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撰写文献综述的成功讲座

撰写文献综述的成功讲座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研究生会问导师诸如“文献综述应该写多长”之类的问题,通过对自己领域内的相关论文的研究,研究生可以了解到一篇成功的论文需要多少字的文献综述。导师向研究生解释清楚文献综述的功用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带来研究生写的文献综述会出现一些毛病:一是信息不全;二是信息过时;三是综述十分无聊。当一位研究生写了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时,最好的情况是它能够发表或出版。

撰写文献综述的成功讲座

无论是我自己的博士论文,还是我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的学位论文,也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论文,文献综述其实就是学位论文的第1 章的主要内容。有的研究生会问导师诸如“文献综述应该写多长”之类的问题,通过对自己领域内的相关论文的研究,研究生可以了解到一篇成功的论文需要多少字的文献综述。就在写本文的时候,我应邀参加了3 位本校博士生的答辩,她们的博士论文第1 章占全文的页数分别是26/90、19/110、11/131(其中分子是第1 章页数,分母是全文页数)。可见这与课题十分有关。值得指出的是,许多论文的文献综述过长并且看不出重点,这给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试想,研究生需要进行原创性研究,然而文献综述却只是对前人研究的无聊并且没有要点的叙述,这是十分糟糕的。有的研究生按时间顺序展开文献综述,比如说从1940 年谈到了2018 年,这样冗长的叙述往往看不到批评的观点,特别是看不出这些资料与研究生本人的研究(实践)有什么联系,导致整个文献综述既无实用性又无装饰性,似乎作者是为了“写”综述而写了它,并没有意识到学位论文中为什么要有文献综述。

在我早年的指导中,有一次一位博士生给我的论文第一稿让我意识到了学生在文献综述中存在着问题。这位博士生是研究一种新型的三元稀土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配方和装置的,这当然是涉及环境保护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但初稿中宏大的联想能力是令人吃惊的——初稿从宇宙、太阳系、地球、大洋大洲、亚洲、中国、北京、交通、汽车,这才写到汽车排污问题,他把当时为止人类进步的环保意识都写了,这一写就是十好几页。当然这件事的解决是十分简单的:我让他把初稿中尾气之前若干页拿掉,再重写。初稿就是初稿,一般而言,文献综述的初稿在长度上会是终稿的二到三倍。

我在指导研究生的文献综述中得到的启示是,帮助研究生准备他们的文献综述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文献综述的意义所在。导师向研究生解释清楚文献综述的功用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功用中最主要的,一是让读者看到学位论文作者有能力查找、总结、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并且把这种总结应用到了自己的研究之中;二是让读者从中得到结论,即这篇学位论文是原创性研究,而论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有意识的实质性的引用。

能否具备把上百篇文献信息进行综合,是研究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期待他有一流的综合能力,写成的文献综述也因此成为考查他的技能的一种“答卷”。然而很少有研究生认识到这一点。令人惊奇的是研究生收集到的许多文献中,都有“引言”,看起来他们不能从阅读这些“引言”与全文的关系中理解综述在学位论文中的功用。就此而言,他们阅读的能力也值得怀疑,除非他们的确只收集到了一大批平庸的学术论文(这似乎不大可能),或者他们其实并没有阅读(叫看一看更合适)收集到的文献。这些做法实在不值得。(www.xing528.com)

由此带来研究生写的文献综述会出现一些毛病:一是信息不全;二是信息过时;三是综述十分无聊。为了预防遗漏信息,导师应鼓励研究生本人时时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我有一位博士生在答辩前几天,又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查找她担心遗漏的新论文。你的同事可能会在一本期刊上发现有助于你的学生研究的资料,但如果你平时没打招呼他也不一定想到把资料拿给你看。为了预防信息过时,研究生必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坚持阅读。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研究生在研究工作开始时重视阅读,然后阅读就越来越少。随时阅读学术期刊或者留意期刊文摘快讯数据库是值得提倡的。写得无聊是最大的危险。导师可以帮助研究生按照一定分类而产生的主题来安排综述,不要写流水账或干巴巴的大事记。有一些文献要做出强调的安排,这些通常是与研究生本人的研究有关的那些文献。避免无聊的最合理做法,是写出“灵魂”来,为此导师应训练研究生批判性地阅读文献,而不是单一地重复内容,更不要像一些“懒”学生那样仅仅堆积那些文献上的摘要。批判性地阅读对中国学生是一个挑战。在数千年传统的影响下,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不看好“批判”,对像《论语》 《老子》 这样古老的书籍,人们只看到解读和阐发的成千上万的文字,但对他们的批评似乎非常艰难。这当然也影响到了入门于科学技术的学生,虽然在现代意义上,批判是科学技术的主流做法。由此可见,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导师的指导技巧。另一件应该让学生注意的事是,少用“大字眼”,多用“小字眼”。

当一位研究生写了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时,最好的情况是它能够发表或出版。记得我在留学时学校里有一位中国进修教师,在完成综述性文字后,他的合作导师就与他商量,把综述作为合作导师一本新书的一章出版,想一想,他是多么高兴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