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轻轻悄悄教语:读写结合,感受写作技巧

轻轻悄悄教语:读写结合,感受写作技巧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课,谢老师舍弃旁枝末节,只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读,集中读体现帕尔曼顽强人格魅力的重点语段;二是写,基于重点语段的熟读、感悟、想象的拓展扩写。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不是,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不仅描写了帕尔曼的神态表情,还描写了同伴、观众的关切以及场面气氛。

轻轻悄悄教语:读写结合,感受写作技巧

师:读着,读着,这几个特写的镜头,又变成了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课件出示小练笔)同学们,请拿出学习卡,展开你们的想象,从中选择一个画面进行描写。可以抓住帕尔曼的动作、神态,也可以抓住作者或观众的心理和表现来写。

(生小练笔)

师:写好的孩子可以示意我。

生1:我写的是心理活动。

师:别急,孩子,请你告诉大家,你写的是第几次?

生1:我写的是第三次。“观众们着急了,还不起来,要不要一个人去扶?帕尔曼心想:没关系,我一定站得起来。作者心想:不会站不起来的。同伴们想:帕尔曼你一定能行。”

师:写得不错。在同一时刻,你抓住了观众、作者、帕尔曼及同伴的心理活动,让我们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紧张起来。(板书:心理)

生2:我选择的是第一次,抓住动作进行描写。“帕尔曼吃力地拿起双拐,他试图用力支撑地面让自己站起来,如黄豆般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滚落下来,不料,他却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师:你的描写很生动,抓住了帕尔曼的动作来写,让我们感受到帕尔曼站起来是多么的艰难。(板书:动作)

生3:“这时,帕尔曼的双手紧紧地抓住拐杖,他心里一直为自己加油、鼓劲:帕尔曼,你行的!他咬紧牙关,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额头上开始慢慢冒汗。”

师:写得漂亮!“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额头上开始慢慢冒汗”这是运用了什么描写?

生3:神态描写。

师:(板书:神态)

生4:我描写的片段是第三次。“帕尔曼没有成功,再试了一次,可还是失败了。帕尔曼刚要放弃,可看到人们对他的期望,心想:我是一个无法自由行走的人,是我的坚持与执着才使我有了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如果放弃了,我还有什么价值可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呢?我一定要再试一次!”

师:你的心理描写真细腻呀!可是,我们的作者敬一丹在写这一处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写帕尔曼的动作,是吗?

生:是。(擦去“动作”)

师:并没有写他的神态,是吗?

生:是。(擦去“神态”)

师:也没有相关的心理、场面描写,是吗?

生:是。(擦去“心理”)

师:只有——(课件出示第五至第七自然段)

生:“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师:是作者不如我们会写吗?(www.xing528.com)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帕尔曼第四次站起来的时候。

师:(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读读看,怎么写的?

生1:写了他的神态表情。

生2:还写了同伴、观众的关切,以及场面气氛。

师:作者明明会写,为什么不写?

生:因为作者懂得只用这几个字,也能包含很多意思在里面,就像我们刚才写的那些句子

师:你真聪明!透过简洁的语言(板书:简洁),你看到了更深层的含义。

师:真好!(课件出示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原来,简洁的语言有时比纷繁华丽的描写更有力量呀!原来,简洁的语言有时更能震撼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在今后的习作当中,不妨也试试这样的写作技巧,好不好?

生:好!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生:帕尔曼。

师:永远记住他的(指课题)——

生:不用搀扶!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独具匠心,一箭双雕。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的三幅画面进行拓展写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和现场感,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又不为练而练,而是杀一个“回马枪”,利用学生精彩的生成与课文中的三个短语句式再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顿悟:有时候,简洁的语言比纷繁华丽的语言更有力量,更震撼人心!至此,文章表达方法的渗透水到渠成,直击人心,印象深刻。]

【总评】

《不用搀扶》是一篇朴实而又发人深思的短文。作者通过亲眼所见的感人场面展现了音乐大师帕尔曼非凡的人格魅力。不用搀扶,哪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也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以此获得和健全人一样的尊严

文本篇幅短小,语言平实、流畅,但主旨突出。在一节30分钟的短课中,怎样基本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重点突出,谢军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目标集中,线条简明

一篇课文,可供利用的教学价值很多,选择怎样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渗透给学生,考验教师对课标、对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能力及视角选择。本节课,谢老师舍弃旁枝末节,只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读,集中读体现帕尔曼顽强人格魅力的重点语段;二是写,基于重点语段的熟读、感悟、想象的拓展扩写。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教师导学的思路非常清晰简单,由一个主问题“作者笔下的帕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统领整节课的铺展。学生由问题引导,读到课文的中心段:“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再由中心段里的关键词“人格魅力”牵引学生的自主阅读:帕尔曼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语句里?最终将学生学习的“火力”集中到第四至第八自然段三个短语句式的品读与赏析。问题设计精准,学习支架清晰,目标达成直接。

二、价值发掘,短文深教

一篇字数不到六百、文字平实易懂的课文,对于教师来说,教什么?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让他们从中得到什么干货?除了课文自带的人文价值外,还有哪些文字背后的价值值得发掘?谢老师敏感而又准确地发现了“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没成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这三个语段表达形式的与众不同。由此抓住这三个语段深做文章:首先,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读出情绪,读出情感,读出画面;其次,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丰富想象,丰满人物形象;最后,通过“丰富”与“简洁”的朗读对比,通过重锤敲击式的设问“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将场景描写得这样细致生动?是她不如我们会写吗?”一语惊醒梦中人。不是,作者在第八自然段中不仅描写了帕尔曼的神态表情,还描写了同伴、观众的关切以及场面气氛。作者之所以将许许多多想要表达的语言和情感浓缩在这样三个让人振聋发聩的短句里,就是为了让帕尔曼顽强站起来的画面深深植入读者的脑海里,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得不说是匠心独运的。谢老师能够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将这样的写作方法渗透给学生,也不得不说是巧夺天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