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陵文化十二:永泰公主墓壁画的补绘与修复

乾陵文化十二:永泰公主墓壁画的补绘与修复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掘时,永泰墓前墓室西壁北铺壁画《宫女图》在揭取前就已脱落无存,因此无法得知这幅画的原样。但为了展现墓室壁画的完整和统一性,经请示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意,由当时复原壁画的工作人员根据墓室的构图安排进行壁画创作,力求与其他几幅壁画风格保持一致。(图8)永泰公主墓前墓室复原的壁画距今已有50余年,当时复原壁画的范文藻先生已故去,健在的人都年近80。

乾陵文化十二:永泰公主墓壁画的补绘与修复

唐墓壁画大多都不题名标注,文献、史书也无具体记载,所以无从考证。但我们通过这批壁画的现有水平和表现内容来看,内容丰富多彩,典制有度;线条遒劲有力,挺拔流畅;人物安排得当,疏密有致;色彩绚丽厚重,持久如新;技法多种多样,写态征神。明显地感觉到大致出自于皇室宫廷画师之手。

发掘时,永泰墓前墓室西壁北铺壁画《宫女图》在揭取前就已脱落无存,因此无法得知这幅画的原样。因此在前墓室壁画复原时,其他都有墨线稿和图片,唯有这一幅壁画没有原始版本。但为了展现墓室壁画的完整和统一性,经请示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意,由当时复原壁画的工作人员根据墓室的构图安排进行壁画创作,力求与其他几幅壁画风格保持一致。

按照前墓室的整体布局,人物用红色的建筑廊柱分割为组图,南壁为《执事宦官》分两旁而立;北壁为《侍女图》画面对称;东西壁为众多的《宫女图》形成队列;顶部绘有《天体图》。从墓室的东壁来看,分两组人物呈对称队列相对排列。南铺为9人,北铺为7人,共16人。每队各有一梳高髻、双手抱臂的领队站于首位,余者皆手执器物紧随其后。

西壁人物复绘时参考了东壁构图,将北铺人物组合人数也设定为7人。第1人为首领,高髻长裙如意履,双臂挽于胸前,无执物,此图参考西壁南铺第1人绘制,形成对称。第2人,梳螺髻,手执烛台,此图人物参考东壁北铺第2人,烛台参考西壁北铺第2人。第3人,头梳双丫髻,双手捧一方盒,此图参考永泰公主墓石椁内壁线刻人物第3幅《捧盒侍女》,将人物翻转,将圆领胡服改为身着半袖,披帛、长裙、穿如意履。第4人,头梳螺髻,上插花簪,右手执扇,左手披帛,此图参考石椁内壁线刻画第2幅《披帛侍女》,只是将披帛侍女右手改为手中执扇。第5人,头梳双丫髻,身着翻领胡服,腰系蹀躞带,双手端一装满葡萄的果盘,此图参考石椁内壁线刻画第7幅,除将盘中葡萄和腰间蹀躞带稍作变化外,余者相同。第6人,头梳双髻,双手抱一包袱,此图参考西壁南铺第2人(原图)的头饰,包袱参考其它抱包袱图。第7人,头戴幞头,身着翻领胡服,腰系蹀躞带,双手捧一凤首壶,此图参考石椁内壁线刻画第5幅《捧凤首壶着男装侍女》,除将人物的发髻改为头戴幞头外,其余皆相同[13]

该图在技法和材料上结合唐代作画方法,线条采用铁线描和兰叶描;敷色运用平涂、晕染和贴金;色彩采用矿物质颜料;构图疏密有致排列有序;执物者从第2人起分别为手持烛台、方盒、团扇、葡萄果盘、包袱和凤首壶等。(图8)

永泰公主墓前墓室复原的壁画距今已有50余年,当时复原壁画的范文藻先生已故去,健在的人都年近80。我们对他们当年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于壁画的再现,当时大家都怀有极大创作热情和欲望去尽量的保留这些历史信息。进过反复研究、讨论和修改,画出原大小的草图进行比较,最后定稿。因为前墓室四周统一进行复原,所以整个墓室看起来比较统一、和谐

对于保护,大家基本上达成共识,“预防性保护”是关键。如若一旦发生壁画病害或损坏,任何科技和方法都不能使其恢复如初,所以,壁画保护旨在预防。(www.xing528.com)

图8 前墓室西壁北铺创作的《宫女图》

对于修复,中西方还存在着不同的修复理念。我国注重“修旧如旧”。西方以前也是这样,后来逐步变为“可辨识修复”,在这一点上,中西方还在继续沟通、相互参照和借鉴,形成各自不同的修复原则。意大利修复专家布兰迪在修复理论中这样指出,“修复不是为了创造历史,而是为了再现历史”[14]

对于壁画的艺术再创作,2016年8月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十大美院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陕西历史博物馆分别与中央美术学院签订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基地”;与中国美术学院签订了“古代壁画颜料研究基地”;与西安美术学院签订了“唐代墓室壁画创新应用研究基地”;与天津美术学院签订了“唐代墓室壁画临摹研究基地”;与广州美术学院签订了“‘一路一带’古代艺术比较研究教学实践基地”;与四川美术学院签订了“中国人物画技法传承与研究基地”;与湖北美术学院签订了“中国古代壁画发展研究基地”;与鲁迅美术学院签订了“中西方艺术研究基地”;与南京艺术学院签订了“唐代壁画造型艺术研究基地”;与山东艺术学院签订了“传统壁画创作研究基地”[15]。此次论坛和协同合作活动,是中国首次文博界与艺术界较大规模的跨界合作,是中国古代壁画研究、保护、修复、创新领域上一次新的尝试。(图9)

图9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十大美院合作签字仪式

永泰墓的这幅创作画,尽管被专家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是符合前墓室的意图和环境的,也是一幅较为珍贵的作品,但毕竟是无影可寻,无史可遵。我们只能对原作进行一种假设和想象,这是一种历史的扩展和感性艺术的再现。也许原作没有新创作的内容丰富,也许比新创作的更有情景,这也只能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猜想。因此说,复原壁画不可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而是要“深入研究”,不依画家的“传移模写及绘画技法”来着实应用,要“悟得其神,得其精髓”方可。临摹与复原是修复文物中的一门学问,要有“尊重原作,尊重历史”的态度,不可随心所欲的加入太多的个人理解,这样只能远离原作,远离历史。

特别是在研究壁画时,问题在于你看到的是否是原始壁画?是否是经过修复和修改过的壁画?是否是后来人想象创作的壁画?是否经历了自然和人为介入的壁画?因此,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经历过历史变化的古代艺术品,需要重新认识,深入了解,寻找一个共识点,尽量追寻到艺术品潜在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只要这种恢复可能实现,又不犯伪造艺术或伪造历史的错误,并且不剔除艺术品在时光流转中保存的任何痕迹,我想保护修复的路就会越走越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