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甫村志序:探寻信丰县光甫村的青春传承

光甫村志序:探寻信丰县光甫村的青春传承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晨信丰县大塘埠镇光甫村石门迳,是我的家乡。游这一圈原本是想祭奠我消逝的青春,却发现光甫村的青春常在,正在加倍生长,由原本的小乡坪石乡归属了大乡大塘埠镇,别的村庄地界被“扩乡并村”吸引了过来。光甫村原本洞天福地,在老辈嘴里神话传说成箩成筐。光甫村从大陂水到董坑走约五百米处,天设地造一处大石山群,约有三四十处大小不等的石山,都是罗汉岩。骄阳之下,罗汉岩镇守一方的福泽、吉祥、安康,为光甫村提供源源

光甫村志序:探寻信丰县光甫村的青春传承

郭 晨

信丰县大塘埠镇光甫村石门迳,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念于斯。斯村原本有故事,而今又有村志,将来还会有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旅游兼进,使我这个游子的心里欣欣然灿灿然。

1964年秋,家乡把我交给了命运。我提着一只旧樟木箱土里土气地奔向了京城,闯荡寻梦,从此成了游子。历经坎坷,寻寻觅觅,起起落落,终于成长、奋斗、出息、衰老、恬淡,老而思乡觅根的情志趋浓。随缘而来,随缘而别,又随缘而归,我对光甫村充满思念和感恩,强烈地发现我长青不变的根脉还是在光甫村石门迳。这个屋场是我生命的落生地,是我最先最近接天地之气的地方,更是我生命的核心场能和周流元气授受之地。这真是:

少小脱农出石门,

一入江湖难脱身。

天时人事两相催,

白发乡音老回村。

几十年间尝够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南腔北调,到头来还是觉得家乡的土腥味最对口味,客家土话最耐耳闻。还是米粉、米果等米字头的食物,比各种花样的面字头食物更好吃,巴巴干、番薯片比各色点心更入口。口味儿、腔调头这讲究,原来也是祖宗的遗传,打小承继的东西难改口鼻耳,恐怕一辈子就认它了。

离别就会产生距离,距离就会发生遗憾,岁月总是伴随着得到和失去,家乡便成了故乡。半个多世纪退休后回到家乡探访,尽管找不到原模原貌原汁原味的故乡了,曾经热闹的通街已变公路,屋基已成荒丘。我出生的房没了,痕迹都不见,房址上覆盖的是茅草荆棘。隔屋邻舍不见了,去日儿童皆长大,中年以下的人不认识了,那个傍晚总喜欢拉二胡古文的隔壁高瞎子,也不知道是去天上还是掉地下讲古文给另一类生灵听了。那个在光屁股戽水时,跟我争过一只小龟是谁先抓住的私塾同学长嘴佬,也不知现在哪个空间跟哪个玩伴争什么玩意。岁月弄人,玩伴无几,亲朋飘零,同龄人大多已阴阳两隔,许多记忆也已飘落随风。可是站在曾经熟悉的土地上,一闭上眼睛,那些熟悉的乡里人物就在眼前溜达,不知从哪儿出来的,来回晃悠。一睁眼却星散无影,又不知到哪里去了,刺眼的又是废墟荒丘荆棘野花。可这地方仍是我魂萦梦绕的小家乡,我来到这世界的最初场地,我还闻得到它独特的气息。走南闯北东游西荡不知道到过多少地方,还没有发生过“反认他乡是故乡”的错觉。时间的荒野里,埋不掉我童年的温馨,少年的快乐,老年的乡愁。无论我身在何处,都有温馨的家乡记忆,像红丝线一样牵动着我的乡亲乡情乡愁。

当然这只是我出生的那个小屋场的变幻,乡村的现代化已经把它变成虚无。偌大行政村的其他屋场却在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兴旺发达。一辆乡友的小车载着我转了一天,房屋连片,多新少旧,不少别墅突兀其间,间有轿车穿行闾巷。行走村邻之间的不认识的年轻男女,像城里人的穿着,绽放着城里人的笑脸,晃着鲜亮的手机谈笑着城里人话题显出城里人气质,倒显得白发飘飘随意穿着的我有些土气。一问,原来都是在大城市打工回来的新潮。他们也是游子,却走进了新时代。游这一圈原本是想祭奠我消逝的青春,却发现光甫村的青春常在,正在加倍生长,由原本的小乡坪石乡归属了大乡大塘埠镇,别的村庄地界被“扩乡并村”吸引了过来。家乡里里外外都在“鸟枪换炮”,物质与精神都让人感到新鲜,外表和内涵都让老游子刮目探究。

尤其让我目瞪口呆惊讶不止的是,最近一个航拍视频把我震到了,彻底在我眼帘撩开了信丰县石门迳罗汉岩群的神秘面纱。航拍的魔幻拉升空间几度扫描,出我意外晃荡在镜头里的家乡石门迳罗汉岩阵列,壮观眩目,令人震撼令我陌生,亮眼晃神,一时不知看的是什么地方的成熟景观。

