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戈特利布的独特编辑眼光,令他广受赞誉

戈特利布的独特编辑眼光,令他广受赞誉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戈特利布当之无愧地位列其中。在从事编辑职业的第二年,年仅26岁的戈特利布就因接手了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而在出版界名声大噪。戈特利布广泛的阅读和对编辑工作的全心投入,使他能够即使不看作者的名字,也能精确把握每位作者作品的风格。戈特利布就此评价说,虽然每本只有三千册,但是实实在在的三千册。戈特利布还常常以他的编辑直觉,就内容部署、情节设置以及提供选题等为作者提供各种建议。

戈特利布的独特编辑眼光,令他广受赞誉

世上有两类好编辑,其中一类就是好的策划编辑,能够帮作者寻定写作方向、分定章节次序、确定笔调主线,犹如舞台剧导演一样激发出演员最好的表演潜力。戈特利布当之无愧地位列其中。

在从事编辑职业的第二年,年仅26岁的戈特利布就因接手了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而在出版界名声大噪。实际上,《第22条军规》原来的名字是《第18条军规》(Catch-18),不巧的是,当时的畅销书作家利昂·尤里斯(Leon Uris)也写了一部名为《米拉18》(Mila 18)的小说,同样准备在西蒙-舒斯特出版。相对与这位业已出版过一部超级畅销书(《出埃及记》)的著名作家,刚刚出道的海勒显然没有任何优势。戈特利布和海勒一起,几乎试遍了所有的数字组合仍未找到合适的书名。后来,戈特利布终于在一个辗转未眠的夜晚想到了“22”这个数字。从“18”改为“22”,其中的道路迂回曲折,但仍值得等待。原因是:22具有18或其他任何数字不具备的主题意义。在《第22条军规》中,所有的事都是成双的。尤索林两次飞越位于费拉拉的桥,他的食物两次被下毒,书中还有一章“一个目睹所有事情两次的士兵”,讲的是一位自我感觉能体验所有事情两次的牧师,尤索林能对快要死去的斯诺登说的是“那儿,那儿”,斯诺登唯一能回答的是“我能,我能”,等等。双数是一种文体工具,它能暗示事实必须的本质。没有东西是单独存在的、清晰明白的。题目由重复的数字组成(2代表双重性,又由两个2组成22),传达了一种《第18条军规》无法企及的意念。

戈特利布还建议海勒不急于出书,应该再花两年时间进行改写,越发使这本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为从头到尾只有戈特利布和他的助手读过。每次出版日期延后,戈特利布都聪明地加以处理,并再次加强别人的预期心理,然后偶尔透露一两段情节,登上诸如《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之类的高级文学刊物,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果然,这本书出版后大获成功,成了当代堪称“黑色幽默”的经典著作,而“第22条军规”也成了一个美国成语,被当成是专制权势的象征。

戈特利布广泛的阅读和对编辑工作的全心投入,使他能够即使不看作者的名字,也能精确把握每位作者作品的风格。早在20世纪60年代,多丽丝·莱辛就以《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等享誉文坛,深得出版商的青睐。到20世纪80年代初,莱辛陆续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和《如果老年人能够……》。此时,早已功成名就的她想试试出版商出版她的作品,是因为她的名气还是她的作品本身。于是,她化名“简·索默斯”,把它们分别寄给了她在英国伦敦的两个长期出版商。没想到,编辑一看是无名小卒的来稿,看也不看就退回了稿件。1982年,莱辛的代理人又把书稿拿给戈特利布看,他一眼就看出其真正的作者就是莱辛。他说:“我刚一读就大笑了起来,因为这个笔调对我来说太熟悉了。”他不但答应这两本书不加声张地在克诺夫书局出版,还同意与莱辛一起保守秘密,静观事态的发展。果然,两本书问世后没有引起舆论的注意,书的销路极低,每本只有三千多册,根本不能和署名莱辛的著作同日而语。在两年后的1984年,莱辛把这两部小说合二为一,改称《简·索默斯日记》,以真名莱辛出版,各种报刊争相评价,一时洛阳纸贵,也让原来的出版商大为尴尬。戈特利布就此评价说,虽然每本只有三千册,但是实实在在的三千册。

戈特利布还常常以他的编辑直觉,就内容部署、情节设置以及提供选题等为作者提供各种建议。托妮·莫里森曾是戈特利布在兰登书屋的同事,他们的共事始于1973年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Sula)。戈特利布1987年离职去《纽约客》担任主编之后,一位新编辑被派来负责与莫里森的合作。但是她的《爵士》(Jazz,1992)和《天堂》(Paradise,1998)也反响平平。而她的写作状态的恢复有一部分要归功于戈特利布的再次出现。戈特利布提醒她要恢复书中一个已被删掉的小人物,还让她放弃了一个主要人物说出的“一个异常优美的段落”(戈特利布觉得有点冗长),对于这个人物什么时候(或者是否)变成了鬼,戈特利布希望能描写得更清晰一点。他还鼓励她“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无畏的精神”,冒一些险,比如在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描写一个没有肚脐的女人。(www.xing528.com)

克林顿回忆录初撰的时候,克林顿曾经交给戈特利布一份150多页的书稿,里面几乎记下了所有他认识的人的事,后来又有150多页关于他对阿肯色州政界的介绍和他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与各种人的接触。戈特利布对此的答复是:“好家伙!这些很棒。但有多少是你编造的?这简直是故事。你不能在书里乱编,要讲实话。”虽然克林顿保证这是事实,但这些看上去像小说的部分无一例外地被删掉了。

为作者提供图书选题是一项有风险的工作,但在他的指引下,畅销书、长销书频出。正是戈特利布给查姆·波托克(Chaim Potok)推荐了《飘忽不定》(Wanderings)一书的构想;是他让安东尼娅·弗莱瑟(Antonia Fraser)写亨利八世6个老婆的故事;也是他劝说约翰·契弗把他所写的小故事集成一本有趣的书《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选》(The Uncollected Short Stories of John Cheever),作者因此而获得1979年的普利策文学奖。

尽管很多编辑在对作者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会失败,但由于戈特利布自身的阅读经验,对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熟悉,又能对市场有精准的把握,他总能在愉快的合作中让作者接受自己的想法,双双把作品推向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