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刘三姐》歌词中的骈句修辞实践

电影《刘三姐》歌词中的骈句修辞实践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创新型电影,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民女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电影歌词中,大量使用了骈句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语言的魅力。电影歌词使用骈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刘三姐用辛辣的语言讽刺财主莫怀仁绑架她的卑劣行径。这组骈句表现了壮族百姓勤劳能干的优秀品质。

电影《刘三姐》歌词中的骈句修辞实践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创新型电影,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它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传说改编的,上映之后深受广大观众喜欢。影片主要讲述了民女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电影歌词中,大量使用了骈句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语言的魅力。

电影歌词使用骈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骈句兼用比喻

如:“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这组骈句兼用了比喻,以虎和龙来比喻有骨气有勇气的平民,唱出了普通百姓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再如“好笑田螺出了壳,好笑田螺露了尾”,这组骈句歌词表面上是嘲笑田螺出壳露尾,实际上是嘲讽财主莫怀仁的假仁假义。又如“不见画眉岭上飞,不见画眉树头站,你今歇在哪蔸树,你今歇在哪蔸梅”,前两句就是骈句兼用比喻,写的是阿牛担心三姐人身安危。用叫声优美动听的“画眉”来比喻三姐,非常贴切形象。再如“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前两句骈句兼用比喻,含蓄地告诉阿牛,在恋爱中男青年要主动表白,主动出击,女孩子都是羞涩含蓄的。阿牛唱的“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与刘三姐唱的“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水不离”,都是用骈句兼比喻,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类似的歌词还有“入山莫怕虎狼多,下海莫怕蛟龙恶”“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顶背要驼”等。

(二)骈句兼用拟人

如:“隔山唱歌山答应,隔水唱歌水回声。”这组骈句兼用拟人,用“山答应”和“水回声”直接把山和水当作人来写,写出了山有情、水有意。再如“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用“鸟知”“鱼不知”拟人手法,写出了男女青年恋爱时的情趣

(三)骈句兼用夸张

如:“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这个骈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农民驾驭自然的伟大气魄和超凡能力。再如“问你脸皮有几厚,问你鼻梁有几斤”,辛辣夸张地讽刺了财主莫怀仁的丑恶形象。“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这个骈句兼用夸张,形容了莫财主心肠的极其狠毒。

(四)骈句兼用比兴(www.xing528.com)

电影的骈句歌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兴。其骈句兼用比兴的情况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骈句上句和下句构成比兴。如:“好篮从来不装灰,好人从来不作贼。”这组骈句上句“好篮从来不装灰”是“比”,以引出下句“好人从来不做贼”。再如“皇帝上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上句“皇帝上朝要唱礼”是“比”,目的就是要引出下句“种田辛苦要唱歌”。

2.骈句与后文一起构成比兴。如:“怕了老虎不养羊,怕了南蛇不过江。凭他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前两句就是骈句,是“比”,用“不怕老虎”“不怕南蛇”来引出后文的“要采茶”“要唱歌”。再如“常进深山认得蛇,常下大河认得鳖”,这组骈句就是为了引出后文的两句“常给财主流血汗,谁不认得莫老爷”,这明显是比兴手法的运用。再如“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这组骈句也是为了引出后文“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还有“山上有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前两句就是骈句,是为了引出后文:心中有不平,必须要唱歌。

(五)骈句兼用反语

如:“谢你拦路刀一把,谢你捆人绳一根。”刘三姐用辛辣的语言讽刺财主莫怀仁绑架她的卑劣行径。再如“平常只见锅煮饭,今天看见饭煮锅”,这是刘三姐用通俗的语言嘲讽莫怀仁假惺惺的“好心”举动。

这些骈句兼用反语的歌词,比喻生动、讽刺幽默,起到了很好的戏剧效果。

(六)骈句单独使用

如:“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签会织箩。”这组骈句表现了壮族百姓勤劳能干的优秀品质。又如“不是生来就贫寒,不是生来就命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再如“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造屋富人住,穷人织布富人穿”“哪根线是富人纺,哪块砖是富人搬”等,描写了财主的不劳而获,表达了百姓的愤恨不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