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传统剧目《荞麦记》,情节精彩独特

黄梅戏传统剧目《荞麦记》,情节精彩独特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荞麦记》,又名《三女拜寿》、《荞麦馍赶寿》,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荞麦记》全剧共分为堂前训子、三女庆寿、夜逐母子、卦棚指路、衣锦荣归、行乞耻笑6场。王翠花带着一篮荞麦粑,同儿子宝宝去娘家庆寿。王三姐说服丈夫徐文俊,将母亲收留在吊庄,供养终身。本剧源于旱龙船说唱本《荞麦记》。二姐双桃恃宠欺凌,并挑唆杨夫人将三春夫妇赶出杨府。杨继康夫妇和翠云流落街头,濒于绝境。

黄梅戏传统剧目《荞麦记》,情节精彩独特

荞麦记》,又名《三女拜寿》、《荞麦馍赶寿》,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3集著录余海先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3集刊载胡霞林口述本。

《荞麦记》全剧共分为堂前训子、三女庆寿、夜逐母子、卦棚指路、衣锦荣归、行乞耻笑6场。

主要人物有:徐文俊(正生)、徐宝宝(娃生)、王翠花(正旦)、王金花(正旦)、王银花(正旦)、王百万(老生)、王安人(老旦)、王宅家人(老生)、王宅丫鬟(小旦)、金花子(小丑)、银花子(小丑)、神仙(老生)、龙套(四人)、徐家丫鬟(小旦)、学友(小生)、报子(杂)。

明金平府新罗秀才徐文俊,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娶妻王氏三姐,所生一子,名叫宝宝。虽然家道贫寒,生活艰难,父子俩仍不忘勤攻苦读,刻苦学习。这天天色尚早,徐文俊把儿子叫到堂前训教,教育儿子读书犹如逆水行舟,篙篙都要努力才行。只要有一篙失手,就要永远落在人家的后面,到头来只能是后悔莫及、自怨自艾。告诫儿子熟读诗书胜百亩良田,不需要耕种就有收成,白天不怕别人找你借,夜晚也不用担心盗贼来偷。虽然家贫千万不能丢开书本,只有今天刻苦攻读,才能在明天科场高中。宝宝请父亲放心,一定铭记父亲的教训,立志发奋攻读,科场高发,求取功名。

时遇岳丈王百万及岳母60大寿,徐妻王翠花突然想起父母六旬寿诞,打算带儿子宝宝前去娘家贺寿,商量丈夫徐文俊。徐正在后窑读书,感觉妻子在前窑喊他,没有听清说的什么,叫妻子再说一遍。翠花认为丈夫不同意她去祝寿,故意装聋卖傻,因而劝慰丈夫父母把儿女养大,儿女应该知恩图报。文俊继续在读他的圣贤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翠花见丈夫不冷不热的样子,无名火起,一把夺下丈夫的上的书丢在地上。言其苦读烂读,世间只有挑箩生谷,没有见过挑箩生字。文俊并不动气,不紧不慢地说道,三姐呀!你不该动不动就这样任性,将小生的圣贤书抛之在地。转身又对着地上的圣贤书念道,圣贤呐圣贤!三姐将你抛之在地,小生这厢作揖赔罪了。

徐文俊正言道,三姐要回娘家祝寿,依为夫之见,去也罢,不去也罢。徐提及20年前去岳父家拜寿的往事,怒火中烧,三个女婿同去拜寿,岳父却两样对待。对大女婿、二女婿宾客相待,住的是上房。嫌三女婿贫穷安排在马坊,当年徐文俊年轻气盛,曾与岳父击掌打赌,如果不科场高发,决不再登岳父家的门。文俊劝慰妻子一心在家纺线,不去拜寿也没关系,免得送上门受气,遭受羞辱。翠花称丈夫枉读诗书,世上有三件事不为丑,一是父训子不丑,二是师训徒不丑,三是官打民不丑。劝丈夫不要记恨岳父、岳母,如果不去拜寿,旁人就会说三道四。徐文俊见妻子执意要去,言其要去只能是她一人去,不能带儿子去,作贱了儿子就是作贱你的丈夫。

徐文俊恼恨而去,翠花定要回娘家拜寿,因家贫没有寿礼可办,到伯婆家借酒瓶打酒。伯婆不给,说王前天借了一盅盐,昨天借了一盅油,今天也来借,明天也来借,那有这么多借的,我要关门吃饭。翠花在伯婆家叫了背门羹,含悲忍泪来到叔婆家,叔婆也不愿意借。言王前天借了一根针,昨天借了一根线,这也要借,那也要借,那有许多借的,小心狗咬你的脚。伯婆、叔婆说出一样的话,羞得翠花脸上无光,实在无法可想,寒窑里还剩下一点荞麦口粮,只有做几个荞麦粑前去祝寿。此时,王的大女儿金花、二女儿银花家中豪富,分别带着儿子,送去了貂皮棉袄和百折裙祝寿,王安人喜笑颜开,乐不可支,拿出果饼招待两个小外甥。(www.xing528.com)

