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豹子川:豹子川的地理特点及人文景观

豹子川:豹子川的地理特点及人文景观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同锁一九四三年夏天,附中男同学编为抗大七分校二大队进驻新校址豹子川。从东华池由南而北入豹子川南口,顺川上行四十里,叫张家岔,是豹子川的尽头,二大队进入后即驻于此,这里地广人稀山高林密,曾是陕北红军早期的革命根据地,并留有南梁苏维埃政府和党校旧址。豹子川虽然有大量的自然财富,但这里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同学们在豹子川这块土地上,生活、学习近三年,以实际行动谱写着青春的战斗诗篇。

豹子川:豹子川的地理特点及人文景观

杨同锁

一九四三年夏天,附中男同学编为抗大七分校二大队进驻新校址豹子川。从此,同志们与这里的人民、山水土地,便结了深缘。我们发扬抗大精神,迎着困难战天斗地开荒生产,建设校园,学文习武经过了四个年头。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同学们才陆续离开了这里。

豹子川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位于甘肃省华池县境内,传说明朝曾在东华池设过州府,现仍留有遗址。

豹子川南口东山坡上,还留有府城残垣,一九四三年夏末,二大队的几十名同学,在此历时四个多月打出一排排新窑洞。女生队于一九四四年从柳沟移驻此处(政府已将“女生队”命名为地名),她们站在窑洞前可观看东华池的古城残址。

从东华池由南而北入豹子川南口,顺川上行四十里,叫张家岔,是豹子川的尽头,二大队进入后即驻于此,这里地广人稀山高林密,曾是陕北红军早期的革命根据地,并留有南梁苏维埃政府和党校旧址。左边的丫枝叫干巴岔,是一队驻地,干巴岔中的杨树棵棵挺直,大队木工场即设于此。右边叫张家岔,有两户农家,三队就驻此山坡上,从三队驻地北去不远就是当年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党校(教导队)旧址——十几孔旧窑洞。(七、八队初来豹子川时即分驻于此)。由张家岔顺川而下,右边是供给处、卫生队和七、八、九、六、五、四队驻地,左边是大队部驻地。女生队于一九四五年秋迁来张家岔后,即住在原大队部窑洞(大队部搬到原五、六队的窑洞),从张家岔到四队有两里多路。川中间有占地约百亩的大操场。(www.xing528.com)

川中央有一条小溪,汇集着从两岔流来的水缓缓向南流去。川的西边是梳形岭,一条岭一条岭地向西排去,岭上很多桃树和杜梨树,初春时节,粉红的桃花与雪白的杜梨树花交织争艳。梳形岭一带多蘑菇木耳猴头菇,又有野猪和獾狐之类。川的东面是蛇形山,弯弯曲曲伸向东南,郁郁葱葱的山脊坡缓且宽,各队开荒种地多在此山。川东边的山沟多是杏树,锄草季节,熟透了的杏子香气四溢。

豹子川虽然有大量的自然财富,但这里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仅有的几家农户也多分散独居。他们的耕作方法很简单,开荒后,种子左右扬撒,然后平耙或打土一次就算完成了播种。锄草更简单,有草就锄,无草就过。就这样以简单的耕作方法广种薄收。这里无霜期短,只适宜种糜子和成熟期短的狼尾谷,川地还可以种点玉米。油料作物只有胡麻,但产量很低。没有麦子和稻子。逢年过节,农民为吃上一顿面粉,需到外地用糜子去换。锅碗瓢勺、布棉针线和盐碱都需到百里之外去买,生活很困难。

二大队在豹子川建校,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心区,环境相对稳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我们进驻豹子川不到一年,山坡上就出现了层层窑洞,平川里建起了一座座食堂和课堂,牛羊成群,宽阔的道路通向四方,入夜灯火通明,俨如城镇。山上良田千垧,生长着糜谷,夏季绿波荡漾,糜花飘香,秋季满山金黄,蔬菜翠绿娇嫩,山上山下一派丰收景象。清晨,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响过,一队队身强力壮、行动威武的青年,伴着雄壮的歌声,走向操场、田野,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或劳动生活。

同学们在豹子川这块土地上,生活、学习近三年,以实际行动谱写着青春的战斗诗篇。这都是历史了。四十年后,当年附中的师生又提笔伏案疾书,撰写他们青年时代在抗大的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