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厂初期的奠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始末

建厂初期的奠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始末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敬同志头一句话就说,必须从头学起。每日两小时,十年如一日,“神圣不可侵犯”。这两条是起码的要求。当时,我们按照干部的不同情况和任务,选派一批干部到苏联学习,一批干部到国内兄弟厂实习,送一批有条件的干部去上大学。但就重新学习的这个意义上说,也和我们建厂初期有相同之处。

建厂初期的奠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始末

纪登奎

洛阳矿山机器厂建厂以来,虽然经历艰辛,但她一直发展着,前进着,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产品,而且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在牡丹城中,她是工业战线上受人瞩目的花朵。我曾经在这个厂创建时期工作过五年。

这个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当时,全国已由战争转入经济建设,党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入城市,首先要建设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工业。为此,党抽调了一大批干部转到工业战线。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转移。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农村转到工厂工作的。过去几十年,我们搞的是战争,是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现在要创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要在平地上盖厂子,安装和使用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生产矿山机器。我作为厂长,要组织实施这样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面对这样陌生的课题,感觉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几十年党的教育和革命斗争实践,使我们懂得一条简单的道理:我们共产党人能够依靠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就一定可以在中国这片广大土地上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去克服困难,去赢得胜利。但是,搞工业毕竟比过去搞农村工作复杂得多,必须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出路何在?只有学习,不懂就学,边学边干。

1954年5月中旬,我向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同志请教怎样当厂长。黄敬同志是我的老上级,他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回答了我的问题,我至今记忆犹新。

黄敬同志头一句话就说,必须从头学起。他说,现在碰到的问题,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我们熟悉的东西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学会办工厂。

学什么?黄敬同志当时强调要学好五门课,两本书。他说,首先要学习基础知识:(一)数字。这是基础。(二)物理。这是重点,特别要学好力学。(三)化学。(四)机械学。(五)金属学。他还建议先学两本书,一本是工业经济;一本是工厂企业的计划与组织管理。学好五门课,取得基础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学好两本书,取得管理常识

怎样学?黄敬同志说,学习有三条路:一条到工厂实习;第二条,上学校;第三条,边做边学。上大学我不反对,但这不可能,总不能等人家把工厂盖好了,你从学校回来再当厂长,可能的还是边做边学。(www.xing528.com)

黄敬同志强调,不要背包袱,只要有决心,一定能学好。每日两小时,十年如一日,“神圣不可侵犯”。如果一个人工作忙得连两小时都抽不出来,你还能活下去吗?他说,一个工厂的厂长总要做到,你布置工作人家执行得通;人家讲技术,你听得懂。这两条是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两条都办不到,那这个厂长就很难胜任了。

黄敬同志的这次谈话,使我的脑筋开了窍。回去传达后,转业的老干部热烈拥护。全厂干部都迅速掀起了学文化、学管理的热潮。当时,我们按照干部的不同情况和任务,选派一批干部到苏联学习,一批干部到国内兄弟厂实习,送一批有条件的干部去上大学。留在工厂的同志,一边搞基本建设,作生产准备,一边按不同的文化程度,分小学班、中学班、大学班,学习文化。还办了两个俄语班。对各种技术人员,组织了工艺、设计、动力、焊接、铸造等20多个专业小组。为了培训技术工人,开办了技工学校。这样,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工厂实际上就成了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培养人才的大学校。这是工厂提前建成投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办好工厂的决定性条件,也为工厂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的名言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学习,在全国胜利之后,他提出了全党要重新学习的任务,特别是必须学习经济工作。有了学习的愿望和要求,还必须刻苦认真,持之以恒。什么事情,就怕认真,学习也一样,决心下了,坚持不懈,必有成效。全厂涌现了一批学习的先进人物,焦裕禄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的工作当然很忙,但始终和大家一样坚持学习。厂里给我优厚的待遇,专门给我配了教员。我很尊重我的老师,老老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学。工作时我是厂长,学习时我是小学生,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每天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到实验室做实验。后来,又派我到苏联去学习。经过三年的业余学习,我学完了五门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和有关管理的两本书。这不仅对我当时的工作,而且对我以后的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1957年,正当学习进入新的阶段之时,由于政治运动的不断冲击,批判学习业务是不问政治,学习文化是“白专道路”,从而中断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学习计划。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失误。作为当时的厂长兼党委书记,这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取的历史教训。

几十年过去了,洛阳矿山机器厂呈现着新的面貌。厂领导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干部,文化和业务水平比我们当时的那些人高得多了。工厂的改革又取得初战之胜。这是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当今时代,情况与20世纪50年代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的工厂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最新的管理知识。但就重新学习的这个意义上说,也和我们建厂初期有相同之处。我坚决相信,新一代的工业战线的工作者,在党中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必能顽强学习,使自己成为既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精通本职业务,具有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又红又专的行家,为祖国四化大业做出新贡献。

我离开洛阳矿山机器厂已经几十年,但我仍然怀念这个厂,怀念那一段和我共同工作、学习过的同志们。我写了以上这一段对我印象最深、受益良多的追忆,和同志们共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