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卖花记》的传统剧目解析

黄梅戏《卖花记》的传统剧目解析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卖花记》,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卖花记》全剧共分为卖花度日、偶遇国丈、秀英被害、阴魂托梦、误闯曹门、南衙呈控、铡曹平冤7场。本剧源于弹词,宝卷《卖花记》。笔者搜集的弹词《卖花记》铅印本,故事与剧本完全一样。《包公斩国丈》故事,最早见明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刊印的13种说唱词话《新刊说唱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此词刊本于1967年在上海嘉定出土,故事情节、人物与《卖花记》大同小异。

黄梅戏《卖花记》的传统剧目解析

《卖花记》,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3集著录余海先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3集刊载程积善口述本。

《卖花记》全剧共分为卖花度日、偶遇国丈、秀英被害、阴魂托梦、误闯曹门、南衙呈控、铡曹平冤7场。

主要人物有:刘仕俊(小生)、刘母(老旦)、张秀英(花旦)、太白金星(老生)、樵夫(小丑)、包公(花脸)、王朝(花脸)、马汉(花脸)、张龙(武生)、赵虎(武生)、肖碧桃(小旦)、曹鼎(花脸)、打手(武生)、导首(四人)、更夫(杂)、花童(小丑)、龙套(四人)、阎王(花脸)、判官(花脸)、太监(老生)。

北宋开封府登封县书生刘仕俊,一家四口,困住寒窑。其父本是朝廷四品漕官,因乌江解粮,遭遇洪峰,船沉人亡,赔钱粮十二万,落得倾家荡产,一洗如空。全家人只得借寒窑遮风挡雨,靠妻子张秀英剪纸花维持生计,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尽管家道贫寒,刘仕俊仍坚持半耕半读,不敢有丝毫偷闲,期盼有朝一日求取功名,摆脱困境。

其妻张秀英有一手剪纸绝活,剪出来的花样精美大方,栩栩如生。原只是剪出自用欣赏,后因家庭变故,开始有妇女到家中购买花样,换点油盐柴米。张秀英见一家四口困守寒窑,家中已停火断顿,婆婆病重久卧在床,儿子幼小嗷嗷待哺,忧心忡忡,商量丈夫去京城卖纸花。听张秀英说要去京城卖花,毕竟妻子是大家闺秀,刘仕俊强烈反对。张秀英苦劝丈夫无果,只好征得婆婆同意。刘母见媳妇为家庭生计而操心,不畏别人耻笑,提出要去京城卖纸花,于心不忍,表示宁可饿死也不赞成。张秀英十分感激婆婆和丈夫的疼爱,含泪劝说事到如今不能束手待毙,自己饿死不要紧,如果饿死婆婆和儿子,将留下世代骂名。面对张秀英声泪俱下的哀求,刘家母子二人无言以对,无奈默认。

第二天,张秀英提着提篮,内装五十多种精美的剪纸花样,去东京街上交易,出门前刘母嘱咐媳妇早点回家。大街上很多妇女拿着张秀英所剪的花样爱不择手,一会工夫就卖得差不多了。张秀英喜出望外,心花怒放,下午可以买点米回去了,全家人终于可以喝上一碗稀饭。正在暗自高兴的时候,太白金星在天上观见张秀英有难,下凡变成一个卖柴的老汉,点化搭救于她。告诉她京城的东街、西街可以放心前去,唯有国太府门前千万莫去,恐有血光之忧。张秀英出身于官宦之家,自认为见多识广,对太白金星的点化,她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反而觉得富豪门前更好取财,没有听进太白金星的忠告,大仙闭口而归。

当朝太师曹鼎,西凉人氏,所生一女,国色天姿,纳入西宫伴驾。曹鼎狐假虎威,横行霸道,残害忠良,无恶不作,整天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这几天他坐在府堂心思烦闷,带着导首一班人马在御街游玩。大街上来往人群纷纷躲闪回避,唯遇张秀英提着花篮闯道而过,曹鼎勃然火起,正欲大动肝火,见张秀英丽容美貌,如花似玉,陡起淫心。想到自己妻妾九人,没有一人超过此女的容颜,欲纳张为十房。曹吩咐导首以买花为名,将张秀英骗进府中,逼其就犯。张秀英进入曹府之后,方知受骗,原来曹鼎是想要纳她作妾,后悔没有听卖柴老伯的忠告,偏偏来到曹府,自作自害。(www.xing528.com)

