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高速路天量罚单引质疑,警方回应效果有限

广东高速路天量罚单引质疑,警方回应效果有限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佛山公安交警部门回应称,相关标志标线经过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并且在岔道口之前都有提示。微博话题“#佛山一高速路口3分钟违章27人#”等攀至热搜榜,阅读量近1.5亿次。纵观舆情发酵路径,佛山警方在舆情初曝光及热度急剧攀升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均作出回应,但未能起到预料效果,既没有阻断舆情发酵态势,更使自身深陷舆论漩涡。

广东高速路天量罚单引质疑,警方回应效果有限

舆情综述】

2021年4月8日,客户端“南方+”发文称,广东佛山广台高速43公里段岔道口为“Y”字形,衔接岔路口的白色实线长度较短,不少车辆行驶向左边车道时,容易出现视觉上的误差,压到右边的白色实线,进而造成压线违章。缴纳罚单的缴款系统显示,已有超过62万人在此违章,罚款超1.2亿元。对此,佛山公安交警部门回应称,相关标志标线经过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并且在岔道口之前都有提示。4月12日,此事经《新京报》、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引发热议,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另据“@新华视点”消息,广东省相关部门已派出工作组赴现场调查。微博话题“#佛山一高速路口3分钟违章27人#”等攀至热搜榜,阅读量近1.5亿次。多数网民认为交通标识设计不合理,留给司机反应的时间和距离都经不起推敲,不少网民揣测此举系交管部门故意方便罚款“创收”;还有网民注意到相关软件显示的罚款人数已被撤销,质疑交警部门“捂盖子”。

2021年4月12日晚间,佛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官微“@佛山交警”发布情况通报称,该路段“电子警察”投入使用至今累计抓拍交通违法18万余宗,网传62万人违章与实际情况不符,目前已协调相关单位对该路段标志标线集中优化改进。但这一回应却未获舆论认可,有媒体评论指出,无论涉数之多还是占比之高,都值得剖析;多数网民认为通报仅澄清罚单数量问题有避重就轻之嫌,怀疑交警部门对该路段异常的违章人次及罚金长期“视而不见”出于“创收”需要。另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事后不少车主通过申请复议的方式希望撤销违章,但目前还没有人收到审核通过的通知。

主流媒体纷纷刊文讨论如何避免“电子警察”沦为“营收工具”,《半月谈》文章指出,行政立法应对电子警察设置的规定和要求落细落实,把执法的频率、效率与大众的体验感结合起来,用制度“箍住”寻租和逐利的冲动。也有媒体呼吁全国各地举一反三,针对“逐利性执法”开展整治纠偏活动,如新华网发文称,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开展专项巡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尽快改善设计不合理、施划不清楚的交通标识。截至2021年4月15日12时,相关新闻报道2421篇,微博信息1.7万余条,微信文章5219篇。

【舆情点评】(www.xing528.com)

纵观舆情发酵路径,佛山警方在舆情初曝光及热度急剧攀升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均作出回应,但未能起到预料效果,既没有阻断舆情发酵态势,更使自身深陷舆论漩涡。究其原因,交警部门首次回应时闭口不谈该路段多人违章及“天价罚单”等情节是否属实,转而强调标志标线验收合格,因此招致“傲慢”“强硬”的舆论指责。四天后舆情二度发酵,交警部门被汹涌的舆论倒逼再次出声,但仍未直面道路标识设计是否合理这一核心舆论关切,反而将重点用于证实网传内容失真,使得回应显得“主次不分”、缺乏诚意。随后的“连夜整改”措施不但引来“不曝光不处理”的批评,更进一步激发出网民对罚款去向及善后处置的追问,致使舆论风向更难扭转。

此外,近期河北货车司机被罚款服毒自尽、山东货车司机被判定超重自残等交通执法争议事件接连曝出,舆论透过个案质疑执法部门普遍存在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现象。对此,公安部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规范交警执法处罚,严禁过度执法、粗暴执法。这提示各地公安机关应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对属地内违法情况异常的点位及时核查,分析是否存在警示工作不到位、道路设计不合理等情况,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

(观察时间截至2021年4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