王翠花带着一篮荞麦粑,同儿子宝宝去娘家庆寿。王安人见三女儿送的是荞麦粑,极为不满,当场将荞麦粑抛掷地下,怒骂女儿一不是公公八旬大寿,二不是娃娃抓周礼,送来的荞麦粑狗都不吃。见老娘不认穷亲,翠花痛苦万分,转后堂会一会姐妹之情。王安人叫家人盯着这穷鬼,怕女儿偷她家的油,偷她家的盐。拜寿时三个女儿同拜,王安人叫家人把三女儿拉开,称不要穷鬼拜寿。三个外甥同拜,她又叫家人把翠花的儿子拉开,言不要穷鬼拜寿。徐宝宝要吃肉,王安人把啃得光光的骨头给他;宝宝要喝汤,王安人把馊了三天的豆腐汤给他喝,对翠花母子有百般鄙视、凌辱。三姐母子夜宿马坊,因儿子挨冻受饿,冒寒回家

后来徐文俊中了状元,重振门庭,荣耀一方。此时王家遭了火灾,房屋、家财被毁,两老口沦为乞丐,流落他乡。一天要饭于翠花门前,翠花历数母亲60大寿时,只认富贵,不认骨肉贫亲的过错,耻笑母亲为富不仁,其结果也变为乞婆。王安人在三女儿面前低三下四,用唱她十月怀胎之苦,来打动女儿之心。王三姐说服丈夫徐文俊,将母亲收留在吊庄,供养终身。

本剧源于旱龙船说唱本《荞麦记》。1982年顾锡东新编、浙江越剧团排演了一个《五女拜寿》,演遍大江南北。其实两个戏的剧情、内容都相似,主题都是批评世俗生活中的“欺贫爱富”现象。

该剧写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因对严嵩专权不满,欲告老还乡。六十寿诞之期,众女儿女婿奉厚礼进京拜寿,并争迎两老去欢度晚年。贫寒的三女杨三春偕胸怀大志的三女婿邹应龙前来拜寿,因礼薄受到冷遇。二姐双桃恃宠欺凌,并挑唆杨夫人将三春夫妇赶出杨府。杨继康的族弟杨继盛诛奸未成,反遭屈斩,杨继康受株连削职抄家,逐出京都。顷刻之间,合家逃散,骨肉分离。只有婢女翠云仗义相伴两老千里投亲。不料二女双桃见两老落魄,拒绝奉养。同窗兼亲家的陈松年惧怕严嵩淫威,也不敢接纳。大女婿为图飞黄腾达,竟认严嵩为干父。杨继康夫妇和翠云流落街头,濒于绝境。巧逢三女杨三春将两老接回家中,悉心侍奉,使两老温暖无比。3年后,三婿邹士龙赴试得中,在京为官,施计斗倒严嵩,杨家冤案昭雪。适逢杨夫人60寿诞,众女儿女婿又前来拜寿。杨老夫妇逐走鲜廉寡耻的大女婿。唯利是图的二女双桃,见两老已将患难相从的翠云收为义女,无地自容,羞愧离去。亲家陈松年也前来赔礼道歉。杨家经受了一场兴衰荣辱的变迁,寿堂上呈现出一派乐享天伦的动人景象。

由浙江嘉兴地区青年越剧团首演。艺术顾问邢竹琴,导演朱顺庆、朱敏,作曲朱国柱,舞美设计刘祖鹏。1983年浙江越剧小百花演出团在浙江省首届戏剧节演出获得优秀剧本奖,并选为该团首次赴香港演出剧目,享誉海内外。导演张骏声(执行)、于爱如、王世菊,作曲樊润河、何直伟,舞美设计罗志摩,服装设计余芳,化妆设计蓝玲。主演董柯娣、徐爱武、方雪雯、何英、何赛飞等,1984年由该团演出、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评为第五届全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在长影厂第七届“小百花奖”评选中,何赛飞获优秀女主角奖、董柯娣获特别奖。同年赴京参加国庆35周年献礼演出获广泛好评,并在怀仁堂、人民大会堂作专场演出。荣获全国优秀话剧戏曲歌剧剧本创作奖、第五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戏曲片奖;顾锡东本人也因此剧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1981—1984优秀作者荣誉奖。黄梅戏、评剧豫剧、晋剧、秦腔等数十个地方剧种移植了《五女拜寿》。

东路子、襄阳、随州荆州、皖南、豫南花鼓戏,鄂东、武宁、九江、高安抚州、景德镇采茶戏、通剧、庐剧名《荞麦记》;楚剧、西路子花鼓戏《荞麦馍赶寿》;南昌、鄂南采茶戏名《三女图》;睦剧、三角戏名《马坊逼女》;曲剧、豫剧、清音戏、泗州戏有《三女拜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