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博物馆研究:红色交通线对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

青岛博物馆研究:红色交通线对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色交通线的开辟、建立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而独特的作用,被毛主席赞誉为“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红色交通线的主体是交通员、接头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五老”之中的老接头户和老交通员。在敌人“不给赤匪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严密封锁之下,红色交通线上的许多地下交通员为保持党的“血脉”畅通献出了宝贵生命。

青岛博物馆研究:红色交通线对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篡夺革命领导权,反共、反革命倾向日益明显。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使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4月27日—5月9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提出争取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原则,但未能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这样就难以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之后,在蒋介石策动和指使下,又接连发生杨森夏斗寅、许克祥、朱培德等叛变事件,汪精卫集团也走向反动。7月15日,汪精卫召集“分共”会议,决定与共产党决裂,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大革命以失败告终。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是一个幼年的党,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缺少成熟的领导艺术,还没有能力独立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妥善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党在大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失败的痛苦经历中获得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并在革命烈火中继续经受考验,领导中国革命走上新的复兴之路。

大革命失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决定中央须建立通达各省的交通,各省委建立通达各县的交通,各县委建立通达各乡的交通,构成一个党的全国交通网,此交通网主要有两项任务,分别是:传达党的一切文件,输送党的一切宣传品;兼探听各地反动派的消息以及其他各种消息。

红色交通线的开辟、建立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而独特的作用,被毛主席赞誉为“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红色交通线的主体是交通员、接头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五老”之中的老接头户和老交通员。其中,老接头户是指当地解放以前在敌占区或游击区长期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武装力量担任接头、联系、筹粮筹款、掩护等工作的同志;老交通员是指当地解放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交通站工作,长期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武装力量运送武器、粮食钱物、情报信件的同志。(www.xing528.com)

1930年夏大浦青溪中站站长卢伟良受命为香港党组织送500块光洋。卢伟良接过这沉甸甸的光洋,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无比。为避免被发现,他在自己两个手臂上各缠250块,外面再套上衣服。当日天气炎热,光洋把他的手臂磨破了,但他泰然自若,闯过重重难关到达香港时,内衣都被血肉粘住了。从事地下交通工作的同志们是一支在无形战线上同敌人进行英勇搏斗的无名英雄队伍。在敌人“不给赤匪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严密封锁之下,红色交通线上的许多地下交通员为保持党的“血脉”畅通献出了宝贵生命。

据统计,从1930年到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前,由上海经中央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和一大批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等共有260多人。

当时上海在派出干部进苏区之前,先是通过秘密电台通知香港交通站。干部到了香港如果情况正常,就由交通员带路分别通过轮船火车、小船、山地武装护送等方法进行转移,在这期间大埔交通站作为一个重要的枢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