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遗宣传深入民众生活-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非遗宣传深入民众生活-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融入普通大众,根植民众日常生活。近年来,山西黄河流域各级政府、文旅部门多次举办非遗博览会、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与非遗研学等活动,以多种宣传形式让非遗生动、鲜活起来,使民众得以潜移默化地认可与接受。

非遗宣传深入民众生活-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融入普通大众,根植民众日常生活。近年来,山西黄河流域各级政府、文旅部门多次举办非遗博览会、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与非遗研学等活动,以多种宣传形式让非遗生动、鲜活起来,使民众得以潜移默化地认可与接受。首先,组织举办山西非遗博览会、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相关活动、专门举办非遗精粹品展会等,以开放的姿态,多样化的形式吸引民众前来,达到宣传、普及非遗文化的目的。其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进社区。近年来,太原市迎泽区非遗进社区活动如火如荼,该活动安排非遗传承人讲座、专家授课、企业家代言推广,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站与传统手工艺武术等培训班,通过非遗传承人产品展示、技艺培训、体验互动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28]最后,山西重视青少年的非遗文化教育,不仅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还积极打造非遗研学实践线路,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运城市的永济市推出了“黄河岸边非遗游”研学线路,新绛县推出“一场砚遇邂逅绛州”的非遗研学游,芮城县永乐宫设立非遗传承研学基地

促使非遗文化生态焕发生机的关键还在于非遗传承人的培养。2015年以来,山西积极完善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公布传承人名录,举办传承人培训班,邀请传承人免费入驻非遗展示场所,鼓励传承人就业,这些措施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然而,在原生传承人方面,常因资金不足而出现保护困境。

总之,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山西省各级部门贯彻中央与省委精神,统筹协调,分工明确,让非遗保护、传承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然而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与完善。(www.xing528.com)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矿藏。世代与黄河为邻的山西民众,感恩于黄河的馈赠,与其和谐共生,对其合理利用,也敬畏黄河的浩荡,与之坚韧抵抗、互动博弈,对黄河深厚而复杂的情感,共生又博弈的互动模式,缔造出富有时代性、地域性的黄河非遗文化。山西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智慧与品格,这正是黄河文化的灵魂所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要以保护文化生态为前提。统筹推进黄河生态环境的治理,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大气力、大保护、大治理为原则,加强对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施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立生态保护实验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特殊的文化空间进行协同保护。此外,还要加强持续性资金投入,提升非遗场馆与景区的接待能力。为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工作提供财力、物力、政策性支持。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非遗产品设计理念,提升产品质量与实用性,迎合消费需求,增强产品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景区非遗节目,扩大非遗景区的辐射范围与吸引力,助推文旅深度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