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学习特点:有效的启发式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幼儿学习特点:有效的启发式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消防”这个知识点为例,比直接告诉幼儿这个知识点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启发幼儿在倾听的时候产生新的想法,而这一想法是把一个个新发现联系起来而合成的知识点。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经验情境中,幼儿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中,使学习达到最佳的状态。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

幼儿学习特点:有效的启发式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关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尽管历史上众说纷纭,但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帮助,人们在某些方面已达成共识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而且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幼儿心理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到成体系;幼儿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整个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幼儿的发展存在敏感期和最佳期;遗传、成熟影响幼儿的发展;环境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那么,幼儿的学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幼儿主动构建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幼儿主动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其兴趣和需求得到足够尊重的基础上的。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兴趣与需求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幼儿的认识活动更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从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以“消防”这个知识点为例,比直接告诉幼儿这个知识点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启发幼儿在倾听的时候产生新的想法,而这一想法是把一个个新发现联系起来而合成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位教师和一位幼儿谈论关于消防车上云梯的对话:

师:有的消防车上架有云梯。

幼:老师,什么是云梯?是可以走到云里去的楼梯吗?

师:云梯是一种梯子。

幼:那是架到云里去的梯子?那一定很高。

师:云梯不能架到云里,但它架起来很高。

幼:可以救很多人吗?

师:云梯架在大楼上,消防员叔叔就可以把上面的人救下来。

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过程是幼儿在主动建构的。

2.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先前获得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进行学习,主要是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用文字或符号来表示的。幼儿只有经过积极思考,正确理解这些文字或符号所代表的知识,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如果幼儿在学习时,不理解这些文字或符号,则无法学习这些知识。因此,幼儿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先前获得经验的基础上,这样幼儿才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为再次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对旧知识的认识。

让我们看看下面一段对话:(www.xing528.com)

师:请大家看看窗外发生了什么?

幼:下雨了!

师:下雨的时候到外面去,我们都会怎样做呢?

幼1:会撑上雨伞。

幼2:会穿上雨衣。

幼3:爸爸骑电动车会戴上雨帽。

孩子们围绕“雨”都能讲出不少相关的东西。他们的这些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师要使幼儿学会倾听,就要为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思考的新经验。而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了解幼儿的先前经验与知识,才能识别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学习经验。这样能促进幼儿思考,也能使他们的倾听更有质量。

3.幼儿的学习一定是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性环境中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因此他们的学习绝不会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发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经验情境中,幼儿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中,使学习达到最佳的状态。所以,应注重真实学习环境的设计。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幼儿的倾听会联系真实感受。幼儿可以更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可以利用各种生活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的思维会得到拓展,他们的理解会更为深刻。让我们看看幼儿在“失火”的情景中的处理行为吧。

一天早上,雅雅、天天在个别化活动区中当娃娃家的妈妈和爸爸。游戏进行了一会,只听雅雅大喊道:“不好啦,厨房着火了,爸爸你快抱着娃娃逃走。”扮演爸爸的天天马上放下手里的图书冲入卧室抱起床上的娃娃正准备往外跑。这时只见扮演妈妈的雅雅手里拿着厨房里洗碗的小毛巾塞给爸爸说道:“快给娃娃捂住鼻子。”天天立刻捂住了娃娃的鼻子,正往外跑时突然停住了脚步对着雅雅说道:“我的毛巾呢?”雅雅环顾四周,没找到,于是拉着天天趴在了地上,捂住嘴巴说道:“没毛巾了,我们就用手捂着吧,老师说过有烟的话要趴下,我们爬出去吧。”只见他们逼真地抱着娃娃爬出了娃娃家。

这段场景涉及了幼儿真实生活中的一些内容。因为他们有从电视等媒体中看到有关失火的报道的经历,所以教师用创设自然的、真实的情境来引导,他们就有话可说。可见,当让幼儿倾听时,要吸引幼儿的投入须创设与他们生活接近的真实学习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幼儿来说这些新知识和新经验是真实的。

4.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

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对什么样的对象发生兴趣。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兴趣与需求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幼儿的认识活动更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一方面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下是这样一个场景“巧虎,我来告诉你”:

在小班集体活动“小脚印”中,巧虎以客人的身份来到我们幼儿园。孩子十分喜欢,并热情招待巧虎。于是当巧虎每碰到一个脚印时,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告诉巧虎这个脚印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孩子的思考和表达的愿望。当画面中出现了楼梯上的脚印,雯雯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说道:“巧虎我知道,我来告诉你。”一旁的菲菲见状也不甘示弱:“我也知道,走楼梯的时候要跟着脚印走,不能奔跑。”视频中的巧虎点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了,谢谢你们。我会顺着脚印走楼梯的。”孩子们听到巧虎感谢的话后更高兴了,脸上都露出了微笑。当画面中出现了娃娃家小房子门前的脚印时,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兮兮也悄悄地举起了小手。于是教师连忙请兮兮回答,兮兮紧张地小声说道:“小房子门前的脚印是给你放鞋子的。”当巧虎再次感谢时,兮兮开心地笑了。

一般来说,幼儿喜欢倾听的话题是与他们的兴趣、探索和疑问相关的。对成人而言,在谈论觉得有兴趣的话题时会觉得很享受并且觉得会有更多的投入和兴趣。试想,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一个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讨论,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对这个话题知道一些,或者是有兴趣的,那你就会参与并主动思考,反之就会感到无聊,或者一头雾水。幼儿也是如此,当他们倾听时的内容与他们日常的兴趣有关时,他们的学习状态就会变得积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