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山图书馆志:藏书丰富、历史悠久

象山图书馆志:藏书丰富、历史悠久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蛾术斋位于象山丹城后堂街,清光绪恩贡生林溎安藏书楼,数量甚丰。石坛山房象山东陈乡陈得善藏书楼名,收藏典籍数千卷,后屋舍遇火,藏书尽焚。观海楼清道光年间,欧孔章建藏书楼,属欧氏东、西两房共有。观海楼分四间,三间贮书橱20余只,一间专藏书箱,移入原有藏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海楼改为墙头粮管所职工宿舍。

象山图书馆志:藏书丰富、历史悠久

关于象山藏书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宋淳熙十年(1183)杨王休翻刻象山县学所藏《汉隽》:“善本,锓木(板)储之县庠,且藉工墨赢余为养士支助。”又记:“象山县学《汉隽》每部二册。”象山民间藏书,源远流长。清至民国,藏书之风尤盛,少则数千卷,多者逾万册,善本珍本兼备,手稿遗墨皆存,卷帙浩瀚。宋至民国间,藏书家中人才辈出,藏书楼兴迭不绝,虽遭兵燹、火烧、盗窃,散失几至殆尽,余者仍辗转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传统优秀典籍大多数为国家文化博物机构收藏,化私为公,供社会公众阅读利用。

县学藏书 唐会昌六年(846),县学与至圣文宣王庙同时建立。南宋,《汉隽》二部储之县庠,杨王休翻刻。宋宝庆年间(1225—1227),象山县学藏“御书二轴”,一轴漕司颁降,一轴本府颁降。明隆庆六年(1572),郡司理周光镐摄县事,悯典籍之缺,于是购书贮之学宫。清雍正朝,县学藏书二百七十八册,包括《四书大全》《孝经衍义》《四书讲义》《易经讲义》《书经讲义》《礼记讲义》《大学衍义》《教孝编》《诗经讲义》《中天大定诗》《左传选》《国语选》《史记》《东汉文》《通鉴》《公羊、谷梁传》《国策选》《西汉文》《史选》《性理大全》《古文正宗》《四六全书》《武经讲义》《尺牍新语》《学规》《戒淫录》及《御制训饬士子文》《礼乐祭器图考》《御制朋党论》等七部书籍。清乾隆朝,张华再典史馆,并取洽闻,咸资故册。清道光十一年(1831),购宝庆志一册、毛志一册,俱贮尊经阁。清同治七年(1868),县学入藏新颁《周易折中》《诗经传说汇篆》《监本五经》各一部。同治八年(1869),获颁《周官·义疏》一部。

铁砚堂 南宋时期象山县城西门“丹桂堂”为史氏八世祖史师雄所创,建楼名“铁砚堂”,藏书万卷。其孙史桂叔寝食其中,冀承先志,师沈发,微言眇义,日相讲求。宋淳祐三年(1243),偕从弟钺翁联升于乡,遂谓得士。设家塾,伯仲自为友,切磋理义,就弟子列者户外屦满。其后,书香不绝,至三十二世传清史翰章。史翰章,为学师承多头,学渊而博采,喜藏书,家有房屋三幢,专辟一室为书房,置大橱两口,藏四书五经及《鄞县志》一部、《象山县志》多部,民国后期散佚。

留耕堂 位于县城西北隅奖嘉巷(今县政府西南百余米处青草巷),是清代进士钱捷的藏书楼名,藏书丰富。《蓬岛樵歌·注》:“留耕堂在畅余堂之东”,陶云先生藏书处,又称“东书房”。其子康熙年间例贡钱式庄,孙雍正年间选贡钱志郎,皆爱书。

晚翠轩 位于象山丹城邓家弄,清乾隆庠生邓怀圣的藏书楼,又经子邓炳、孙邓亢宗二代经营,藏书颇丰,达百万余卷,时为全县之最。咸丰年间“辛壬之乱”,群书遭劫。光绪十一年(1885),陈汉章编《晚翠轩藏书目》,亲录新出书目9种,所藏诸经之目16种,诸史之目12种,诸子之目6种,诸家文集之目12种,类书之目5种,补遗2种,续补遗1种,总目58种。舫前王氏家谱中收有王莳蕙撰《晚翠轩记》。

