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敌人的万人大抄山阴谋破产!

敌人的万人大抄山阴谋破产!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6年2月,国民党粤军对赣粤边游击区发动第三次“清剿”,主要做法是组织“万人大抄山”,“清剿”重点是信康赣区。面对严峻形势,项英、陈毅等分析了敌人的情况,认为信丰、大余、南雄和南康的敌人,不属同一建制,信丰是余汉谋的第二师,大余是余汉谋的第一师,南雄是余汉谋的第三师,南康是江西保安团。信丰、大余、南康的敌人强迫群众编组,分路大举搜山。敌人怕死,不敢下去,也就信以为真,离开了“清剿”的山窝。

敌人的万人大抄山阴谋破产!

1936年2月,国民党粤军对赣粤边游击区发动第三次“清剿”,主要做法是组织“万人大抄山”,“清剿”重点是信康赣区。其部署是:强迫信丰大余南康三县边界的群众1万多人编成“抄山队”,分8路向信康赣游击区进行篦梳式抄山“搜剿”,每路由国民党粤军派兵监督,逼迫群众上山砍树烧山,妄图把油山、雉山、莲花窝变成光山,把游击队烧死。游击队及时得到情报,说敌人“要组织一万民众,自带砍刀、火柴和七天口粮,随军进山搜剿,违抗命令者,以通匪论处,格杀勿论”[60]

面对严峻形势,项英陈毅等分析了敌人的情况,认为信丰、大余、南雄和南康的敌人,不属同一建制,信丰是余汉谋的第二师,大余是余汉谋的第一师,南雄是余汉谋的第三师,南康是江西保安团。他们之间不可能协调无缝,游击队可以打“时间差”,逃出抄山。根据这些情况,遂决定:(一)把信丰境内的几个指挥机关分散到大余、南康境内暂时隐蔽,并把游击队住的棚子拆掉,以销毁目标,如果敌人到大余、南康搜山,这些机关就转移到信丰或南雄境内。(二)游击队趁敌人进山的时机,转移到山外游击,袭击敌人的后方机关,使敌人首尾难顾。(三)以党团员和群众骨干为核心,动员和领导群众在抄山时故意大声吆喝,以警示游击队,并找种种借口消极怠工,拖延时间,使敌人不能按计划执行。(四)动员游击小组在山外砍电线,贴标语,迷惑敌人,扰乱敌人,逼迫敌人去巩固他的后方。(五)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警告国民党保甲长,不得胡作非为,否则,游击队要找他们算账。

敌人部署完后就开始行动了。信丰、大余、南康的敌人强迫群众编组,分路大举搜山。每路有群众两三百人,配备国民党粤军一个连在后面监督。信丰大小窝、蜂坑至上乐一带,强迫了约一万名老百姓砍树,凡是怀疑游击队有可能藏匿的山林,都把树砍光。每个山头都砍出一个“十”字形的交叉地带,每条地带宽三丈,纵横划成“格子”,筑成“囚笼”。在敌人威逼下,群众无可奈何地从四面八方进山,排成“一”字形,缓缓向前移动,到处可以听到“杭唷!杭唷”的呼喊声。这时,游击队交通总站站长李绪龙出现在砍树群众中,他也和农民一样打扮,手上拿着柴刀,砍树时,示意群众故意拖延时间。敌人巡逻走了,他便和群众坐在树下抽烟怠工。有时敌人觉得某个山窝可疑,强迫群众带梭标下窝去抄。敌人也怕死,站在山埂上看,群众不肯去,故意与敌人吵起来。群众说,你们有枪都不敢去抄,要我们去送死!群众下去后即使看见了游击队员,也当作没看见,上来报告说:什么都没有!敌人怕死,不敢下去,也就信以为真,离开了“清剿”的山窝。据朱赞珍回忆:

1936年,敌人把大余、南康、信丰等地的群众编成队、带上干粮,到油山来进行砍山、烧山的时候,我们区里的干部就和项英同志一起转移。敌人扑到那座山上,我们就跳到这座山上;只看见敌人赶上大批群众,摇旗呐喊的砍树,劈林,砍了好几天,也只砍了小小的一块。开头我们也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群众在敌人看着时,就用刀刃砍,敌人看不见时,就用刀背砍,这样声音固然很大,砍倒的树并不多。”“有一次,在福子坳旁边的山上,项英同志的警卫员小丁[61],突然碰到了砍山的人群,一时来不及跑开,就只好爬在一丛乱草里藏着。砍树的群众早发现了他,可是谁也没有啃气。几个人还怕敌人看见他,就迅速砍了些小树和竹子,巧妙的盖在小丁的身上。敌人来看时,还夸奖这几个人卖力气。大家还是没吭气,就这样地把敌人瞒过去了。[62]

