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甫志高:矛盾与纠结的归因,幻想与盲目乐观的后果

甫志高:矛盾与纠结的归因,幻想与盲目乐观的后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想与腐蚀只是表象,思想深处的矛盾与纠结使得甫志高最终选择叛变。甫志高矛盾与纠结的归因如下。麻痹的思想无疑给斗争形势埋下了炸弹,并最终引爆,给组织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导致数位共产党人被捕入狱。甫志高的盲目乐观,激化了其冒进做法与危险环境的矛盾,使得短时间内党组织损失惨重。然而,甫志高没有考虑所处的时代境遇,自顾自地在幻想的温柔乡中缱绻一遭,葬送了自己的灵魂,变成了一个无耻的叛徒。

甫志高:矛盾与纠结的归因,幻想与盲目乐观的后果

空想与腐蚀只是表象,思想深处的矛盾与纠结使得甫志高最终选择叛变。

老许的机警,没有唤起甫志高的警惕,却换来他内心的不满和反抗。甫志高面对组织的命令,只是勉强地接受,神情恍惚的他甚至临走时忘记了他的伞。因为想不通,甫志高陷入了矛盾与纠结中。

甫志高矛盾与纠结的归因如下。

第一,眼下的享乐与长期的艰苦相矛盾。

对于甫志高来说,优越的居住环境、考究的穿着装扮、温馨甜蜜的家庭以及令人尊敬的职业,构成了他乐于享受的精神家园。当上级指示他立即转移时,他第一时间担忧的不是哪些同志会遭遇危险,而是绝望于所有享受的完结,以及丧失了与妻子最后道别的机会。他心存侥幸,放下警惕,实质是对组织安排的漠视,是对艰苦卓绝斗争的回避。

第二,麻痹的思想与实际形势相矛盾。

他麻痹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蓄而成的。甫志高从故事一开始对斗争形势盲目乐观,到违背秘密工作原则扩大联络站规模,再到毫无准备地暴露于敌特视野下,都是因为他自我感觉良好,以“老革命”自居,以“有经验”自夸。

甫志高认为许云峰错判斗争形势,不仅是因为对他有成见,更是出于妒忌。甫志高愤慨于许云峰对他的安排,他逐渐被周围的环境迷惑了双眼:

坐在温暖的咖啡店里,从玻璃窗上望出去,甫志高渐渐发现,街头上还有许多耀眼的霓虹灯,红绿相间,展现出一种宁和平静的夜景[2]

甫志高因为怀疑上级的用心,所以才完全放松了警惕。与此同时,黎纪纲已经设下了天罗地网,在幽静的银行宿舍布满了特务,在黑暗里窥伺着猎物的出现。

麻痹的思想无疑给斗争形势埋下了炸弹,并最终引爆,给组织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导致数位共产党人被捕入狱。

第三,个人冒进、幼稚与环境严峻、危险相矛盾。

甫志高冒进,急于扩大规模,最大范围争取革命群众;他幼稚、不沉稳,急于出主意、下结论,忽视了潜藏着的危机。这种行事方式,与当时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构成了尖锐的矛盾。(www.xing528.com)

老许的目光,慢慢移向一排崭新的漂亮书架,那上面尚未摆上图书。……

“你们的书店要扩大?”

“当然啦!”

……

“老甫说上级很支持呀!”[3]

蛛丝马迹都会成为疑点,冒进的做派掩盖了所有的疑点。崭新的书架和堆着的纸张、蹊跷怪异的邮寄方式以及来历不明的店员,不仅没有引起甫志高警觉,反而更加助推其冒进。条分缕析过后,甫志高甚至没有察觉出自己已经暴露,还要回家再仔细想想。

敌特组织嗅觉灵敏,而且出击迅速。甫志高的盲目乐观,激化了其冒进做法与危险环境的矛盾,使得短时间内党组织损失惨重。

第四,急功近利与革命大义相矛盾。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深明大义,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自古,忠孝未能两全。在两者发生冲突之时,国之大义无疑是首选。

甫志高身处新中国成立前敌对势力最黑暗的时期,他没有审时度势的政治敏锐性,没有深明大义的革命使命感,没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他屡屡被小家私情羁绊。他痴迷于辉煌的个人成就感、温暖的家中小灯、优厚的生活待遇,却不知唯有融入革命,才有个人眼下的一切。没有战争年代革命者抛妻别子干革命,哪有倚在家中享受天伦的快乐;没有先辈艰苦卓绝的伤痛,哪有出入于职场与生活之间的自由;没有先烈的鲜血,哪有国旗飘扬的那一抹红。

然而,甫志高没有考虑所处的时代境遇,自顾自地在幻想的温柔乡中缱绻一遭,葬送了自己的灵魂,变成了一个无耻的叛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