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进取,成就梦想!感谢老师的栽培与信任》

《努力进取,成就梦想!感谢老师的栽培与信任》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栽培与信任,我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长、同学们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帮手。以前,我总是在遇到困难或达不到预期目标时轻易放弃,今后我一定会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向困难屈服,因为我们获得市级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都是努力换来的,我们要想成功,不努力怎么能行呢?

《努力进取,成就梦想!感谢老师的栽培与信任》

林瑞是君莲剧社的第一任社长,她在被任命为社长的时候就立志要当一个称职的社长,她在作文中写道: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很荣幸,我成为君莲剧社第一任社长。身为社长,我深深地感到责任之重大。这是我第一次担任社长,这份陌生的工作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趣。

成为社长后,心里的压力也不由自主地增加了。也许我以前做得并不出色,但我会以饱满的姿态与认真的态度,把压力化作动力,更加努力地去完成老师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希望老师能多多包容我不成熟的表现。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栽培与信任,我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社长、同学们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帮手。我相信,我可以!

徐城,2012年在《小萝卜头的故事》中扮演革命者胡春浦,在排演的过程中主动了解角色,感受革命者的优秀品质,下定决心向革命前辈学习,并以此激励自己前行。这样的教育也是课本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大特色。

小萝卜头给“我”送面条

徐 城

2012年8月,我们君莲学校参加上海市第八届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活动获得了第一名。在这次《小萝卜头的故事》表演中,我扮演的角色是革命者胡春浦同志,虽然是个配角,却让我收获很多。

刚开始,我觉得我只是一个配角,一点也不重要,所以我也不太在乎。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后我发现,老师们对我这个角色同样非常重视,一旦演得不好,就三番五次地纠正我。慢慢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这个角色重视起来了,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网上阅读资料、了解角色。在表演小萝卜头送面条的那场戏时,我还了解到1977年,胡春浦给小萝卜头的哥哥姐姐们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在我经受酷刑后最痛苦、最困难的时候,是小萝卜头给我送来了一碗面条。是这碗面条暖了我的身,也暖了我的心,使我知道在狱中有党组织,有同志在关心我、鼓励着我。这给我增添了继续斗争和战胜敌人的信心!”于是,在表演时,我一方面努力表现出胡春浦同志的感动,一方面努力地去把他那种坚定的、宁死不屈的精神表现出来,尤其是当许老师把一件“布满伤痕”“血淋淋”的白衬衫给我穿上,又给我戴上“脚镣”“手铐”时,我把胡春浦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那种疼痛和坚定努力地展现了出来,得到了许老师的多次表扬。

在这次表演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一个演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马虎从事。同时我还明白,讲演经典故事不只是为了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更是为了让我们在表演中受到教育。

今后,我要把革命者的坚强意志运用到我的学习生活中去,尤其把那种坚定的信念用在学习上。以前,我总是在遇到困难或达不到预期目标时轻易放弃,今后我一定会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向困难屈服,因为我们获得市级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都是努力换来的,我们要想成功,不努力怎么能行呢?我要加油,我要用奋斗的汗水浇开成功之花。

教师点评:

本文在选材上重点突出,能够抓住活动中最重要的感受并把它表现出来。作者先是不重视自己扮演的配角,以为自己不重要,但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上网查阅资料,用心了解革命者的事迹,加之老师的言传身教,精心给胡春浦安排服装道具,终于让作者明白了每一个角色都重要,从而用心去扮演这个人物。因此,文章的立意自然、真诚、淳朴,作者所立下的高远志向也让人信服,也符合一个受到教育的小少年的蓬勃向上的心路历程,可亲,可信。事实上,徐城同学后面的进步一直很大,他在学校的表现践行了他向革命者学习的诺言。

说明:这篇文章发表在2012年12月19日的《中学生导报文萃》上。(www.xing528.com)

课本剧活动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心灵的感悟,还有他们的进步与成长。在课本剧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同学们通过表演和作文进行自我反省,这样的作文可以让同学们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这样的作文立意才会有深度。黄海辉同学是一个帅气、聪明却又很骄傲的小男孩,任课老师大多觉得他太不扎实,一直提醒他,他却“聪明”地遮掩过去了。后来,剧社排演《习字风波》,这个聪明、帅气、个子不高的黄海辉就成了最佳人选。通过这次排演,他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了自己也要扎扎实实。这篇作文正说明了这些,这个题目就是证明。

聪明人也要扎扎实实

黄海辉

这个学期,我参与演出了课本剧《习字风波》,我演的是一个叫甄聪明的小男孩。

这个课本剧讲的是孪生兄妹甄聪明和甄伶俐学习识字的故事。父亲甄有福请了一个秀才来教兄妹俩,老师刚教“一”“二”“三”,兄妹俩就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后来因为吃饭的分歧老师被辞了。兄妹俩原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学问,就信心满满地为父亲写请柬,请万横舅舅来我家吃饭。可是没想到,为了写一个“万”字,兄妹俩从早上写到傍晚,连仆人甄功夫都出来帮忙了,最后二人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一万横,而没有文化的父亲却激动地说“我们家终于有学问了”。整个节目闹出了一个又一个笑话

排练这个课本剧让我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甄聪明虽然聪明,却很不扎实,这样的学习态度根本学不到真学问。

其实,我和甄聪明也有些相似,虽然大家都说我是个聪明人,可我做起事来马马虎虎,很不扎实,所以我并不真的出色。有时上课我会和后面的同学讲话,这时只要老师轻轻地瞄我一眼,我就会立刻坐端正了,但一转眼我又故技重演。其实,这样的自作聪明肯定会影响我的学习。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那晚,我做作业做到好晚,当我快写完时,发现作业记录本上还有一项作业是背诵古诗。我想:“就剩下一首古诗没背了,要不明天去学校背吧,反正像我这么聪明的孩子也来得及。”于是我去睡觉了。第二天,我来到学校看了一下课程表,知道第四节才是语文课,我想反正就一首古诗,5分钟就能背完,等到第三节下课再背吧。就这样拖啊拖啊,第三节课下了,我刚拿起语文书准备背古诗,班主任找我有事,整个下课时间我都在老师办公室里。第四节课上课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的古诗还没有背,我存着侥幸心理希望老师别抽我背古诗。下课了,我感到非常幸运,记忆力超强的语文老师竟然忘记要抽背古诗了,我真是太幸运了。就在我高兴不已的时候,老师突然布置小组长检查我们背诵古诗。最后,我还是被抓住了。

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好好读书,做一个扎扎实实的人。虽然我扮演了甄聪明,我也真是有点聪明,但我千万不能自作聪明,我要听家长和老师的话,认认真真学习,掌握真知识,力求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很有趣,既有戏中的笑话,也有生活中的囧事,戏里戏外都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你是谁,要想成功,都要扎扎实实。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这样的立意不是作者的有意拔高,而是由戏到生活,由生活到戏的顺理成章的结论,很有说服力,也很吸引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