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编写体现全球史观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编写体现全球史观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全球史观”关注的不只是各个国家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世界历史》课标及教材,从全球历史的范围出发,关注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地区的历史。教材以“全球史观”的史学思想来编写教材,这样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能够用更为广阔的思维认识、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编写体现全球史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史观”开始在西方史学界兴起,这一新的史学观念冲破了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着眼从全球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全球史观”的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1]。同时,“全球史观”关注的不只是各个国家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全球史观”在《世界历史》的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包含的国家与地区广泛。课标和教材所涉及的国别和地区历史,不仅包括西方国家,还包括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尽管在课标和教材中的欧洲史仍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比重,但是课标和教材同样为非洲、中亚这些平时我们一般不太注重的国家和地区设置专章进行介绍。例如在课标中,要求“追踪600年—1300年伊斯兰世界的起源和扩展”、“分析1800年以前早期非洲社会的多样特征”、“论证对中南美洲社会发展的理解”,而在教材中则设置专门的章节介绍这些地区的历史。

《世界历史》课标及教材,从全球历史的范围出发,关注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地区的历史。这与我国的历史教材相比,非西方国家的历史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过这些历史在我国历史教材中的比重。(www.xing528.com)

其次,注重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不论在课标还是在教材之中,对历史的编排都体现出对全球历史的整合,在横向强调某一个时代各个国家呈现的共同特征,强调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例如要求学生“描述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包括拜占庭对莫斯科和俄国的影响;拜占庭文化沙皇伊凡三世和基辅的影响”;“认识穆斯林向印度、中国、欧洲和非洲的贸易路线,评价贸易的经济影响”;“认识哥伦布航行及其对全球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分析20世纪的恐怖主义,包括‘光辉道路’、红色旅、哈马斯和基地组织,分析恐怖主义对日常生活如旅游、世界能源供应、金融市场的影响”,等等。课标和教材所考察的并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国家历史,而是强调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材以“全球史观”的史学思想来编写教材,这样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能够用更为广阔的思维认识、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教材通过吸取全球史观这一种新的史学思想,可以进一步帮助中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增进他们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的了解,自觉地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交流、影响和碰撞及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益于学生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大环境中去体会历史进程中的艰难、曲折和光明进步的前途;有利于学生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掌握,并能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对世界历史的伟大贡献。说到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避免思想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增强学生全球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2]《世界历史》对全球史观的融入对我国新课改下如何在全球史观的理念之下编撰中学历史教材具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