除了砍树,敌人还采用烧山的毒辣手段“搜剿”。在油山上乐,敌人逼着群众去烧山。群众知道茅草一烧,必然酿成大灾,会烧毁大片山林,游击队员也无处藏身。为了对付敌人这一阴谋,大小窝党支部书记老郭和共青团员小肖自告奋勇带敌人去,在过溪河的时候,老郭踩着石头,故意把身子一歪,跌倒在河里,并趁身后两个敌人没提防,也把他们拉下水,弄得大家全身都湿透了。敌人狠狠地骂了他俩一顿。到了茅草山正要点火,才发现火柴浸湿了。敌人把自己的火柴拿出来,同样是湿的,两个敌人只好气急败坏地大骂:“混蛋,滚回去!”

国民党粤军精心策划的大抄山,就这样胡闹了几天,最后只好草草收场。但是,敌人的这次大抄山,由于叛徒告密,使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遭受了一些损失:大龙中心区委书记曾纪财,于2月8日夜在牛颈杨灵坑召开区委干部会议时被捕。面对敌人的当场审讯,曾纪财大义凛然地说:“不用问了,我就是曾纪财。”敌人问他大龙区还有多少游击队员,曾纪财回答:“数不清。”敌人进一步逼供时,他怒不可遏,大声说:“要杀便杀,何必再问。如果我抓到你,决不审问就把你枪毙掉!”敌人又把他押到牛颈圩,继续采取各种卑劣手段,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红军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情况。敌人先是通过他的亲友来做工作,提出条件说,只要承认是共产党员,今后不再当共产党员,就可以保出去,遭到他的严词拒绝。敌人恼羞成怒,对他施行惨无人道的刑罚进行威逼,用铁丝把曾纪财的鼻子和两只手掌穿起来审问,后来又用一个三四寸长的大铁锥子,每扎曾纪财身体一个洞,就插进一根鸡毛,再用盐水浇在他身上,几乎体无完肤。但是,敌人的种种酷刑都没有使曾纪财屈服。2月11日,曾纪财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英勇就义,年仅28岁。1937年12月7日,项英在向中央的报告里赞扬曾纪财,“较有办法,能力强,而能甘[艰]苦工作”[63]“大龙中心区区委书记曾纪才[财]同志正在等人开会,没有注意转移地方,被敌人发觉,四面包围,而被捉去杀了”。他的牺牲“对于我们是最大的损失,使该区工作从此以后失掉领导中心”[64]。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曾多次称赞曾纪财:“是个很好的同志。这个人的特点是不抱怨,那时肃反搞得很‘左’,把他打错了,送去劳动改造……可惜后来他牺牲了,牺牲得很英勇。”[65]“他被捕以后,虽受尽种种毒刑,却临难不苟。曾纪才[财]同志这种高贵的革命品质,是伟大的工人阶级的好子弟,是共产党员的好榜样,是永垂后世、千秋不朽的。”[66]与曾纪财一起浴血坚持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陈丕显,后来也在回忆录中深切缅怀曾纪财:“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曾纪才[财]同志受‘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打击,历尽千辛万苦。但他的革命志气并未稍懈,也不因此对组织有一丝半点的埋怨。在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以后,他沿途讨饭,千方百计地去找组织。他和项英、陈毅同志会合以后,欣然接受新的使命,协助他们突出重围上油山。到达油山以后,我经常听到他在大龙区领导群众和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他真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子弟兵,革命战士的好榜样!”[67]

曾纪财壮烈牺牲后不久,在棚子下战斗中被俘的一个战士叛变,带领敌人到潭塘坑搜捕,潭塘坑党支部书记朱赞宣等6人被俘。朱赞宣宁死不屈,英勇牺牲,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随后,大龙代理书记彭德熬、李村区委书记、大龙游击队政治委员相继牺牲,大龙中心区委的工作陷入瘫痪。

【注释】

[1]《〈广州民国日报〉报道余汉谋部颁布南雄绥靖办法》(1935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418页。

[2]《江西第四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部颁发“清剿”区民众联防自卫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433页。

[3]《修正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见中华民国廿四年(1935年)《绥靖公报》第三期。

