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书知识详解及《兰亭序》临写要点

行书知识详解及《兰亭序》临写要点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行书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行书的笔画,并详细介绍了行书中的各类点画的书写方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及其临写要点以及实用的钢笔行书知识。王羲之《兰亭序》墨迹,被前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自晋以来,凡善书者无不工行书。颜真卿的行书名作《祭侄文稿》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知识详解及《兰亭序》临写要点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行书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行书的笔画,并详细介绍了行书中的各类点画的书写方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及其临写要点以及实用的钢笔行书知识。

关键词:行书 兰亭序 笔断意连 钢笔行书

行书,相传为后汉桓灵时的颍川人刘德昇所创,行书萌芽于古隶时期,成熟、完善于魏晋之间。王羲之《兰亭序》墨迹,被前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自晋以来,凡善书者无不工行书。行书在书法艺术中形成了一个大的体系。

行书是介乎正楷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兼楷者谓之行楷,兼草者谓之行草,由于这种伸缩变化,行书既不像楷书那样规矩,也不像草书那样奔放难认,因而它除了有艺术价值之外,还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

行书不同于其他书体,不仅形式美观,富于变化,而且不像其他书体受各种形式的制约。行书没有固定的法式,本身有着极大的伸缩性,不受任何界格的限制。正因为这样,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行书优胜于其他书体。

唐代的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及五代的杨凝式,不仅是写楷书的高手,其行书也是极受推崇的。颜真卿的行书名作《祭侄文稿》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www.xing528.com)

从书法展览会中也可以看出,行书作品数量最多,而较能吸引观众的也多是行书。如招牌、门额上的题匾、春联,报纸、杂志的题头,书籍封面的题签,以及喜报、奖状、奖旗,还有国画中的题诗、题字等,大都使用行书。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行书行世之广,与真书略等,篆隶草皆不如之。”此语言之成理,也更加说明行书在书写中所占有的绝对优势

行书是楷书的小变,是楷书点画流动的产物,它由楷书简化、延扩而成,通过笔画的变异改变楷书的笔法与结构,将“独立”变为“牵连”,“繁写”变为“简写”。行笔比楷书率意,结体比楷书流动。

总之,行书就是运用了草法,部分地减省楷书的笔画,以草书用笔的放纵性冲破楷书用笔的严谨性,形成的楷法和草法融汇一炉的书体。

行书笔画的勾、挑、点、画之间的游丝,就是利用草书的笔法;其笔画中的勾、挑、点、画之间若没有游丝的牵连,就是楷书的笔法。所以行书的特点可归结为:起笔如楷,连笔如草,点、画应接,笔断意连,主笔沉着,连笔轻细。

任何书体都离不开气韵、血脉的贯通,若失去了这点,其艺术效果便会减损。行书贵乎秾纤间出,映带安雅,首尾相应,血脉相连,亦即“笔断而意连”之意。从连笔上要徐行缓步,但运笔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也不宜太速,速则窘步而失势。也就是说,不能一直溜下,要居静以治动,潜气内转,只有这样方能得其神采和筋骨。总之,行书运笔要心平手随,飘逸而沉着,拨转内涵,使含蓄以善藏,勿峻峭而露巧,则筋力老健,风骨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