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微黄梅戏《乌金记》

探微黄梅戏《乌金记》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乌金记》分上下两本,上本又名《红灯会》、《红灯记》,黄梅戏传统正本戏。《乌金记》上本共分为赴考、应试、结拜、训子、辞吴、设馆、迎娶、混府、遭冤、探监10场。出嫁之日,王员外以二十四只箱柜,全副嫁妆陪嫁女儿,其中家传无价之宝乌金四块,玉镯一双,乡人少见,引人注目,一时震动四方。《乌金记》上本相关考证内容见《乌金记》下本。

探微黄梅戏《乌金记》

《乌金记》分上下两本,上本又名《红灯会》、《红灯记》,黄梅戏传统正本戏。《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1集著录了张木火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1集刊钱悠远述录本。

《乌金记》上本共分为赴考、应试、结拜、训子、辞吴、设馆、迎娶、混府、遭冤、探监10场。

主要人物有:吴天寿(正生)、周明月(正生)、陈氏(正旦)、刘寡妇(花旦)、李宜春(小生)、吉天相(老生)、王百万(老生)、王官保(小生)、王桂英(花旦)、雷龙(花脸)、雷虎(小丑)、陈琏(正生)、书童(小生)、送礼人、贺客、家人(正生)、报子(杂)、轿夫(二人)、衙役(四人)、掌刑人(杂)、男禁子(小丑)、女禁子(彩旦)。

安徽桐城秀才周明月,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向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难逢敌手。乾隆四十九年(1710)春闱,周明月辞别妻子陈氏到南京应试。与南京名士吴天寿同科,贡院魁星楼上宗师大人宣布,各人领纸做卷,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泼墨染卷。若有人交头接耳,赶出贡院,三载不入科场。考试结束,周明月泼墨染卷落榜,吴天寿中副榜。吴天寿认为周明月虽然落榜,但才华出众,学问不错,主动提出与周明月义结金兰,拜为兄弟。周明月称人长志短,不敢高攀,二人当面拜结。周明月在吴家闲住几天,便启程回家,吴天寿备酒送行。落榜而归,周明月备感羞愧,陈氏安慰他是“科发未到”,劝夫继续读书、深造,定有科发高中的一天。

桐城富户王百万,家财万贯,膝下有一男一女,男叫官保,女名桂英,被双亲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一对蒙童尚未延师,慕周明月才学,王百万聘请他到家设馆教授儿女,周明月欣然应聘。王员外为使儿子官保、女儿桂英尽快成才,让其结拜周明月为干父,受教三载。王桂英天生丽质,聪慧伶俐,知书达理,从小与刘寡妇之子李宜春订下婚约。乾隆五十三年(1788)春,王桂英正当二八妙龄,刘命家丁下书,定下五月端午迎娶王小姐。李府家丁下书返回途中,遇太湖县强盗雷龙、雷虎劫杀,家丁惊惶失措丢下包囊逃命,书信落入强盗之手。雷氏二兄弟是周边四州八县如雷贯耳的江湖人物,不仅劫财劫色,而且心狠手辣,长期在这一带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得知王家嫁女,李家娶亲,二家都是当地知名富豪,天赐良机,雷龙、雷虎暗自窃喜。(www.xing528.com)

出嫁之日,王员外以二十四只箱柜,全副嫁妆陪嫁女儿,其中家传无价之宝乌金四块,玉镯一双,乡人少见,引人注目,一时震动四方。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争相观看这支声势浩大的迎亲队伍。桐城大街人潮如流,盛况空前;花轿所过之处,人声鼎沸,喧闹不休。雷龙、雷虎扮作轿夫,混进李府,雷龙潜入洞房楼上躲藏,待机窃财。李宜春拜堂之后,在前厅忙着迎来送往,宴请宾朋。三更时分,宴尽人散,才提着红灯笼回到洞房。此时雷龙在楼上故意击响楼板,李听到响声,以为是猫捉老鼠或有贺客上楼偷听房事,便提灯上楼查看,被雷龙所杀。雷将李公子尸首剁成四块,放在黄桶里。后冒充公子与桂英成婚,骗取钥匙,开箱窃去乌金、玉镯。

天明,刘寡妇见儿子、媳妇没有去拜母请安,遂来到新房查看,然而新房内寂静无声。她上前喊开房门,里面只见媳妇王桂英,儿子却不在房内,连忙向媳妇问明儿子的去向。王桂英告知婆婆,李宜春三更时去楼上看宝,一夜未归,她也感到奇怪。新婚之夜竟然一夜未归,刘寡妇顿觉大事不好,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心头。来到楼上见满地是血,看到儿子已被人杀害,她悲痛欲绝。李宜春被杀,乌金被盗,刘寡妇不明真相,以为是媳妇勾引奸夫所为,将王桂英绑送县衙击鼓呈控。知县陈琏受理此案,带仵作前往李家验尸,因天气炎热,尸分四块,无法动手取证。陈琏回县衙严刑拷打王桂英,逼其交待奸夫和杀人经过。王桂英拒不招供,称其娘家是富豪员外,自己是闺阁少女,绝不会做这无耻之事。

重刑之下,王桂英宁死不招。陈琏随即改变审问方式,诱问王桂英出嫁之前,与何人来往较多及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王桂英据实说出王家没有亲威朋友,关系密切的只有师长、干父周明月。陈琏主观臆断,认定王桂英的恩师周明月是杀害李宜春的凶手,遂将周明月捉拿到案,严讯逼供,苦打成招,当堂上刑,吊牌入监。王桂英的弟弟官保将干父蒙冤下狱情况,禀告师娘。陈氏即往县衙探监,周明月向陈氏诉说了自己的冤情,要妻子想办法救他出监。陈氏恼恨王桂英不该把恩师牵扯进来,危急之时,陈氏想到丈夫曾在南京科场结拜的兄弟吴天寿。要想保住丈夫的性命,唯一的办法就是由她带丈夫的书信去南京,请吴天寿出面帮助翻案。周明月万分感激妻子的一片真情,深知陈氏去南京路途艰辛,出于无奈同意她起程下书南京。

《乌金记》上本相关考证内容见《乌金记》下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