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想的学习:零作业思维,一轮复习策略成果

理想的学习:零作业思维,一轮复习策略成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轮复习抓笔记”是一轮复习的方向,因此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课堂笔记。一轮复习时间计划。根据时间规划和“日复习量”就可以在三年级开学一周或一个月后把自己一轮复习的计划制订出来。这样当老师开始一轮复习时,你自己的一轮复习实际已经走在了前面。第二件事情是习题训练应该以基础类型习题的训练为主。说一轮复习是“寂寞的一轮”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第六件事情就是学生的一轮复习的生活管理问题。

理想的学习:零作业思维,一轮复习策略成果

一轮复习是中高考复习的根基,是中高考成绩的主要决战阵地,是把三年分散的知识点集中起来的过程。一轮复习分为老师引导性一轮复习和学生自主性一轮复习。前者是在新课全部结束后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后者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灵活机动展开的。从复习效果上看,二者应该结合起来,学生自主性一轮复习应该走在老师引导性一轮复习的前面,带着自己复习中发现的问题来配合老师的引导。

“一轮复习抓笔记”是一轮复习的方向,因此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课堂笔记。基础知识源于课堂,初中或者高中三年基础知识的总汇就是课堂笔记。老师或家长可提醒学生准备一本质量较好的笔记本记录课堂笔记,便于以后三年时间连续使用。

当然,真正的中高考备战应该是“三年规划”,是用三年的时间做一场备战,具体的备战如下:

(1)口号:一轮复习抓笔记。

(2)打印装订好前一年的中高考考试大纲。

(3)三年的各科课堂笔记。

(4)足够的基础类型习题库

(5)一轮复习时间计划。

(6)合理的中高考目标和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一轮复习准备作战。

第一件事情,准备前一年的中高考考试大纲,细读考纲,把各个科目考查的知识点数量逐个进行盘点,搞清楚知识点数量后对一轮复习的目标就有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可以同各个科目的老师谈谈一轮复习的时间规划,大致了解本学校的一轮复习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换算出来截至今天到一轮复习结束还有多少天,然后再用天数和考纲中知识点数量相除就可以计算出来“日复习量”。这个“日复习量”是学生自主性复习的每日量化标准,它在进度上会提前于老师引导的一轮复习,因此还要注意“日复习量”和自己平时的作业不要产生明显的冲突。根据时间规划和“日复习量”就可以在三年级开学一周或一个月后把自己一轮复习的计划制订出来。这样当老师开始一轮复习时,你自己的一轮复习实际已经走在了前面。这样做有四个好处:一是数量上比别人多了一遍“一轮复习”;二是由于提前复习先确认了自己学习的疑点、盲点,课堂再跟着老师复习,会使你听课比别人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三是基础知识将更加扎实、牢固;四是如果自主性复习出现问题,还有老师的引导性复习“断后”,避免出现复习漏洞

第二件事情是习题训练应该以基础类型习题的训练为主。这里的“为主”是指给基础类型习题分配的时间份额应占多数。这个时间段内不提倡学生进行难度习题训练,特别是花费三十分钟左右做一道习题更是得不偿失,偶尔做一两道难题考验一下自己还是可以的。中高考试卷中的难题比例不高,抓住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上不丢分,再向难题挑战才是根本。

第三件事情就要谈及文理科目复习的具体操作方法。语文和英语应该以字词句整理积累为主,用考试大纲或者考试说明做引导。按照经验来看,语文字词句的整理通常是以一周一本书的速度推进。例如,花费一周的课余时间把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的字词全部回笼,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的话就只有向晚上索要时间:“开夜车”挑灯大战字词句。战斗虽然波澜不惊且是孤军奋战,但是中高考的成绩单上会永久留下今夜的每一场巷战。说一轮复习是“寂寞的一轮”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www.xing528.com)

第四件事情就是理科复习要学会“做题”。从教材上对理科基础知识的设计来看,基本都是“概念+例题”模式,或者是“实验+概念+例题”模式。通常在阅读理科基本概念后,应该通过例题进行巩固,例题包含书本内的例题,除此以外,我们更应该看课堂笔记上记录的“课本外例题”。通过加强“课本外例题”的训练,来提升对线性知识的融会。线性知识的融会和做题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做题以后的思路总结。学会“做题”、学会“融会”、巩固基础、拓展思路,进而才能提高理科成绩。

