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队不只是执行命令的机器,它带来更大创业成果!

团队不只是执行命令的机器,它带来更大创业成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当然还是让我们按照道去修炼自己的德。目直心直行直,甲骨文中的“德”字就是这么画的。争夺三四名的比赛异常激烈,终场前居然只差两分,这在高中比赛中是很少见的。最终,他们取得了全市第三,这是校史最好成绩。他手下两个团队负责人有争议,他直接把部门目标摆出来,照着目标分解下去,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后来,他找我聊,说发现团队底子还真是不错云云。

团队不只是执行命令的机器,它带来更大创业成果!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又回来讲德了。其实讲德、讲道这个说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让我们分开来理解,可以聚焦,有针对性地理解能容易些;坏处就是,全篇不管是讲德还是讲道,其实最终都是在讲德,告诉我们德就要向道学习,因为对于人而言,德才是我们的抓手,而道只是方向。所有的类比,都是用常见的事物来引导我们理解道。而理解道之后呢?当然还是让我们按照道去修炼自己的德。什么是德?目直心直行直,甲骨文中的“德”字就是这么画的。所以,最后还是落实到行上面,而道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才算“直”。

就算是讲道的时候,我们也要琢磨自己要如何按道的方式去实践;而讲德的时候我们也要琢磨,这个德对应了道的什么方式?最后,身体力行,都做过了、坑都踩过了,走过来,才算融会贯通。

很多人说,我看到某一句就受到了触发,豁然开朗,为什么老子不把那句放在最前面?因为老子不是为你一个人写的。有些人看好多遍,也还是一知半解。有些人看到一半突然被某句话击中要害,回头再读便大彻大悟。有些人看两三句就清楚了,越看越觉得醍醐灌顶,越看越觉得相见恨晚。还有些人不看、单凭实践经验总结也能贯通,回来再看只是印证,然后发现,哦,原来自己悟出来的这点道理,人家早就说明白了。而且,一共就五千字,静下心来一个小时也看完了,所以我们不要对古人吹毛求疵。

这一章,其实是比较容易让人顿悟的一章,就因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句写得已经再清楚不过了,领悟了这两句,所有的也就都领悟了。

举个例子。高中篮球队有这么一位,个人能力确实强,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很多时候,球队一半的得分都是他一个人得的。所以,时间一长,他也就把自己当球星了。要球权,很多比赛,都是四个人看着,他一个人对五个人,就这样还不少得分,足见其实力。

可他也有个烦恼,就是比赛输多赢少,每次输球他都大发脾气,骂队友饭桶,好几次差点打起来。日常训练气氛很尴尬,一个个没精打采的,就他一个人练得热火朝天,他还想拼个得分王呢。

就这样,比赛越输越多,队友们一个个霜打得茄子一样。他自己当然也独木难支,进攻总是被包夹,又没有人策应,于是离得分王越来越远了。

这个打击有点大,他自己跟自己较劲,既然拿不到得分王,干脆老子一分不得了!他找教练换了位置,不打小前锋了,去打控卫,发誓自己再得一分就不姓原来的姓。

下一场比赛,替补小前锋上场,他凭借自己的组织,也让这个替补得了十几分,虽然仍然输了,但是他觉得,哎哟,有得打呀。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先让小前锋得分稳定上双,然后再让分卫稳定上双,然后是中锋,大前锋糙了点,放到最后吧。

他惊奇地发现,原来身边这些人打得都挺好的呀,不比自己差呀。大家有了球权,也都提起兴致了,该跑位跑位,该挡拆挡拆,没用几场,小前锋、分卫得分就都上双了,他们逐渐开始赢球。

等到中锋得分上双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市里强队了。可惜半决赛被淘汰了,只好去争三四名。争夺三四名的比赛异常激烈,终场前居然只差两分,这在高中比赛中是很少见的。大家一致决定,让他投关键球,这也是他发誓不得分以来,获得的唯一一个三分。最终,他们取得了全市第三,这是校史最好成绩。

这就叫“后其身而身先”。

再举个例子。曾经,我这请来一位高管,是学计算机的,分析问题条理清晰,非常严谨,反应也快,我很看好他。可是,空降没多久,就开始不停地有老人找我私下反映,说是没办法跟新领导沟通。我就很奇怪,这么理性的人,应该很好沟通才对呀,难道是价值观有问题,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我把告状的打发走,就开始暗地观察。旁听了几次他主持的例会,观察了一下他做事,我就发现,他的价值观没问题,心思很正,一心想把事情做好。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就出在他太想把事情做好了,于是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团队汇报里面的每一个逻辑错误都被他揪出来,往死里怼。(www.xing528.com)

他手下两个团队负责人有争议,他直接把部门目标摆出来,照着目标分解下去,谁对谁错一目了然。那个错了的没话说,但是情绪上又接受不了,憋得满脸通红,可这位却看不出来,或者看出来也不在乎。那位说对了的也没念他的好,觉得这是我的功劳,现在你把手伸这么长,那我的价值在哪儿?