我的老乡友刘东汉先生撰地方志时写过一个石门迳的神话故事,悠然浮现在我脑屏。

光甫村原本洞天福地,在老辈嘴里神话传说成箩成筐。有一个故事恰好讲的就是罗汉岩的前世今生。话说荒古时候,有一天快到天光时分,一位大仙赶着一群漂亮可爱的神猪,经过石门迳关卡。这个关卡巍然相向耸立的大石山就是石门迳。路两边左右对峙天然打造的两块巨型陡峭的石壁,像两扇石门,分阴阳两性。传说是两口子石化而成,留存有神通能量自动开合,白天分开成通道,晚上交合变关卡。虽然肉眼看不见,晚上却是有土地爷守关。曙色朦胧中,大仙赶着猪悄然来到关前,当值的土地爷看见一伙闪着金光的神猪,好奇问了句:大仙,赶到哪里去呀?大仙答曰:赶到邻县南雄去,为那里的众生做保护神。土地爷来了兴趣又问:走得那么慢,什么时候能到呀?大仙实实在在回答:天亮前一定要赶到,鸡一打鸣就不能走了。土地爷动了“地方主义”的心眼,觉得我们这地方也要神仙护佑,这么可爱有神通的保护神到哪里找去?何不把它们截留下来。于是他背过身去就学起鸡鸣来。天规凛然,人神不扰。大仙不能在白天显身,听到鸡叫慌了神,急急忙忙只身离开隐去,把这群神猪丢下了。得不到优质能量供养,又与天界失联,逐渐演化石化成了一堆堆的罗汉岩。

土地爷就这样为石门迳造下了大福德,尽了护佑地方的职责。光甫村从大陂水到董坑走约五百米处,天设地造一处大石山群,约有三四十处大小不等的石山,都是罗汉岩。有的有名字,如蜡烛寨、酒瓮寨、鸡笼寨、白兰寨、花轿岽和马牯岽,大多数石山没有名字。还有几座石山有深广的岩洞,如老虎岩、罗汉岩、别婆岩。有奇洞的都建了寺庙,全部神庙都请进了观音菩萨和罗汉。这些寺庙有些年香火不断,年年朝神如仪,如今早已废弃。

这就是大仙赶的那群神猪的去向,当然也就是航拍中气势磅礴的罗汉岩群的来历。

那个航拍气势震人,空中俯瞰,方圆几公里,几十座巨大的岩石盘踞在石门迳、董坑村的周边,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浩浩荡荡的独立法阵。每座岩石都是默然挺拔闭目盘坐,岩顶苍松挺立,石壁光滑陡峭,巨石从底部至巅峰植被茂盛,绿荫葱郁。

镜头推摇拉升之中,一个个健壮的罗汉盘坐在蒲团之上,神威赫赫,不可侵犯;又祥慈和蔼,护佑众生。

巨石盘踞天地,罗汉镇守一方。我孩童时代放牛割草砍柴时,经常与这些过分庞大威严的罗汉岩打照面。我对它们的认知还是浅表的微观的大石头而已,没想过它们颇有来历,竟是从高层空间的神灵因误时迟到演化固化的,称它们为罗汉岩,已经暗喻了它们的层级果位。幼时只觉壮美不凡,现在苍老了才悟到,这才是信丰石门迳罗汉岩法阵的奥秘和真谛,过往与现今。

骄阳之下,罗汉岩镇守一方的福泽、吉祥、安康,为光甫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太壮美,太神圣了!它将成就全信丰境域颇具潜力的未来名景。

造化神奇莫测,轮回循环不已。我止不住冥想联翩,说不定我的前世也就是那个有一群神猪固化的宏伟阵列中的一座罗汉岩,参与盘团打坐吸收宇宙能量的一位修行者。静坐冥想现在已经成为又特殊又传统又流行的一种养生方式,与信仰无关。随着远古记忆的部分复苏,我现在也喜欢上了静坐冥想,舒心惬意,健体修身。

难道,石门迳真有我前世今生的因缘信息?我今生竟是旧地重游,再体验一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怪不得我对石门迳那么亲切那么深情那么眷恋。

我写下这些看似荒诞奇诡的文字,只不过是我的想象力要过过瘾,如果真有六道轮回,常人也不会知道是怎样的程序和景象,更不知道自己每生每世都曾经做过什么生灵。但是,无限的神秘性和诱惑力,不就在“不知道”之中嘛。

