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男子杀人案:信息购买揭露作案者身份

男子杀人案:信息购买揭露作案者身份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犯罪嫌疑人通过购买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被害人并实施了报复作案。尹某根据购买的居民信息全部掌握了刘某的全名、电话、车牌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根据车牌找到了刘某的车辆,并在车上写下了“杀”字,后来实施了杀人犯罪。②犯罪嫌疑人尹某被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

男子杀人案:信息购买揭露作案者身份

【案情简介】2017年10月27日,在上海工作的尹某通过微信发现妻子出轨,两人随后因此离婚。尹某离婚后并不甘心,通过查看前妻的手机聊天记录,他认为是刘某插足了自己的婚姻,因此一直想要报复。他从前妻口中探得了刘某的全名和电话,并花1888元在网上非法购买到了刘某的身份、照片、住址、车辆等个人信息,在与其素未谋面的情况下,竟精准找到了他的住址后对其实施伤害,刘某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这起凶杀案涉及公民信息泄露问题,牵涉出了一个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庞大网络。犯罪嫌疑人通过购买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被害人并实施了报复作案。

【案例点评】①此案与户籍、车辆等涉及公民隐私信息买卖行为有关。尹某只知道刘某这个人和一个手机号,住址、工作单位及车牌号等个人信息一概不知,他更没有见过对方,实施报复非常困难,甚至是无从谈起。不法分子贩卖公民隐私信息的黑色产业,对公民外卖和快递地址明码标价买卖。尹某根据购买的居民信息全部掌握了刘某的全名、电话、车牌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根据车牌找到了刘某的车辆,并在车上写下了“杀”字,后来实施了杀人犯罪。②犯罪嫌疑人尹某被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考虑到本案中的被害人(因为婚外情导致他人婚姻破裂)也有一定的过错,法院会酌情考量。③2017年,《网络安全法》开始正式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案件开始逐年增多。江苏太仓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局、法院开展了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专项打击行动。案件审理中司法机关发现,有些公民个人信息被层层倒卖,最多的从上游到下游,甚至分为7层,源头竟包括交警支队的协警,还有快递运营商配送网点负责人等特殊岗位。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对42名涉案人员、7条交易链和3个信息泄露源全部起诉,2020年6月案件全部执行完毕。这说明,打击买卖公民隐私信息犯罪对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④《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⑤《民法典人格权编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10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