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竹刻《梅花》笔筒:品梅尝梅合标准

竹刻《梅花》笔筒:品梅尝梅合标准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介绍竹刻《梅花》笔筒。笔筒取近根部一段雕成梅桩,枝干虬曲折蟠,缠绕其上。这件作品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透雕多种刀法,将梅桩上迸发的枝干、梅花雕得栩栩如生。《梅花》笔筒三是合标准。从笔筒所雕梅桩、枝干及梅花分布、少盛放的情况来看,显然作者深谙此道,确实做到了“老瘦稀合”,符合品梅尝梅的标准。故宫旧藏无款竹根《蟠松洗》和《翠竹络纬图》笔筒与这件应该合为“梅松竹”一套。

竹刻《梅花》笔筒:品梅尝梅合标准

梅花历来为中国人所推崇,多少人咏之、绘之,留下无数名篇佳作,又有多少艺人利用各种材质施雕行刻,创作了大量艺术珍品。现介绍竹刻《梅花》笔筒。

笔筒取近根部一段雕成梅桩,枝干虬曲折蟠,缠绕其上。梅花或含苞欲放,或半开未开,清丽雅逸,令人不禁想起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词句来。怎样欣赏这件作品?笔者归纳有三点。

一是章法佳。

“密不容针,疏可走马”是篆刻的黄金法则,但这件作品也借用了这一法则,枝干密处不惜交叉、重叠、穿插,疏处则横斜两三枝。疏密得当这在章法上就拔得了头筹。至于虚实对比更是突出,枝干扭曲、瘿节丛生及花苞中花蕊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作为背景的梅桩表面则虚化,随形“略刮磨之”。两相对照,主次分明,层次凸显。

二是刀工好。

这件作品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透雕多种刀法,将梅桩上迸发的枝干、梅花雕得栩栩如生。令人叫绝的是某些部位的枝干、枝梢脱离背景而挑出,这就需要小心翼翼将它背后掏空。为了打破呆板平铺,作者用遮掩压叠手法,让枝干交叉穿插,又让若干枝梢“爬墙”。不要小看这一细节,这样匠心独运,作品徒增了不少趣味。对材质本身的缺陷,作者巧妙加以利用,深挖成梅桩的瘿节疤痕,“化腐朽为神奇”。底部一卷虬根,劲健苍老,凸现岁月磨洗的痕迹,使作品厚重沉稳。(www.xing528.com)

《梅花》笔筒

三是合标准。

千百年来人们品梅尝梅,逐渐形成了共识:梅树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梅花贵稀不贵繁,贵合不贵开。从笔筒所雕梅桩、枝干及梅花分布、少盛放的情况来看,显然作者深谙此道,确实做到了“老瘦稀合”,符合品梅尝梅的标准。

这件作品意境高雅,气韵生动,笔墨情趣淋漓尽致,为清中期的一件精品,风格与封锡禄相近。故宫旧藏无款竹根《蟠松洗》和《翠竹络纬图》笔筒与这件应该合为“梅松竹”一套。像这样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竹刻作品为最高统治者收藏,记录了竹刻艺术鼎盛期的辉煌。可惜没款,可能是与封锡禄同时征召入造办处的竹刻高手,或者是封锡禄的作品也未可知。

(图片由“集宝”授权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