古今这些神奇变化,《光甫村志》里记载详尽,让我重拾少年时光,却不是少年模样。倒是《村志》本身需要我说几句感佩的话。那是村里人和游子热爱家乡竭诚合作的结晶。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深感草木易秋,人生易老,多少博闻强记的先辈们已黄土葬身,无缘述史;村中多少逸闻奇事已掩埋于历史的尘埃,后人难于赓续,令人叹息。为铭记先辈创业的艰辛,为使后来人明白光甫村的来历与悲欢,让后辈方便地觅寻村人归迹,知其族根,识其家邦,振其基业,扬其传统,遂由游子曾益胜、王明富等人倡议志书续谱,热心的村干部踊跃响应穿针引线,组织支持村里有识之士曾崇龙老师等人多方搜集素材,收拾起村里古今乡土人物及逸闻奇事,经年劳心费力,共同编写出了这部《光甫村志》。弥补了建村以来从未有过村志的缺憾,为光甫村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可以查阅搜寻和流传延续的丰厚精神财富。

我极为支持乡贤们的良谋善举,赞赏他们的爱乡敬土功德。初稿、定稿出来都送我看过,我也郑重地提过意见和建议。即将付梓前夕,又请我作序。在休养地,我欣欣然拜读毕,并面对大海那平缓的波涛思考着,写一篇什么样的序文才好交卷?涉及家乡的文字要敬畏不能敷衍应对,我没有循例照章拿出一篇八股式的空泛序文,而是情不自禁写出了一篇带有温度的更能表达我心情身份的乡愁意味的散文。这真是:(www.xing528.com)

世缘将尽乡愁浓,

喜读村志觅初衷。

意犹苍茫言未尽,

游子拳拳故乡情。

初衷即初心,是在人生的起点萌生许下的梦想,是天赋擅长结合出生地秉持的才华所能达到的人生成就,是一生渴望抵达的峰巅或者彼岸。

我在光甫村的山岭间放牛割草的时候,默然许下的初心,就是长大当一个拿笔杆子的人,采写现实与历史的片断,为时代留影,为历史留痕,为人民颂赞。我虽然闯荡大半生终因自身格局小,没有做下什么事功,但文字不管优劣还是留下一些。这个初心马马虎虎算实现了,勉勉强强可以告慰父老乡亲

四季轮回,人生如梦。行走江湖大半世纪,垂垂老矣性情已然恬淡,乡景乡亲乡愁却浓烈起来。晚年暮秋了,什么都可以淡漠舍弃,却难于淡漠舍弃对童年家乡的印象和回忆。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感恩。

我感恩,童年少年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粥一饭,皆是乡情。是家乡的五谷杂粮养育了我经受岁月风霜的身躯,是家乡的日月精华乡情乡趣凝炼的精气神,培育了我健壮硬朗的魂魄初心。木本水源长善根,初心励我上征程。

在自述前半生的中篇《一个老年对青少年的回忆》里,我这样描述家乡在培育和实践我的初心上的因缘果报:“白发苍苍的我,回望石门关不住的那个少年,那一行行稚嫩歪扭的脚印,百感交集,感慨系之:几十年的时间居然走了那么长的路。自己的文学起步并不高更不洋。对文学的喜爱是从读古书杂书听古文开始的,读听得多了就有了一定的文字功底;听茶客饭客讲故事,丰富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观察来往的客人和热闹的集市又使我有了描人状物的初步锻炼;而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轰轰烈烈的造反壮举,更让少年的我分外关注思索。幼小有这样的阅读和听闻,长大当个吃笔杆子饭的编辑作家,那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感恩,在光甫村度过了多少简单淳朴鲜活的清晨和黄昏,享受过多少无边无涯的乡趣和童真。变成游子后乡情乡愁又不断给我充电充值打气,不断供氧增值提神,锤炼了我的坚强意志和不懈精神。时间磨蚀少年狂,乡愁伴我度人生。故乡的气场催我不忘初心,不断提升,跌倒爬起马不停蹄百折不挠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还感恩,故乡对老年游子的不忘和接纳、奖掖。近几年返乡探视的频率在提高,都受到乡亲们的欢迎和赞许、认可。让我的心灵能在家乡的天空栖息,心境获得净化和过滤,美好的,留在心底;辛酸的,随风飘散,只剩下纯粹与良善,与纯朴的父老兄弟的频率共振共谐。

人老心已静,思乡更觉亲。叶落归根,这的确是人生的一种归宿,至少在感情上是哪来哪去,叶落是会归根的,不可能总在天空飘荡总在异乡漂泊。我虽然仍是游子,身躯已难于入住家乡,但我的心念已经回到家乡寻根,恰好看到《光甫村志》,更加懂得了流年和故乡是用来回忆和追寻的,更加明晰我寻找的根脉是什么?更加懂得了珍惜与回报。

当然,我十分明白,我永远回不到年少时家乡的生活与情景,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我也十分明白,村志不是用来感伤和释放乡愁的,而是用来感恩、思念和缅怀的。

外走大半生,

甲子恍惚间。

初心依旧在,

风云眼中虚。

故乡人物换,

乡愁仍暖心。

从此入闲云,

野鹤飞新空。

这就是一个老年游子对光甫村的人生感恩和世缘交代。村史在记载中不朽,故乡在念想中永恒。光甫村的美好长驻在光甫人心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