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与国的关系:专制政体中的血肉纽带

君与国的关系:专制政体中的血肉纽带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说,专制政体,君是一国之主,君与国有血肉联系,因而忠君与爱国也就难解难分,否认气节的价值仍是不对的。这就触及君与国的关系,情况很复杂,一言难尽。君有正面的作用,是内,维持国内的社会秩序,外,防止国外的势力侵入。国成为君的私产,“朕即国家”,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提倡爱国主义。一种是,既然视国为民的公产,那就,只要管得好,使人民得福利,姓什么的人管就关系不大,张三可以,换成李四也未尝不可。

君与国的关系:专制政体中的血肉纽带

有人说,专制政体,君是一国之主,君与国有血肉联系,因而忠君与爱国也就难解难分,否认气节的价值仍是不对的。这就触及君与国的关系,情况很复杂,一言难尽。可以由“天降下民,作之君”入手。周口店时期人怎样活,我不清楚。大以后,生殖日繁,人集为群体,为了都能活,就不能不有组织,也就不能不有管理众人之事的机构。机构要运行,就要有人管,管的人就要有权。在我们的神州之内,由传说的盘古氏起,直到爱新觉罗溥仪止,有管理之权的都是君。君有正面的作用,是内,维持国内的社会秩序,外,防止国外的势力侵入。民呢,虽不知而实际是,一个不很如意的秩序总比无秩序好,君的鞭子总比外敌的刀容易忍受,于是接受墨子的原则,两害之中取其轻,化为思想感情,就成为既爱国又尊君。这是一面。但不要视而不见,还有另一面,是,如果视国为保障民生的机构,则君与国又常常不能等同,具体说是君之所为,经常,吮吸民的血汗以供自己享乐,间或,内,制造混乱,外,不能御外侮,成为祸国殃民。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政权的归属,不是来于“选贤与能”,而是来于“马上得之”,用大白话说是抢来的。拼死命抢来,当然就视为“私产”,又实力总是比一切理论直到理想更为有力,于是,有文献可征是由夏禹王起,无文献可征呢,也许要远到盘古氏以前吧,“家天下”就成为理所当然。这还可以说得冠冕堂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成为君的私产,“朕即国家”,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提倡爱国主义。民呢,就“理”说所爱应该是“公产”的国,事实是没有公产的国,又因为多方面的条件混杂交错,公私很难划分,于是在所谓太平盛世,有少数人积极,信宣传,也就爱,多数人还是听而不闻,混一天说一天。不幸是太平盛世并不多,比如西晋、北宋,不能抗国外势力入侵,隋炀帝和唐明皇,弄得国内大乱,结果都是人民颠沛流离,当此时也,还能说君就是国吗?说爱君即爱国,也可以说不错,但要附加个条件,是所谓国是指“私产”的国。这是深文周纳吗?我想反问一句:“如果意不在保私产,为什么所伺候的君主滚下宝座,要跟着他死?作为公产,国是依然存在的。”由这“公产”的观念,我们还可以推出两种会使卫道之士更加吃惊的结论。一种是,既然视国为民的公产,那就,只要管得好,使人民得福利,姓什么的人管就关系不大,张三可以,换成李四也未尝不可。另一种是,顺流而下,如果张三为君,祸国殃民,李四上台,比张三好,为了人民的福利,帮过张三的臣下可以甚至应该改为帮李四。传统的道德观念视改帮李四为败德,用欧阳修的话说是“无廉耻”,追根,或分析到本质,这所谓气节,是为维护君主的私产鞠躬尽瘁,至死不悟,爱国云云,不过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而已。(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