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观点的提出: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深度研究

新观点的提出: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深度研究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不管地方政府的偷懒行为是否被发现,其收益都是正值。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委托人必须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加以防范。第三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双方的“纳什均衡”与遗产管理机构积极执行无形资产保护和开发政策的成本、消极执行政策的处罚金、政府的监督成本以及政府的监督效率有关。因此,地方政府的处罚力度和管理效率,对控制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管理和开发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新观点的提出: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深度研究

(1)建立了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运营体系

本书首先对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的性质、无形资产经营权的性质以及无形资产运营的原则进行了界定,提出无形依附于资源本体存在,产权归属世界遗产地所有,对遗产本体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能否合理定位、传播、延伸和利用也影响着遗产资源的品质提升和社会影响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经营权是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政府授权或契约等方式所获得的、对特定条件下特定类型的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开展经营活动的权利,其运营原则应包括增值性、整体性、效率性、互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

本书在分析无形资产运营对象、运营相关者、运营环境和运营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无形资产运营体系,提出了无形资产的运营对象包括世界遗产地的声誉、品牌、著作权、专利及非专利技术、域名与人力资源等;其相关者包括中央政府、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地方政府、遗产管理机构、被授权企业、非政府组织、媒体、科研机构、社区居民、旅游者、社会公众等,根据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职责划分,将运营体系进一步划分为内部行政化运营子体系与外部市场化运营子体系;总结了无形资产运营的特殊性,即运营内容的动态性、管理主体的复杂性、资源不可再生性以及资产的超额利润性;运用PEST模型对该体系运行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体系运行的动力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

(2)对遗产地无形资产运营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博弈分析

本书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无形资产运营多重委托代理链,认为整个体系中可分解出四层委托代理关系,各层关系中存在着相应的道德风险:第一层,终极委托人社会大众与被委托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政府的道德风险;第二层,政府内部代理人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第三层,遗产所在地政府与遗产管理机构委托代理关系中,遗产管理机构的道德风险;第四层,遗产管理机构与无形资产运营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无形资产运营企业的道德风险。

本书通过建立不确定性且不可完全监督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对模型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进一步进行定量的函数推导,深入剖析包括社会公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无形资产运营企业等相关者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研究促使代理人选择努力的激励相容约束、参与约束以及委托人决定委托的基本条件,具体结果如下: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重点是激励相容约束,通过推导得出,二者约束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关键是考虑代理成本与代理产生的负效用。但是,由于代理人政府接受委托时社会公众所支付的报酬W(R)(包括市民对政府的信任、政府形象等)又无法量化,这就会使得代理人政府在代理过程中“偷懒”。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不管地方政府的偷懒行为是否被发现,其收益都是正值。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委托人必须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加以防范。因此,中央政府应增加世界遗产地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以此来激励代理人政府增强代理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第三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双方的“纳什均衡”与遗产管理机构积极执行无形资产保护和开发政策的成本、消极执行政策的处罚金、政府的监督成本以及政府的监督效率有关。因此,地方政府的处罚力度和管理效率,对控制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管理和开发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层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会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争取对方的信任和合作,从而放弃短期利益来选择长远的、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要调动双方遵守契约的积极性,就要建立符合世界遗产管理要求的委托代理机制以及对代理人企业的控制机制。(www.xing528.com)

(3)系统分析了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

首先,分析了无形资产运营的协同效应,并运用协同进化理论建立了无形资产系统进化网络模型;定量描述了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运营协同效应的存在依据;运用非线性微分方程建立了运营体系协同效应的演化特征模型,并通过分析演化曲线的走势,总结出无形资产运营过程中协同演化的四阶段周期性规律,通过协同效应演化过程的周期模型分析了如何辨识运营体系的协同机会。

其次,分析了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的形成与作用机理;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运营体系的自组织演化条件,即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非平衡性、系统的非线性以及系统中存在的熵减规律;通过分析协同运营机制的形成过程及作用机理,将无形资产运营体系的自组织演化分为系统涨落、序参量产生以及协同状态形成三个阶段;运用探索图法对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运营体系的序参量进行求解,得到六个序参量,包括:主体间的利益分配、信息共享程度、运营过程中投融资的渠道、合作忠诚度、公共关系协调性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些都是对体系的协同运作起支配作用的影响因素,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监督、科研与技术支撑、遗产管理政策法规等,则属于外部环境因素或宏观序参量,而非本研究的序参量,在这里只能作为控制参量反映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据此,提出协同运营机制的构成为利益分配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投融资机制、信任机制、公共关系协调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最后,设计了协同运营机制的测评模型。根据序参量的求解结构,针对无形资产运营体系的六个序参量,选取22个相关评价指标构建了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的测评模型,并运用模糊物元理论对协同度进行求解;提出了六个序参量的优化策略,即利益分配机制的优化策略、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优化策略、信任机制的优化策略、信息共享机制的优化策略、投融资机制的优化策略和公共关系协调机制的优化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