挑战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采取亲近西方的战略,但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导致俄罗斯同欧盟关系的恶化,不仅无法进一步推进同欧盟的经济合作,而且在双方制裁与反制裁的影响下,双方经济合作的前期基础受到影响,其结果是俄罗斯采取战略转向,重视发展其东部地区,加大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合作。

1.俄罗斯长期以来的“西向”战略

俄罗斯长期以来重视同欧盟的经济关系,形成了长期以来重视西方的战略取向,同时为了解决苏联解体后遗留的一系列问题,欧盟对俄罗斯也大体上采取了合作的立场,主张加强同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联系。1994年,欧俄双方签署了《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该协定于1997年生效,按照协议,欧俄领导人的首脑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1999年,欧盟制定《欧盟与俄罗斯关系共同战略》,俄罗斯提出《俄罗斯联邦与欧洲关系中期发展战略(2000—2010)》,这两个文件确立了欧俄关系的发展框架;2003年,双方提出了“四个统一空间”计划,分别是统一经济空间,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统一外部安全空间和统一科教文化空间。俄罗斯与欧盟在地缘上比较靠近,经济依存性较高,欧盟长期依赖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俄罗斯则对欧盟尤其是其中东欧成员国的食品和工业制品存在大量需求。乌克兰危机爆发前,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俄罗斯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能源供应国。可见,双方都很重视与对方的合作。

2.克里米亚事件——俄罗斯战略转向的拐点

然而对中东欧国家的争夺长期存在于欧盟与俄罗斯之间,乌克兰是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一个国家,最终演变成了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在经过多年协商后,欧盟同意乌克兰加入以欧盟为主体、包含挪威等非欧盟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原定计划于2013年11月29日草签协议(即联系国协定)。然而欧盟在此协议上附加的政治条件,遭到乌克兰政府反对,同时,俄罗斯提出若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则限制从乌克兰的商品进口。实际上,乌克兰地理位置上更靠近俄罗斯,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超过与欧盟的贸易总额。于是,2013年11月21日,时任乌克兰总统的亚努科维奇宣布中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转而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这一决定引起乌克兰亲欧派的反对,并迅速演变成全国性的游行示威。

乌克兰危机一触即发,并迅速发展成了欧俄关系的转折点,但从本质上讲,这种转折在欧盟与俄罗斯长期以来对中东欧国家势力的争夺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说上述乌克兰总统决议引发示威游行只是导火索的话,真正让欧俄关系跌入冰点的是克里米亚事件。

2014年3月,乌克兰东部地区克里米亚全民公投要求加入俄罗斯,随后俄罗斯动用部队对该地区实行军事干预,进而使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事件的爆发使欧俄关系跌入冰点,双方开启严厉的制裁与反制裁。2014年3月起,美国与欧盟相继对俄罗斯的个人和公司采取经济制裁,7月开始对俄罗斯经济部门采取严厉制裁,8月俄罗斯则颁布“食品禁令”,禁止大部分从欧盟和美国进口的食品。双方的制裁与反制裁都经多次延长,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被延长至2017年7月31日;而俄罗斯的食品禁令则被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

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主要针对金融、能源、防务和军民等领域,内容包括:限制俄罗斯3家能源企业、3家防务企业、5家国有金融机构及其主要控股子公司进入欧盟初级和二级资本市场;禁止欧盟同俄罗斯进行武器进出口贸易;限制俄罗斯获取涉及石油生产、勘探等敏感领域的技术或服务;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可用作军事用途的军民两用产品等(见表4-2)。(www.xing528.com)

表4-2 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情况

(续表)

① 《新明斯克协议》是2015年2月由德国、法国、乌克兰、俄罗斯四国在白俄罗斯首都签署生效的一系列落实《明斯克协议》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在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并实现停火。但自该协议签署以来,乌克兰东部冲突仍时有发生。

克里米亚事件及其导致的制裁,使得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多年来在经济、科技以及其他领域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遭到了沉重打击。虽然欧盟内部对于制裁存在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靠近俄罗斯的中东欧国家),但尚无法改变双方制裁与反制裁的局面。

3.东望:加强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克里米亚事件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俄罗斯正式开始了战略转向,把政策优先制定方向和自然资源出口方向大幅度地转向远离欧洲的东方。在俄罗斯向东转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则是普京2014年对中国的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51项合作协议,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双方签订了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合同,该合同的有效期长达30年,总造价高达4 000亿美元,合同规定俄方每年向中方输出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双方还商定将建设西部线对华输出俄罗斯天然气的管道等,其技术指标和造价也都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2]

中俄关系进一步提升,其中也包括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与中国合作,不仅有利于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而且在政治上有利于俄罗斯避免其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进一步下降。这将涉及在欧亚大陆区域内分享影响力,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影响力,对俄罗斯来说是军事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