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传统剧目《方卿借银》解析

黄梅戏传统剧目《方卿借银》解析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卿借银》,又名《珍珠塔》,连台本戏之一。《方卿借银》全剧共分为寒窑别母、姑父寿诞、姑侄打赌、绣楼初会、九松追侄、跌雪遇救、别窑找子、辞行赴考、落庵为尼、焚香偶遇、高中巧扮、绣楼二会、庵堂会母、耻笑团圆14场。方卿辞别母亲,赴襄阳借银,但他担心姑父、姑母不认穷亲。方氏恼羞成怒,脱去方卿的衣服,用家法拷打,推出府门。方卿执意不转襄阳,姑父又以女儿许为妻。《方卿借银》相关考证内容见《黑风洞》。

黄梅戏传统剧目《方卿借银》解析

《方卿借银》,又名《珍珠塔》,连台本戏之一。此本系黄梅戏传统正本戏,也是《珍珠塔》连台本戏的重场戏,36大本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2集著录曹辉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2集刊载查文艳、严松柏口述录本。

《方卿借银》全剧共分为寒窑别母、姑父寿诞、姑侄打赌、绣楼初会、九松追侄、跌雪遇救、别窑找子、辞行赴考、落庵为尼、焚香偶遇、高中巧扮、绣楼二会、庵堂会母、耻笑团圆14场。

主要人物有:方卿(小生)、杨氏(老旦)、陈尚泽(正生)、方氏(正旦)、陈翠娥(花旦)、采萍(小旦)、陈轩(老生)、书童(小生)、老尼(老旦)、毕文选(正生)、下书人(杂)、船夫(茶衣丑)、衙役(四人)、导首(四人)。

明嘉靖年间,河南上蔡县书生方卿,父亲方天爵官至礼部尚书,因吕宋国下战表反明,当朝太师罗林乘机排除异己,奏本圣上命方天爵文顶武职,挂帅出征。方天爵据实奏请圣上,称他是文职,武略不通,难以挥戈上阵,拜请圣上另派武将平敌。罗林又奏,诬方天爵早有反意,贪生怕死。明王听信谗言,恼羞成怒,不察实情,下旨将方天爵推出午门斩首!罗林又乘此机会搜捕方天爵之子方卿,要将他杀掉,斩草除根!幸有四太子送信,方卿母子连夜逃出京都,隐姓埋名流落到河南上蔡县,在一所寒窑之中安身。由于困守寒窑,生活无着,缺衣少食,饥饿交加,母亲杨氏命方卿投奔姑父,到襄阳去借银两,暂渡难关。方卿辞别母亲,赴襄阳借银,但他担心姑父、姑母不认穷亲。

姑父陈尚泽原为襄阳寒士,科场屡考不第,困守寒门,无以为生之计,靠卖字画为生。危难之时,得舅兄方天爵鼎力相助,赠银赴试,考中进士。留在兵部贴写三载,后圣上封其为襄阳知府,陈尚泽没齿难忘舅兄雪中送炭,鼎力提携之恩。寿诞之日,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陈府祝寿,唯独不是侄男方卿到来,陈尚泽翘首以盼。正在念及之时,家人禀报方少爷过府求见,陈尚泽欣喜不已。听家人说方卿衣衫破旧,他命家人陈轩将其带到十里凉亭,改换衣帽,用骏马一骑,报进府来,先见姑母,后见姑父。姑侄相见,方氏见侄儿黄皮寡瘦,谅他没有出头之日,趁此机会藐视于他。开口就问方卿,儿千里迢迢来到襄阳,莫非是为了姑父、姑母生寿而来?方卿犹豫了一下,言正是为姑父、姑母生寿而来!方氏命家人将方少爷的礼物扛进二堂,闻姑母此言,方卿无地自容,羞愧不堪。

方卿见姑母不理不睬,话语间露出轻贱,遂向姑母坦言,父亲遭奸臣迫害被屈斩以后,多蒙四太子相救,与母亲连夜逃出皇城。隐姓埋名流落到河南上蔡县,在一座破窑中安身,母亲命儿到襄阳看望姑父、姑母。因不知今日是姑父、姑母寿诞,所以没有准备礼物,拜请姑母大人大量,礼虽少以后再补来。方氏见方卿无有寿礼,十分恼怒,在寿堂之上耻笑挖苦方卿。称方卿如果是孝子,就应该好好安葬父亲,贫寒之子就要在家安分守己,何必跑到这里现眼丢丑!方卿饱学多才,心高气傲,不愿受姑母轻视,本想拂袖而去,又想奉母命前来借银,还没开口就遭受姑母如此侮辱,心中愤愤不平。方卿回击方氏,言姑母不要耻笑侄儿,当年姑父也曾在大街上卖过字画,如果不是我父亲提携,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荣华富贵。(www.xing528.com)

方氏见方卿用陈家往事回击她,无名火起大骂侄儿,言奴才不要与姑父相比,官大官小不在出身的贵贱,奴才若想发达,除非太阳从西边起山。方卿人穷志大,据理抗争,称方氏是老鼠眼,只有一寸之光,倘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皇榜高中,到时姑母悔之晚矣。方氏气极打赌,言方卿若能乌纱顶戴做高官,她就变为黄犬爬上方门。方卿与姑母击掌,发誓“不做高官,不上陈门”。方氏恼羞成怒,脱去方卿的衣服,用家法拷打,推出府门。四九寒天,无处安身,当夜潜宿花园,为表妹陈翠娥得知,请上绣楼。翠娥问及表兄,千里迢迢过府拜寿,不在府中安宿,为何夜宿花园呢?方卿将京城逃命、困守寒窑、襄阳探亲、姑母耻笑、赶出府门的经过,逐一告诉表妹。翠娥黯然神伤,泪如泉涌,痛恨母亲嫌贫爱富、不认亲侄的无情行为,代母亲向表兄赔礼。

翠娥知书达理,赠银表兄作路费,方卿拒收。于是她把珍宝珍珠塔和自许终身书信,暗放食品盒中,言请表兄带给舅娘,方卿收下。陈尚泽闻知夫人轻视方卿,勃然大怒,驱马赶到九松亭要方卿回转襄阳攻读,赠银相助。方卿执意不转襄阳,姑父又以女儿许为妻。方卿走雪遭困,冻倒雪中。为到南昌上任的世兄毕文选搭救,随毕到南昌攻读。三年后,方母杨氏见儿子久出不归,外乡寻子,终因盘费用尽,流落白云庵。陈翠娥到庵中行香,偶会舅母,暗中周济。方卿在南昌攻读两载,进京考取了状元,被任为七省巡按。改换衣帽,乔装成唱道情的二次到襄阳耻笑姑母,以雪当年寿堂之耻。在陈尚泽、杨氏的责备下,姑母认错,方卿与陈翠娥完成洞房花烛。

本戏源于弹词《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作者佚名。《二会楼》一折,喜剧性很强,戏班都喜欢作单折演出。灯会文场,也多演此折。

《方卿借银》相关考证内容见《黑风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