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价值观念

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价值观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引发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源”,教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如果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能让其更深刻地领会知识,同时还能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还是关于负数的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追本溯源,将知识的来历介绍给学生:负数的发现。

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价值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

(一)引发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源”,教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如果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能让其更深刻地领会知识,同时还能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数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体验到探索的愉悦。

如今的新教材一改过去画面单一、文字罗列的风格,多彩的画面、鲜活的内容,使它变成了充满童真童趣和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少儿读本”。书中包含许多奇妙的知识,呈现方式也十分丰富,就像生活中的故事,亲切而自然,它们将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起源。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数学》上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课,提出了以下问题:温度计上是如何区分零上的度数和零下的度数的?用不同颜色的数字来区分零上和零下的温度数固然是一种办法,但与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整数和分数(或小数)一样。对于数要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如果仅用颜色来区分,就不便于运算,因此我们要想其他的办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学习负数的引入,还可以列举类似的例子,如气温的零上、零下,存款的存入、支出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到数学看得见、摸得着,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www.xing528.com)

(二)引导学生找到“历史中的源”,让学生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没有哪一样东西能凭空产生,数学也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还是关于负数的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追本溯源,将知识的来历介绍给学生:负数的发现。这个发现最早见于《九章算术》,早于印度600多年,早于西方1600多年。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了解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正负数上有重大的贡献。他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在计算过程中遇到有相反意义的量,要以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他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意思是,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是正数,用黑色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是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在教学中,我们有责任向学生展现数学史,引领学生不仅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智慧与文明,而且还能通过重温数学历史,尤其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卓越成就,发挥数学史的育人功能和教化作用,是其他知识无法替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