蛾术斋 位于象山丹城后堂街,清光绪恩贡生林溎安藏书楼,数量甚丰。

石坛山房 象山东陈乡陈得善藏书楼名,收藏典籍数千卷,后屋舍遇火,藏书尽焚。

翠竹轩 象山墙头舫前王莳兰藏书读书之处。咸丰年间,太平军入浙,镇海姚燮寓居之所。

抱泉山馆 象山墙头舫前王莳蕙作画习书,筑抱泉山馆,兼作藏书之处,藏书约万册。

石浦佘氏藏书楼 清道光癸卯科举人佘勉翰辟藏书楼,传至民国孙佘克延,又辟书房二间,角楼一间,计36平方米,藏书数千册。经“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两次运动,古本、珍本被窃、烧毁,荡然无存。(www.xing528.com)

毓兰轩 缀学堂 位于象山东陈乡。陈汉章曾辟横厢房三间为“毓兰轩”“缀学堂”,藏先祖及自己所集图书。所藏多有珍本、善本,积六万余卷。陈汉章日记中有购求旧籍的记载:外出每至一地,必搜求遗籍,不惜重金购置,还雇人至黄溪渡挑数十箩担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书籍散佚较多。1951年,陈汉章之子陈庆麒向浙江图书馆捐赠2万余卷,编《陈伯弢先生藏书简目》。

观海楼 清道光年间,欧孔章建藏书楼,属欧氏东、西两房共有。其后自景辰、景岱延绵书香,藏书逾万卷。民国3年(1914)秋,欧氏义塾和藏书楼观海楼同时落成。观海楼分四间,三间贮书橱20余只,一间专藏书箱,移入原有藏书。果育小学校长欧季通兼管藏书楼。藏书包括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及个人自撰书稿,如宋版《文献通考》、五色套印《古今图书集成》等珍本。抗日战争期间,学校遭日机轰炸,藏书悉移至农户家。抗战胜利后,返移原址,略有散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海楼改为墙头粮管所职工宿舍。土地改革时期,藏书或丢或烧,无一留存。

承志堂 儒雅洋何涵建家祠“承志堂”,辟其西南楼房五间为藏书楼,藏书三十余箱,有《十七史》《古今图书集成》《资治通鉴》《佩文韵府》《三希堂法帖》《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十三经注疏》《红楼梦》《聊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阅微草堂笔记》等古籍千余册,古今画卷一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少数散失外,其余移存至浙江大学图书馆。

征古斋 1927年,商人施德敷以其经营所得,不惜斥重资购书自藏,以1000银洋购得两部《二十四史》。施氏自幼好学嗜书。1940年始,藏书渐增,增添三个书柜保存图书并以“征古斋达夫氏”命名。藏书分类列单,每年翻晒,以樟脑除虫,保管甚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藏书近万册,如《图书集成》《资治通鉴》《韵文佩府》《本草纲目》《十三经注疏》等。“文化大革命”时尚存3000余册,其余作“四旧”没收,分成十几大箱移至县财政局仓库存放。1983年,交县文管会收藏,尚存《二十四史》及其残本各一部,民国《象山县志》一套,共计2000余册。

怀荫草堂 1941年,象山东溪人励乃骥在东溪建藏书楼“怀荫草堂”,收藏各类书画、典籍及文物。藏书楼占地约6分,共2层,落地正屋5间,横屋4间,集藏书、读书、宴客、交友于一体。1948年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迁往台湾,励乃骥将其所藏珍贵图书1500余册,分装三十余大箱自南京托运回乡,内有《四库全书目录索引》一部,皆盖有“德人藏书”印章。1956年夏,县派专人接管,运至县文化馆。1958年,象山、宁海两县合并,藏书移往宁海城关镇。1961年10月,宁海县恢复建制,象山仍治原辖区,迁回丹城,珍本古籍仍留宁海,少部分古籍送至浙江图书馆。

陈畬藏书室 位于象山东陈大塔村。陈畲生平喜书,藏书数千卷,所藏民国《象山县志》20多部。土地改革时,藏书被毁。

董氏藏书室 董湘坡藏书以收藏陶瓷专业书籍最富,其中《陶瓷手册》一书最为珍贵,其次为医药书籍,再次为化工类、四书五经、方志等书籍。“文化大革命”前尚有四大箱,“文化大革命”中全数抄没散失。

樊氏藏书室 1915年前后,樊家桢购置古籍,辟室珍藏,藏古代诗词文集及《象山县志》《四体大字典》《象山方言考》《象山县志文疑存稿》等千余册。1953年,被绍兴古旧书店收购,仅剩《四体大字典》1套23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