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资分配原则及宏观调控规定

工资分配原则及宏观调控规定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宪法》《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分配主要遵循如下原则。(三)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宏观调控原则是指国家在宏观上对工资分配进行干预,以消除工资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的原则。因此,《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工资分配原则及宏观调控规定

根据《宪法》《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分配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与质量来确定劳动者应当获得的工资额;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应支付等量的劳动报酬。《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二)工资水平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原则

工资水平的高低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时期和地区,其工资水平也较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和地区,工资水平也较低。《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www.xing528.com)

(三)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

宏观调控原则是指国家在宏观上对工资分配进行干预,以消除工资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的原则。实行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要使消费与生产比例关系趋于合理。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建立工资税收制度,对过高的工资收入进行控制,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因此,《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四)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用人单位有权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构成、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水平等。《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