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山县文化馆:历史、设施、图书藏书、负责人概述

象山县文化馆:历史、设施、图书藏书、负责人概述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7月8日,象山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县民众教育馆,改称县文化馆。翌年,象山县人民文化馆成立,设址于樟树庙,总面积60平方米,设备虽有改善,但仍然简陋,初步开展基本业务活动。县文化馆图书室6000册藏书悉数运往宁海城关镇,总馆藏书达12000册。表1-21950年9月—1984年5月象山县文化馆兼图书室负责人表1-31950年—1965年象山县文化馆图书室情况一览表

象山县文化馆:历史、设施、图书藏书、负责人概述

1949年7月8日,象山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县民众教育馆,改称县文化馆。1950年5月,文化馆内设图书室。翌年,象山县人民文化馆成立,设址于樟树庙,总面积60平方米,设备虽有改善,但仍然简陋,初步开展基本业务活动。县文化馆隶属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县政府文教科科长洪军兼馆长,杨凤梅为管理员,下设图书室。1952年,迁至林家祠堂,面积约180平方米。1954年,颜承生任文化馆副馆长。是年上半年,增添图书340余册,主要有通俗读物、文艺书籍及连环画。1957年12月,颜承生调离,邬成生任负责人。图书室为文化馆的内部设置机构。

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县,象山县文化馆和宁海县文化馆合并为象山县文化馆,汤梦萱任馆长,馆址设于宁海力洋,后迁至宁海城关镇关帝庙。县文化馆图书室6000册藏书悉数运往宁海城关镇,总馆藏书达12000册。是年,县文化馆所属图书流动站86个,下半年农村流通图书2000册;阅览室订报刊62种,阅览人数近万人次。1959年3月,县文化馆设图书阅览室,年图书经费600元。

1960年,县文化馆图书室设管理员1人,开放时间为每天下午、周日全天以及周三、周六晚上。1961年10月,宁海、象山两县独立建制。象山县文化馆回迁丹城,馆址设于姜殿弄口(丹城西街),与丹城镇文化站合并。朱华庭任文化馆馆长,刘赛萍兼负责图书管理工作,馆舍面积为34平方米,图书经费为960元。2000余册普通图书运回,古籍留在宁海县。是年,报刊阅览人数9500人次。1962年,李力军任馆长,朱华庭调离,图书经费960元,阅览人次为25600人次。1963年,浙江省文化厅拨经费1万元建造文化馆,其中图书经费为1200元。1964年,宁波地区下拨图书经费5000元。1965年,县文化馆新馆舍竣工,馆址设于丹城东大街孔圣殿右侧,总面积204平方米(一说300平方米),其中图书室面积60平方米。1966年7至8月,县文化馆组织宣传队下乡开展“流动阅览”活动,分成石浦、大徐两个片区。是年底,“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室业务工作停止。1968年至1970年,县文化馆被迫关闭,图书室停止开放。1971年5月15日,县文化馆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负责人仇维惠,县文化馆图书室恢复开放。1974年,县人民政府下拨差额补助图书经费2000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图书流失。

表1-2 1950年9月—1984年5月象山县文化馆兼图书室负责人(www.xing528.com)

表1-3 1950年—1965年象山县文化馆图书室情况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