[4]陈毅:《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65页。

[5]《修正共产党人自首法》(国民党政府1935年7月25日明令公布),见中华民国廿四年(1935年)《绥靖公报》第二期。

[6]陈毅:《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64页。

[7]李绪龙:《在油山打游击的日子里》,庄春贤主编:《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亲历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7页。

[8]陈丕显:《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页。

[9]谭延年:《依靠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2—593页。

[10]大余县委党史办:《大余党史资料》,1959年第5期。

[11]邓坑婆,她是从大余邓坑村嫁到上乐的,故村里人叫她“邓坑婆”,青少年叫她“邓坑奶奶”,游击队叫她“邓坑娘娘”。

[12]刘建华:《风雷激荡二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144页。

[13]庄春贤:《朱乙妹舍身救红军》,《赣南红色旅游》,红旗出版社2005版,第308—309页。

[14]张健妹:《和陈毅同志在一起》,《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07页。

[15]李桂花(1912—1990),信丰锡坑人。在陈毅领导的油山游击区任游击队的交通员。

[16]刘建华:《风雷激荡二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150页。

[17]原文如此,意思是指“以最小的牺牲换得最大的收获”。——引者注。

[18]项英:《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于当前抗战的教训》,《解放周刊》第一卷第二十七期,1937年10月30日延安出版。

[19]张日清:《艰难的历程》,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38页。

[20]张日清:《艰难的历程》,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47页。

[21]崇庾指崇义县、大余县。——引者注。

[22]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

[23]两支部队余部指:1935年2月下旬,从江西油山突围的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率领的红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一部,约100余人;从广东南雄县赶到东边山,与蔡会文会合的红二十四师第七十团政治处主任游世雄率领的北山红军游击队100多人。

[24]上犹县党史县志工作办公室:《中国共产党上犹历史》第一卷(1926—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119页。

[25]蔡指蔡会文。——引者注。

[26]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80页。

[27]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页。

[28]《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5页。

[29]陈毅:《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75页

[30]阮啸仙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并未到达油山。龚楚并不知道。(www.xing528.com)

[31]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5页

[32]中华民国廿四年(1935年)《绥靖公报》第三期。

[33]刘建华:《风雷激荡二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34]陈丕显:《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2—43页。

[35]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36]《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0页。

[37]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页。

[38]《江西第四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部关于“移民并村”的训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425页

[39]游区即游击区。

[40]上魁即指杨尚奎。

[41]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93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42]对中共信康赣县委存在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第种说法:据时任中央分局书记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7日)记载,1935年11月以后,中共信康赣县委改称为中共信丰县委。第二种说法:据时任少共赣粤边特委书记刘建华《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回忆》(1982年)记载,中共信康赣县委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才改称为中共信丰县委。

[43]李绪龙:《在油山打游击的日子里》,庄春贤主编:《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亲历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7页。

[44]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193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45]刘五、徐行者:《红色儿女》,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第86页

[46]宋之的:《难忘的三年——记陈毅同志的谈话》,庄春贤主编:《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亲历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7—88页。

[47]《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3页。

[48]《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4页。

[49]丁上淮:《游击战争的好领导项英同志》,庄春贤主编:《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亲历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6页。

[50]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1页。

[51]《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4页

[52]陈毅:《给罗生特同志的信》,《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363页

[53]杨尚奎:《艰难的岁月》,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8页。

[54]郑广瑾:《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记》,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55]陈丕显:《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5页。

[56]熊其象,又名熊芬芝。1930年5月至1932年9月任信丰县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后任赣粤边特委经济员。1991年1月,根据江西省民政厅赣民字(1991年)08号文件精神,熊其象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57]庄春贤:赣粤边“游击司令”李乐天牺牲之谜》,《广东党史》,2010年第6期。

[58]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

[59]郭光荣(1909—1936),江西信丰人。1934年10月任油山游击队队长。同年12月,接应中共信康赣雄特委和军分区部队突围到达油山。

[60]刘建华:《风雷激荡二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

[61]小丁,指项英的警卫员丁上淮。丁上淮(1912—?),江西兴国人——引者注

[62]刘五、徐行者:《红色儿女》,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第86—87页

[63]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87页。

[64]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粤边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93页。

[65]《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61页。

[66]宋之的:《难忘的三年——记陈毅同志的谈话》,庄春贤主编:《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亲历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5页。

[67]陈丕显:《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1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