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种境界: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

四种境界: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我将使用十分浅显易懂的人和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四种境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可以说是这种境界的代表人物。这是周总理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道德境界的明证。这样的人便是达到了天地的境界,即哲学的境界。请同学们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个境界相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四种境界: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

在这里,我将使用十分浅显易懂的人和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四种境界。

1.最低的是自然境界

“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例如,按照人的成长阶段来讲,我们的婴幼儿时期,不存在自己的觉解,大都是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或者是被教导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并不清楚原因,只需要记住。

成人世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阿Q,这个性格极复杂矛盾的人物,最鲜明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但是,究其本质,他做的所有事都不是出自自己的意愿,不是自己的想法。

2.往上是功利境界

“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例如,接续上例中的成长阶段,是非观念不明显的儿童,不会替他人考虑,只一味地关注自己的感受;成年人中也存在这样的人,哲学课我们曾经提到过,利己主义者——将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我们要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葛朗台:人生信条是为金钱和利益至上,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将一切可以占为己有的钱财收入自己囊中,妻子、女儿在自己需要的情况下也成了自己获取金银的手段。

3.再往上是道德境界

“这种人心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当我们进入学校,开始接受正规教育。每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同学都应当立志做这种人。(www.xing528.com)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可以说是这种境界的代表人物。周总理从小就胸怀大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后来从革命、战争到建国成为总理,也是一心扑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上,晚年患病也一直坚持工作,去世时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这是周总理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道德境界的明证。

4.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

“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这种人很少,雷锋算是其中一例。从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做事原则,以及在日记里写道“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高尚情操可以看出他心有宇宙,在为宇宙的利益做事。

庄子在《逍遥游》的最后一段中提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这样的人便是达到了天地的境界,即哲学的境界。

在对冯友兰先生所提出的人生四个层次有了形象的理解之后,我试图将其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横向比较。

需要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其中包括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还有顶部的自我实现需要。最初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了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中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又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马斯洛在晚年时,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

请同学们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个境界相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老师听取,只注重表述是否有道理,不妄下对与错的结论)

老师也在备课时进行了对比,与大家分享一下结果:

我将二者相对应进行比较,生理和安全需要可以对应自然境界,尊重和社交需要可以对应功利境界;再往上,即到了自我实现需要中自我创造的需要,以及他晚年提出的超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关注点仍旧是放在人的个体上,与我们的道德境界相对应都略显牵强。老师以为它还是应该归在冯先生提到的功利境界里。这也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010年6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