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考古:丰富多样的青花瓷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云南考古:丰富多样的青花瓷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窑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青花瓷器及残片来看,云南青花瓷器烧造的数量极多,分布范围极广。常见的青花瓷器主要有盘、碗、碟、杯、瓶、罐、壶等民用瓷器,也有少量造型独特的器形,如花觚、桃形倒装水注、筒式炉、瓷雕作品等[30]。在禄丰、大理、建水、巍山、景洪、勐腊等市县发现瓷瓶30余件。盖子上二层花纹为蕉叶、缠枝、卷枝。

云南考古:丰富多样的青花瓷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云南瓷器产生较晚,从史料记载和考古材料来看,云南青釉瓷器出现在宋末元初,最初的青釉瓷器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与同时期陶器基本相同,说明其工艺来源于当时的陶器,而烧瓷上有的技术则由内地传入[29]。元明时期云南地区制瓷业兴盛,尤其是在青花瓷的制作和生产方面,云南成为当时全国仅次于景德镇的第二大中心。

从窑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青花瓷器及残片来看,云南青花瓷器烧造的数量极多,分布范围极广。以烧造工艺水平最高的滇南建水窑和玉溪窑为例,青花纹饰常见内地流行的缠枝花卉、莲瓣、蕉叶、水藻、双鱼、亭台楼阁等图案,造型稍稍滞后于内地。常见的青花瓷器主要有盘、碗、碟、杯、瓶、罐、壶等民用瓷器,也有少量造型独特的器形,如花觚、桃形倒装水注、筒式炉、瓷雕作品等[30]。其中以盘、碗、瓶、罐最具代表性。

青花瓷盘。有菱口盘和圆口盘。元代青花的盘心和内壁的装饰图案有莲花瓣、蕉叶、牡丹、双鱼,鱼藻、蝌蚪、翔鹤、狮子滚绣球、水波、云龙、海涛纹等。特别生动的是有的装饰图案为双鱼游弋水中,两条鱼之间有莲叶或浮萍、水草,把鱼戏水中怡然自得的姿态都描绘表达在一只小小盘子里了。明代青花盘的盘心和内壁上则往往装饰折枝花果,变形蕉叶、菊花、猴子、点线纹、龟背纹等,纹饰没有元代青花盘那么丰富和繁缛。

青花瓷碗。器形有敞口深腹,也有侈口,浅腹、弧腹。元代青花碗内外壁均有装饰纹样,图案有开光折枝牡丹,有的窑口牡丹为含苞欲放状,有的窑口牡丹呈怒放状。松树、蕉叶、太阳、杂宝、莲花、佛杵、鳜鱼,“鳜”和“贵”谐音,“鱼”“余”谐音,鳜鱼青花碗寓“富贵有余”之意。玉溪窑和建水窑还有一种仙山琼阁图案,绘出楼阁在山峦上、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楼阁旁有树丛在风中婆娑摇曳,颇有几分仙境情趣。明代的青花瓷碗的装饰纹样与同时代的青花盘相同(见图Ⅸ—21)。

图Ⅸ—21 玉溪窑出土的青花碗、盘

青花瓷瓶。在禄丰大理、建水、巍山、景洪、勐腊等市县发现瓷瓶30余件。一种为“玉壶春瓶”,基本器形是撇口、细颈、削肩、硕腹、圈足,用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在禄丰、建水、景洪、勐腊等市县发现6件“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瓶之撇口内沿装饰纹样为如意头、斜格纹、弦纹,颈部饰蕉叶,肩部绘复线或莲瓣纹分成四组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肩腹部绘带状斜格纹或编织纹。主体装饰花纹是腹部两组鱼藻纹,下面为水波纹。另一种为“青花花卉玉壶春瓶”,器形一般比“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略小,口、颈花纹略同“鱼藻瓶”。肩上四组莲瓣开光,内绘水涡纹或牡丹,颈肩部是一周斜线编织纹;腹部绘缠枝牡丹或莲花,或者弧线开光三组,内饰折枝花卉,腹下绘变形莲瓣。青花玉壶春瓶无论从文物价值还是艺术价值上看,都是相当高的。还有一种式样的是青花葫芦瓶,因外形模拟葫芦造型而得名。“葫芦”与“福禄”谐音,这种瓶不一定是实用器,可能专用于陈设,祈求“福禄”。整只瓶体外壁绘满缠枝莲花纹。