这种事见得多了,其实只要价值观没问题,能力够用,假以时日是可以磨合好的。只不过,我不想节外生枝,也懒得成天安抚投诉,于是就私下里找他谈心。给他出主意,说你刚来,磨合期别太急,你看我都没给你压力,你自己那么着急干吗?

他说,我也不是着急,就是看到有人说的话自相矛盾,压不住心里的火,要是都这么胡说,还干不干正事了?这不是浪费生命嘛!

我说,都是过来人,你这个心思我也理解。要不这样,你看你那儿那么多人,有人脑子不清楚,肯定也有脑子清楚的。你反应快,但是自己压着点,别总抢答,给团队点机会。总有人能说对吧?你支持他的观点就行,我们试个个把月,实在不行,你再改回去好不好?

都是明白人,沟通就容易得多,点到为止。他真的试了试,我这投诉立竿见影就少了,因为大家有机会说话了,也就得花工夫去想正事,自然没心思去琢磨投诉了。后来,他找我聊,说发现团队底子还真是不错云云。刨除拍马屁的成分不谈,他这种人也没什么拍马屁的心眼,这就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这就叫“外其身而身存”。

所以,不要争功劳。如果真是我们的,我们越是谦退,大家就越会把功劳往我们头上安,有时反而会比实际的功劳还大。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自己人品的加成。有人会说,你这就是心灵鸡汤,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没听说过吗?老实人什么好处都捞不到!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固然没错,但是我们还是孩子吗?我们周围的人都是孩子吗?成年人偏偏长了孩子的心,这种人叫什么?叫小人,也叫巨婴。如果我们身边都是认为会哭才有奶喝的人,那还是趁早远离他们吧。当然,如果我也跟他们一样,那就别去祸害别人。

不是老实人捞不到好处,而是没有价值而只能自认为老实的人捞不到好处。创造价值的人,就算自己再老实,从不争名夺利,这里不给他好处,别人那里也会想方设法把他挖走,硬把好处塞给他,这就是市场规律。一支现价10块钱、价值100块钱的潜力股,出来的一瞬间就被秒光了,有时抢夺资源的惯性,甚至会把它推到200块也说不定。

“后其身”不是让我们只是“后其身”,我们得有“身先”的资本,这是关键,有了资本才需要“后其身”。如果压根就在后面,我还后哪门子身呢?《道德经》压根就不是教人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得不能再积极的方法。当然了,如果一个人只能看出来消极避世,闭着眼睛喊“我在睡觉”,那也没有人能够叫醒他,祝他好梦。

怎么才能创造价值呢?要“外其身”。老板不要去跟团队争,那样我们就把自己拉低到了团队的档次,做了团队的工作,那凭什么我们是老板呢?我们把团队的工作抢了,让他们去做什么呢?就算我们把团队的工作做得很出色,但其他人没人管理,做得一塌糊涂,公司的业绩达不到,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吗?

下棋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当成棋子,担心被人家吃掉,患得患失,这盘棋能赢吗?打星际争霸,把自己当成小兵,看到血量少,拼命去救,其他的都不管,老家都被拆了,能打赢游戏吗?

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在公司对员工就是领导,对领导就是员工,下班回家对父母就是子女,对子女就是父母,对伴侣就是老公老婆,上了球场就是球员,下棋就是棋手,打游戏就是玩家。

这么多角色,你说你是谁?如果只能扮演其中的一个,估计会变得天地不容吧?不信我试试给父母当领导?给子女当员工?把老公当棋子?把老婆当游戏角色?所以,即便是个普通人,面对这么多角色,仍然需要跳出来,“外其身而身存”,在外面操控这些角色,切不可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要像天地那样,跳出万物的界限,只是遵循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把自己放在机制之外,让这个机制自己运行,我们只在需要的时候去微调一下,它就又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往复运动了。天地有什么私心吗?没有,但是万物生长,哪个不是在天地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