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竹刻笔筒《松下高士图》鉴赏

竹刻笔筒《松下高士图》鉴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门口松树两棵苍劲,屋后修竹繁茂,高士伫立松旁,昂首远望。《松下高士图》笔筒三是动与静结合。《松下高士图》做到了这点,松下高士昂首伫立琴室门口,看似静态,实则正与天上仙鹤互动,呼唤它们归来。通过这样的刻画,清幽的环境和高雅、清奇、超逸的隐士跃然鲜活。笔筒无款,不知作者何许人也。从章法的疏密有度、主次分明及雕刻深浅对比强烈来看,《松下高士图》笔筒不愧为清初的一件佳作。

竹刻笔筒《松下高士图》鉴赏

出世隐居是一部分失意文人的理想生活。当个人抱负无法实现,才华无法施展,比如科考不第,或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就会厌倦失望,产生遁世的想法。诗歌、散文直至绘画成了这些人抒发感情的最好载体。竹刻兴起后,一些失意文人闲暇开始刻竹,寄情言志,于是表现远离庙堂、寄情山林松下品茗、泉旁抚琴、竹林弈棋成了竹刻的内容。这类作品大多趣味高雅,雕工精湛,对隐居生活作了理想化展现。无款《松下高士图》笔筒就是这样的作品。

该笔筒章法、雕工有如下特点。

一是虚与实结合。

茅屋琴室作为主景,布置颇费心思。既有罗汉床、枕头,又置琴桌,桌上放古琴香炉和花插,仿佛主人随时可能端坐桌前抚琴奏曲……门口松树两棵苍劲,屋后修竹繁茂,高士伫立松旁,昂首远望。这些都是写实。场景转换,一大片山石只有寥寥几刀作皴。竹影摇曳中两童子煮水烹茶。影影绰绰,山石间泉水隐约,这是虚写。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主次分明,将茅屋琴室主人的身份和周围环境一一呈现。

二是深与浅结合。

理想中隐居生活是怎么回事?无非是抚琴轻拢慢捻,赋诗浅唱低吟,饲鹤放飞招归,相聚品茗饮酒。作者为表现此种生活,采用深浅浮雕结合,刻出所需场景。其中最突出的是茅屋内开掘至深,深到能架床置琴桌,而不见局促,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匠心。未见其他竹人有这般处理。松树枝干、松针、飞鹤及主人则用浅浮雕表现,竹林用深浮雕;扇火童用浅浮雕,端茶童用深浮雕。画面前中后景由浅到深层层深入,松竹繁茂、山谷幽静的意境通过深与浅结合,很好表现出来了。

《松下高士图》笔筒(www.xing528.com)

三是动与静结合。

一动一静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此类作品成功的关键。唯有动静结合,隐居生活才不死气沉沉。《松下高士图》做到了这点,松下高士昂首伫立琴室门口,看似静态,实则正与天上仙鹤互动,呼唤它们归来。仙鹤振翅降落,取动态;山石巍峨,为静态;泉水潺潺,为动态。动静映照,使画面情趣盎然,意境深邃。通过这样的刻画,清幽的环境和高雅、清奇、超逸的隐士跃然鲜活。

笔筒无款,不知作者何许人也。以笔者陋见,猜测作者或许是落第秀才,心灰意懒之后,憧憬隐居生活,就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了这作品;或许是有个文人阅读了许多描写隐居生活的文学作品,心向往之,将它形象化表现出来;或许是某位擅刻竹的文人探访隐居友人归来,感到有必要将友人的生活记录下来,于是刻了这笔筒。

从章法的疏密有度、主次分明及雕刻深浅对比强烈来看,《松下高士图》笔筒不愧为清初的一件佳作。

(图片由“爱涛”授权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