以上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青花花卉玉壶春瓶和青花花卉葫芦瓶均属元代作品。明代也有青花玉壶春瓶,多出自大理地区,器形变矮胖(见图Ⅸ—22)。(www.xing528.com)

图Ⅸ—22 元末明初青花玉壶春瓶

图Ⅸ—23 元末明初青花罐(禄丰出土)

青花荷叶盖罐(见图Ⅸ—23)。此罐在昆明、禄丰、剑川、通海、建水、石屏、巍山、勐腊、沾益、陆良等市县共发现150多件。陶瓷研究专家葛季芳先生将云南青花罐分为五种型式。第一、二两式罐敞口,无颈或短颈,肩腹交接处大,器身上大下小,往下收成平底。器盖为圆钮碗形,腹部装饰花纹为折枝牡丹或莲花、变形莲瓣等。一般高33~35厘米,其时代在元朝泰定(1324—1328年)前。三式罐盖为狮钮或莲苞钮,盖边沿为荷叶边。器形变矮胖,中间大而上下小。这一类型的青花罐从盖子到器底遍布花纹,美丽繁复,艺术性极高。花纹既多又层次分明、清晰,有条不紊。盖子上三层花纹,内层绘莲瓣、卷枝、缠枝菊花、牡丹,中层绘莲花、牡丹,外层绘蕉叶、如意头纹,以弦纹相间。颈上则饰卷枝、回纹、海涛、太阳纹、如意头纹。肩上花纹二层,上层为莲瓣,下层绘如意头纹相间四组人物图案:对弈、抚琴、赏花舞蹈。有的罐肩部则装饰楼台亭阁、松菊梅兰、垂钓、狮子滚绣球,凤穿牡丹、鱼藻、翔鹤、喜鹊登梅、缠枝菊花和莲花等。肩和腹的接合部则施一圈带状卷枝、缠枝叶、海涛、斜线或编织纹。腹部以缠枝牡丹为主,或施缠枝莲花、菊花、人物故事、凤穿牡丹、翔鹤等。腹下施双勾莲瓣,莲瓣上有水珠纹。其时代在元代至正(1324—1368年)到明初北元宣光(1371—1378年)年间。四式罐的器形变修长,纹饰由繁至简。器盖为扁圆钮荷叶边和宝珠钮圆口盖。盖子上二层花纹为蕉叶、缠枝、卷枝。颈上为弦纹、回纹、如意头纹、太阳纹。肩部花纹为狮子滚绣球、凤穿牡丹、缠枝莲花。肩腹交接处饰一图卷枝或斜线。腹部饰变形莲瓣。此类罐有的还在肩腹部附加2~4个对称的象鼻形器耳。此类罐的时代为明初北元宣光年间。五式罐的器形接近四式而稍小,纹饰由简单变成粗糙。盖上饰叶纹,肩腹部饰连续纵横的点线纹,腹下为类似莲瓣的弧线纹。此类罐的制作时代为明代初中期,是青花罐衰退时期的作品[31]

云南民窑青花瓷多是就地取材,采用传统工艺生产而成,各窑烧造时间长短不一,工艺良莠不齐,要从胎、釉、青花粗细、色泽来区分时代,颇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困难[32]。但从整体上来看,云南的青花瓷器在风格上与内地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器物一般为砂底无釉,胎内灰黄色,胎中含铁量约3%;二是除大罐为浅底宽圈足或平底外,一般器物均有圈足或卧足;三是釉中含石灰量高,约在20%,烧成后收缩比例很大,开片情况十分普遍,又由于含铁量在2%左右,钠和钾的含量很低,所以釉显得不够清亮,不是泛青绿,就是泛黄;四是在钴土矿料中,锰和铁的比例较高,因而烧成的青花呈现铁灰色,成为名副其实的“青花”,与浙江的青花器呈现暗蓝色、江西景德镇青花器呈现天蓝色不同,一眼望去,即知是云南的产品;五是云南元代青花器上花纹密而繁复,题材以缠枝花、牡丹、龙凤、鱼藻、瑞兽、海涛及杂宝图案为主,而明代青花器花纹疏朗,折枝花卉最富特色[33]

明代中后期以后,由于江西景德镇瓷器大量进入云南,因其价廉物美且品类繁多,对云南本地制瓷业造成重大冲击,本地制瓷业逐渐衰落,部分瓷窑改烧粗瓷和细陶,曾经辉煌一时的云南青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