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中期货币:大型开元通宝的代表性

唐代中期货币:大型开元通宝的代表性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朝的前期到唐中宗李显时,经历了武则天统治的一段时期。大型“开元通宝”是唐朝中期最具代表性的货币。一般认为,大型“开元通宝”货币是开元盛世时期铸造,也有人认为是唐代中期唐德宗李适在建中年间所铸。图4-7得壹元宝,直径:3.4厘米,重量:19.8克图4-8乾元重宝,直径2.4厘米,重量3.2克唐代中期,唐王朝已经从兴盛逐渐走向衰退,特别是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走向动荡,经济下滑,货币的铸行也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

唐代中期货币:大型开元通宝的代表性

唐朝的前期到唐中宗李显时,经历了武则天统治的一段时期。武则天执政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的继续发展。当时,国家人口明显增加,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历史上有“贞观遗风”的赞誉。这一时期为后来的唐朝全盛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在公元712年任用姚崇当宰相,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由此“开元盛世”步入辉煌。

大型“开元通宝”是唐朝中期最具代表性的货币。此种货币,仍然沿用武德年间“开元通宝”的楷书字体,货币铸工精致,文字线条雄厚,端庄整洁,文字笔画匀称清秀。一般认为,大型“开元通宝”货币是开元盛世时期铸造,也有人认为是唐代中期唐德宗李适在建中年间(公元780—784年)所铸(图4-6)。

图4-6 开元通宝(大型),直径:4.2厘米,重量:19.2克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大唐帝国从鼎盛时期,开始走向衰落。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叛将史思明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范阳(今河北涿州)称“大燕皇帝”,篡夺安禄山大燕政权。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月,史思明销毁洛阳铜佛铸行“得壹元宝”货币,以其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流通使用,但因军事上的不利,史思明开始迷信“得壹”为不祥之兆,铸造仅数月后便下令收回改铸“顺天元宝”直至安史之乱平息。“得壹元宝”货币文字书法隶书,兼有魏碑气韵,线条浑厚古拙,文字精整清晰(图4-7)。(www.xing528.com)

图4-7 得壹元宝,直径:3.4厘米,重量:19.8克

图4-8 乾元重宝,直径2.4厘米,重量3.2克

唐代中期,唐王朝已经从兴盛逐渐走向衰退,特别是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走向动荡,经济下滑,货币的铸行也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这一时期铸行的货币以“乾元重宝”较有代表性(图4-8)。

“乾元重宝”为唐肃宗李亨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间所铸,与“开元通宝”并行流通。“乾元重宝”货币文字书法为楷书,笔画较为精细,自然舒展,整体清丽端庄,与“开元通宝”相比,确实羸弱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