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采茶戏的发展历程与影响:以景德镇采茶戏与祁门采茶戏为例

采茶戏的发展历程与影响:以景德镇采茶戏与祁门采茶戏为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采茶灯会,最终发展成有故事情节的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是流行于南方诸多采茶戏剧种中的一种。黄梅县艺人郭牢记等流落在赣东北茶乡,演唱采茶戏。为景德镇采茶戏作出重要贡献的黄梅县艺人还有邢绣娘等。道光初年,邢绣娘为避家乡水灾来到景德镇,以唱黄梅采茶戏谋生,吸引不少群众,邢绣娘因之在景德镇传艺。祁门采茶戏的形成亦受到景德镇采茶戏很大的影响。

采茶戏的发展历程与影响:以景德镇采茶戏与祁门采茶戏为例

浮梁县采茶戏是由采茶歌和采茶灯发展而来。茶农于茶季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称为采茶歌,“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采茶灯会,最终发展成有故事情节的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是流行于南方诸多采茶戏剧种中的一种。

浮梁采茶戏俗称三角班,是从湖北黄梅县流传到浮梁一带的民间小戏剧剧种。相传明末清初,与江西一江之隔的黄梅县连年受灾,人民被迫离乡外出谋生。黄梅县艺人郭牢记等流落在赣东北茶乡,演唱采茶戏。同时在都昌鄱阳等地广泛传艺,深受群众喜爱。由于景德镇历来有大量都昌、鄱阳籍工人,这种采茶戏在乾隆年间便传入了景德镇。为景德镇采茶戏作出重要贡献的黄梅县艺人还有邢绣娘等。道光初年,邢绣娘为避家乡水灾来到景德镇,以唱黄梅采茶戏谋生,吸引不少群众,邢绣娘因之在景德镇传艺。黄梅采茶戏逐渐融合了景德镇当地的言辞与民间小调,最终形成了景德镇采茶戏。期间景德镇瓷业工人中有一批半工半艺的三角班艺人,在寒冬腊月坯房窑厂歇业时,受邀到附近各县演出以维持生计。甚至在开工后,逢到有钱人家办喜事,也请他们去唱戏。窑户老板,也常请他们去酬窑神,这从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可以得到证明:“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原注:大龙缸最难烧,满窑人亦都、鄱两帮,每岁陶成窑户多演包日戏酬神。)”单腔其实就是采茶戏,因为当时没有弦乐伴奏,演唱形式单调,所以人们叫它单腔。(www.xing528.com)

祁门采茶戏的形成亦受到景德镇采茶戏很大的影响。清光绪年间,祁门因茶业生产繁荣急需大量劳动力,一批浮梁和安庆人流入祁门的闪里、新安等地采茶、制茶。他们带来了景德镇采茶戏和安庆采茶戏,与祁门的乡音古戏相互嫁接,形成一种完全崭新的地方戏曲,即祁门采茶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