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轴带核心区展示: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黄河轴带核心区展示: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轴带保护展示核心区中的“一核”聚集了洛阳、开封、郑州三大古都,是黄河文明的起始点,华夏古都文明的核心区,浓缩了我国北宋及其以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一核”区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11处,占全省50%以上,其中环嵩山地区文化资源最为富聚,其次是洛阳盆地,再次是黄河沿岸,最后是南太行一线。

黄河轴带核心区展示:黄河文化发展研究

黄河轴带保护展示核心区中的“一核”聚集了洛阳开封、郑州三大古都,是黄河文明的起始点,华夏古都文明的核心区,浓缩了我国北宋及其以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核心区的济源焦作、新乡自古为京畿腹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多会聚于此,重大历史事件多发生于此,是古都文化的重要辐射区,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1.文化遗产分布情况

郑州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已发现史前至秦汉时期古城遗址40余座。郑州地区的考古工作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重要考古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4项,在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9个项目中,郑州占5个,全市现有博物馆51家(国有30家、非国有21家),其中,一级博物馆2家,二级博物馆4家,三级博物馆1家。馆藏文物14万余件,珍贵文物2.5万件。洛阳全市现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传统村落77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82座,馆藏文物42万件(套)。开封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9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7处35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2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42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2]焦作是全省文物资源大市,现有文物古迹点共301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0处。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首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94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以出土汉代釉陶和近现代纸质文物最具地方特色。另有190余座600余间自宋以来的古建筑,价值与规模在省内首屈一指。新乡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卫辉市第一,辉县市第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一核”区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11处,占全省50%以上,其中环嵩山地区文化资源最为富聚,其次是洛阳盆地,再次是黄河沿岸,最后是南太行一线。(www.xing528.com)

2.总体布局与利用

黄河轴带成片整体性传承利用和保护展示核心区的总体布局,以郑州、开封、洛阳为“一核”中的三极,打造华夏古都文化核心区,形成大片区的保护利用展示区域。“一核”区域遵循构建“一核四带十片区多点联动”的发展思路。“一核”指郑汴洛连为一体以嵩山为中心的整体文化区,嵩山既是中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元素最富聚的地区。“三极”指郑汴洛三个古都支点。郑州以“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为核心理念,持续强化国内外对郑州的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认可度。开封立足于彰显开封“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九朝古都的内涵。洛阳立足构建“华夏之源、河洛之根、丝绸起点、运河中心”的十三朝古都理念,打造成片古都文化核心区。“四带”指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丝绸之路文化带、南太行文化带。“十片区”指华夏文明起源片区、黄帝故里文化片区、河洛文化片区、龙门石窟宗教文化片区、邙山陵墓与巩义宋陵文化区、南太行古城古国文化区、南太行名人文化区、济水之源文化区、五龙口枋口文化区、百泉苏门山文化片区、王屋山文化片区。“多点联动”一是以郑州二七塔、兰考焦裕禄墓为首的红色文化遗址点,一是以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遗址点。此二类文化遗址点多,分布广泛,借以最有影响力的文化遗址,来带动众多文化遗址的整体保护与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