第五件事情就是认真分析往年本地的中高考原题。完成本件事情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一轮复习结束之后到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前。究其原因,一是一轮复习结束后有三五天的时间学生要准备模拟考试,时间充足;二是本地往年的中高考原题的价值是所有教辅都无法比拟的。现在市场上很流行参考各个名校的模拟试卷,但实际上这些模拟试卷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或者说有多少是真正当年的试卷,都值得怀疑。所以说,书本教材是学生一轮复习的可靠阵地,本地的中高考原题才是一定要参考的复习资料。

第六件事情就是学生的一轮复习的生活管理问题。前面谈到了“开夜车”是很多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那是“年少轻狂的代价”,谁让当初没有用功?“开夜车”是一个很不科学的学习行为,要合理地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

关于休息,推荐“一长加两短”的模式。“长”指每天晚上一个“长觉”,即深度睡眠的时间,为了保证白天精力充沛,应把“长觉”时间确定下来。“两短”指有两次“短觉”,午晚各睡半个小时左右。需要提醒一下:三年级是任务繁重的一年,再忙也不能不休息,兵法上说“以逸待劳”也是这个道理,尽量避免在三年级进行长时间学习。一般把学习时间控制短一些,有规律地学习反而效果更佳。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其行为表现和睡眠的关系非常大,睡眠时间少于六个小时的时候,学习能力一般表现得很差;如果睡眠时间超过六个小时,或者达到八个小时的时候,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事半功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也证明了睡眠和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配合这项记忆和睡眠研究计划,研究人员对哈佛大学的学生做了一项试验,就是通过电脑荧屏进行“猎物”,学生看到视觉影像后,马上按下按钮。最初每个目标大约需要400毫秒才能传送到学生的警觉意识中,但是经过一个小时的训练后,他们能更快地看到荧屏上的目标,训练结束后学生一般在75毫秒内就可以看到目标。研究人员指出,经过训练的学生休息三个小时后,于同一天再进行“猎物”,和当天的最佳速度相比较,并没有明显的进步;那些经过六个小时或者更短睡眠的学生,隔天后再次进行“猎物”时表现也没有进步;而睡眠超过六个小时的学生隔天进行“猎物”时则进步明显,睡眠八个小时以上的进步更加明显。所以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很多家长非常担忧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会使孩子的健康出现问题,毕竟这个时期也是长身体的阶段。因此,笔者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加晚餐”,但时间要选择在晚上那个“短觉”的节点,即晚自习下课回家孩子休息半个小时后再起来吃饭,饭后十五分钟,正式开始学习。因此,三年级学生的作息规律笔者认为应该是每天睡三次觉,吃四顿饭。

对一轮复习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通常各个科目的老师也会以班级为单位对第一次模拟考试进行试卷分析和总结。老师需要通过分析和总结试卷,确定中高考的方向,对二轮复习的针对性进行调整;学生同样也需要对自己的二轮复习方向进行重新调整定位。因此,二轮复习方案主要依据“一模三查”而制定。

一查:确保知识点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通过分析第一次模拟考试的丢分点,明确一轮复习中的知识点漏洞。尤其是试卷中卷一部分的失分点,多数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造成的。通过整理失分点,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二查:各个科目的重难点。也就是说通过一查监测清楚盲点后,对重难点进行监测。如果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没有考查重点复习的知识点,反倒出现很多没有复习的知识点,就说明重难点的归类没有到位,复习存在方向性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借助“三查”这个工具重新把复习的方向纠正,瞄准中高考的大纲方向,重新调整复习计划

三查:解题能力。其实也就是通过第一次模拟考试对一轮复习中做过的典型习题进行整理,积累母题的数量。母题的数量就是考试的经验,前面专门分析过:考试不可能给学生很长的审题时间,过往经验可以在解题时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帮助我们轻松地找到解题思路。因此,解题能力的监测实际就是对一轮复习这个阶段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

对于想大幅度提高中高考成绩的学生来说,一轮复习是最后的机会,这个最后的机会就是巩固基础知识,是学生在中高考前和基础知识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下一次见面就是在考场上了。珍惜一轮复习就是珍惜自己的中高考机会,没有一轮复习的努力,后面的两轮复习都会变成“面团”,根本谈不上有形可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