面对曹鼎的淫威,她张秀英宁死不从,舍身大骂曹鼎禽兽不如,曹鼎恼羞成怒将她毒打致死。吩咐手下,在西花园造一个深一丈二,宽七尺的土坑,将张秀英的尸体埋在里面。然后,一层石板一层砖,四角钉上铜钉,左边栽上芭蕉树、右边栽上海棠花,中间栽上水仙草,就是神仙也不会知道。张阴魂归家,托梦给刘仕俊,诉说了在曹府遇害的经过,嘱刘到南衙告状。刘仕俊到京城告状,路遇从家庙降香回府的曹鼎,错把曹认为包拯,因而拦轿喊冤。自昨天打死张秀英之后,曹鼎坐卧不宁,他害怕刘仕俊到南衙告他。大早就到家庙降香求菩萨保佑,刚好遇到刘仕俊拦轿喊冤。曹鼎不想节外生枝,惹出麻烦,命导首将拦轿之人打将下去。

刘仕俊忍受着导首们的痛打,三番五次拦轿告状。曹鼎恼怒,称其在朝十三载,从不理民间讼事,叫刘仕俊到有司衙门去告。刘仕俊以天下的官员能管天下的百姓为由,生死也要告状。曹鼎无奈下轿接下状词,看后大吃一惊,原来告状之人就是刘仕俊。暗暗庆幸刘仕俊落在他的手上,如告到南衙他将性命难保。刘仕俊被带到曹府,惨遭毒打,关进水牢,为曹家丫鬟肖碧桃所救。包拯从陈州放粮归来,张秀英鬼魂拦轿告状,包借城隍庙佛案边坐审明冤情。义愤填膺的包拯来到曹府,借故要进入西北花园观赏,曹鼎以西北花园是圣上所赐,要有皇御旨方可打开加以阻挡。包拯命王朝、马汉砸开园门,天大的事由他承担。从花园底下将张氏尸首挖出,救她还阳,铡了曹鼎。奏明圣上,刘家满门受封,举家团聚。程积善本在包拯上场时,用大段唱词自我介绍出身及官场经历,余本无此段文字。本剧源于弹词,宝卷《卖花记》。笔者搜集的弹词《卖花记》铅印本,故事与剧本完全一样。

《包公斩国丈》故事,最早见明成化年间(1471—1481)北京永顺堂刊印的13种说唱词话《新刊说唱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此词刊本于1967年在上海嘉定出土,故事情节、人物与《卖花记》大同小异。《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曲艺作品》:《包龙图曹国舅公案传》载:“写宋仁宗时,曹二国舅强抢袁文正之妻,杀死袁及三岁之子,袁妻拦舆告状,险被曹大国舅当街打死。袁妻复玉开封府包拯处鸣冤,包计擒两个国舅。曹母及皇后向包拯求情不允;仁宗寻赴开封府,包拯仍斩了二国舅。仁宗不得已大赦天下,大国舅遇赦。后曹大国舅出家修道,成为八仙之一。“此词与《卖花记》小异异在曹打死的是袁文正,不是袁妻,而告状的却是袁妻,词话中没有卖花的情节。大同点是包公铁面无私,斩了强抢民妻,致死人命的曹国舅。《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存目的《袁文正还魂记》,是《曲录》著录明万历间文林阁刊本。此《袁文正还魂记》传奇刊本迟于北京永顺堂刊印的明弘治正德嘉靖、隆庆等五个王朝的13种《新刊说唱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说唱词话刊本,可能源于《包龙图曹国舅公案传》,而明清之间的《雪香园》传奇,却与《卖花记》相近。《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雪香园》条:“此戏未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谓其仿佛《龙图公案》,演刘思俊妻孙氏,被国戚曹鼎逼死,埋雪香园中,包拯为之伸冤,魂还完聚。”《龙图公案》有小说《狮之巷》。

弹词全称《张四姐东京卖花记》,内容与剧本同。《弹词宝卷书目》,存目有清宣统元年(1909)醒亚书局石印本《卖花宝卷》。《湖北省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著录之一:由民歌手胡士平口述,丹江口市六里坪文化站李征康搜集整理的《卖花记》唱本,800行,5400字;著录之二:湖北省崇阳县周伙青口述,王贤才、邓光隆搜集整理的《卖花记》35行,5154字。两唱本情节、人物、姓名与《卖花记》剧本相同。泗州戏《大鳖山》剧情接近此剧,前三场与《卖花记》略有不同。有观灯、抢女、逼婚,再打死卖花女等。建国后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均宁的庐剧《卖花记》整理本。安庆市雪磊改编为《三搜国丈府》,1983年《江淮文艺》传统剧目集,出版了金美林改编本《春兰闹府》。

楚剧、东路子花鼓戏、北路子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郧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豫南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鄂东采茶戏、鄂南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睦剧、庐剧有《卖花记》,随州花鼓戏《卖花记》有上下两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