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意识,防微杜渐,保障安全 | 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

提升意识,防微杜渐,保障安全 | 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与其事后歌颂那在摇摇欲坠的教学楼进进出出救出学生的老师,赞扬“他们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生命的尊严与伟大”,不如多培养一些叶志平这样的校长,少建一些富丽豪华的办公楼,多建一些安全级别高的教学楼,这样就不必让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用柔弱的血肉之躯去抗衡冷硬的钢筋水泥,就可以拯救更多的学生,挽救更多的宝贵生命。

提升意识,防微杜渐,保障安全 | 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

这几天,学校工作特别紧张,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增加了更多的思想教育工作。这边刚刚对老师进行了保护少年儿童人身安全的灌输,那边又分年级对学生进行法制法规安全的教育;紧跟着又开展了各项预防灾难紧急疏散的演习活动。

应该说,安全保护工作必须搞,而且应该大力搞。但是,从哪些方面着手,怎样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却值得我们好好思索。

避难疏散演习的提法早已有之,但是,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大范围地推广与实施,却得益于那位了不起的人物——叶志平。这位避险意识极强的农村中学校长,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汶川大地震那天,他出差在外,可是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仅仅用时1分36秒。如此有力量的榜样,怎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呢?

我们注意到了这份独特的伟大,因而积极去效仿,这种做法本身极其正确。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少学校仅仅注意到了形式,而忘却了其实效性。比如,由于提前通知了演习的时间,在演习的时候就缺乏实战的急迫感。学生们或提前冲出来,或稀松平常;老师们则胸有成竹,踱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悠然而出;甚至,有些逃生路线的设计舍近就远,极不合理。这样的演习,是难于训练到位的。一旦真的出现紧急状况,学生们还是会手足无措,乱成一锅粥。笔者以为,学校的演习应该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而且最好制造一些诸如浓烟、强烈的音响等逼真的效果,以增强身临其境感。如此一来,当危机来临时,师生们才有可能沉着冷静、迅速及时地安全撤离。

但是,即使能够这样做了,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每当读到有学校由于拥挤而发生踩踏事件的时候,我的心头都不由得一紧。常识告诉我们,各所学校都有许多年级,而且搞活动往往会多个年级一起进行。一个年级,在一些小型的学校里一般会有4~5个班级,班级人数在40人左右;而一些处于市中心的大型学校则多至10~20个班级,班级人数也高达60余人。我们姑且取一个较低值:6个班,40人,3个年级。这样,一次活动的人数就会高达720人。这么多的孩子一起出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征兆。而事发的场所,从报道的情况看,或是逼仄的楼梯通道,或是狭窄巷道的尽头,无一不令人触目惊心。实际上,一些学校往往有许多老旧的房屋或危险楼房。风和日丽则罢,如果天气异常,遇上雨天或雪日,路面湿滑,势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参与活动的学生越是低段年级,其危险性就越高。试想,一大群10岁左右、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有时手里还要拖拽着比自己高的铁锨或扫帚等工具,在狭窄的巷子里进进出出,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就一定是大事。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方面,对于学校的建筑和校园环境,我们不能不再一次高度警惕。

其实,国家相关部门早就已经反复重申校舍的安全问题,甚至有“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样的经典口号。但这一切似乎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社会上的豆腐渣工程已经不是新闻,而校园里不安全,甚至危险的建筑比比皆是。但是,危楼改造或重建工作却进度缓慢。还是那位叶志平,在接任后的10年间,他不仅仅进行疏散演习,更多的是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教学楼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来取代原来的水泥纸袋,而且,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从37厘米加粗到50厘米以上,并重新灌水泥。因而这栋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教室里坐着的700多名师生都得以安然逃离。试想大地震时,如果学生还是在原先的那座“垃圾楼”上课,后果将不堪设想。(www.xing528.com)

陕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能够斥资千万建造法院办公大楼,登封市嵩阳街道办事处可以花两千万元盖豪华办公楼,安徽华阳的政府大楼耗资竟高达三千万元;更有甚者,湖南衡阳竟然可以花亿元打造第一区政府,而河南濮阳为了盖豪华办公楼可以让财政亏空近三个亿……这些建筑物构筑宏伟,设施齐备,装修华贵。全国各地学校的建筑,较之这些被曝光的豪华办公大楼,可真是相形见绌,不足挂齿。各级各类政府若能在教育上如此上心,如此花大力气,那才是真正的重视教育。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杜绝不合理的建筑布局,从而真正地做到为祖国的下一代着想?我们与其事后歌颂那在摇摇欲坠的教学楼进进出出救出学生的老师,赞扬“他们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生命的尊严与伟大”,不如多培养一些叶志平这样的校长,少建一些富丽豪华的办公楼,多建一些安全级别高的教学楼,这样就不必让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用柔弱的血肉之躯去抗衡冷硬的钢筋水泥,就可以拯救更多的学生,挽救更多的宝贵生命。

另一方面,我们成年人对孩子的保护和教育意识亟待提高。

祸患常积于忽微。有许多事件的细节方面值得我们深深警惕。单就那些事发学校而言,校园中建筑物之间道路上的雨水、积雪或冰冻应该得到及时清除;参与活动的学生,不妨按照班级分时段进行;如果是领取相关用品可以各个班派出几个负责人做好先行准备,然后在各自的班级进行分发;如果确实需要学生们一起行动,则一定要在老师、班主任的引领、指导之下,不妨按照左进右出的规则有序进行。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多多提升富有人文关怀的保护意识。还记得那次震惊中外的抢劫杀人的恶性事件,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当抢劫犯翻过围墙冲入一所学校时,校园里有一些学生正在打扫卫生。追赶凶手的保安边翻越围墙,边大喊抓强盗。学生们心地纯洁,通常都是极富正义感的。听到喊声,他们操起手中的工具就追了上去。要知道罪犯手中可是拿着自动式冲锋枪。据有经验的人说,这种枪只要一扣扳机,一梭子的20发子弹就会全部射出。那该是多么大的杀伤力啊。那两个冲在前面的好少年就这样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当时当刻,保安最应该做的事是喊“都趴下”。哪怕他不吭声,也都不至于出现无可挽回的悲剧啊。我们必须像立法不允许中小学生参与救火那样,在更多的方面和细节处去提高认识,保护缺乏防范能力的孩子们。

另外,我们为人父母者更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60多年的和平社会,20多年的繁荣时期,已经令许多人认识模糊,思想麻痹。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不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丰厚的物质条件和父母的过度保护更是麻痹了他们的警惕与努力。不是吗?校园中许多的人身伤害都是出自学生的无知。有的孩子眼睛失明了,那是被同学用圆规或者开着盖的钢笔扎坏的;有的学生肢体残废了,那是同学间过度打闹从高处摔下来造成的;有的学生心理出现障碍了,那是同学间不和睦,钩心斗角形成的……孩子们毕竟还小,肇事的孩子做事往往不会、也不懂得顾及后果。受伤害的孩子也常常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有的即使受到了伤害,也不敢求救于大人,终至酿成大祸。最近报道过的一个幼儿园孩子,就是被小朋友用皮筋儿绑住了“小鸡鸡”,几天不敢告诉家人,最终导致组织坏死而被割除。这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教训,实在应该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注。

2010年3月23日,市教育局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会上要求各校严查隐患,确保学生安全,安全不合格单位将问责“一把手”。其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每个学校校园的安全情况,各区县教育局必须了如指掌。哪怕雪下得厚了,风刮得大了,各区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都要到现场察看,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安全教育,预防为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010年4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