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树:守护墓地的传奇

中国古树:守护墓地的传奇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省汉中市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在诸葛亮的墓后,有两棵桂花树比肩而立,树龄已有1700多年,高度16米左右,树围约4米,树龄虽古老,但生机勃勃,它的树叶青翠欲滴、树冠浓荫如盖,犹如大伞般遮护着墓冢,被称为“护墓双桂”。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之分,“护墓双桂”为丹桂,每年农历八月开花,有“十里定军草木香”的美誉。

中国古树:守护墓地的传奇

陕西省汉中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墓园之内风景宜人,古树参天。在诸葛亮的墓后,有两棵桂花树比肩而立,树龄已有1700多年,高度16米左右,树围约4米,树龄虽古老,但生机勃勃,它的树叶青翠欲滴、树冠浓荫如盖,犹如大伞般遮护着墓冢,被称为“护墓双桂”。

据《忠武侯祠墓志》记载:两株桂花树为公元263年,诸葛亮去世29年后才种植在这里的。

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三分天下,官至丞相,死后封为武乡侯。诸葛亮足智多谋,多次在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故事至今脍炙人口。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诸葛亮的一生为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篇《出师表》流芳百世,激励后人尽忠国事,建功立业。

武侯墓旁的『护墓双桂』

武侯墓旁的『护墓双桂』

武侯墓旁的『护墓双桂』

桂花

桂花

桂花

『护墓双桂』开的桂花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临终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并表示墓地“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诸葛亮作为一朝宰相,权势过人,却一生俭朴,家无余财,即使在死后也依然保持着他节俭克己的作风。因此他的墓地没有太多的装饰,独留青冢一座。29年过后,人们出于对诸葛亮一生文治武功的景仰,在他的墓地旁种下了54棵翠柏,还栽植了两棵桂花树在坟头,象征着诸葛亮人格魅力高洁品格

随着时光的流逝,54棵翠柏仅余22棵。而这两棵桂花树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矗立在诸葛亮的墓后,浓荫庇冢,清雅宜人。

桂花树是中国特有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它四季常青,树龄长久,花开之季花色金黄,芳香四溢,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浙江等地都有分布。据史料记载,人工栽植桂花树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了,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其中“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装饰的旗帜。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生活中已经广泛使用桂花了。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的推崇,栽植桂花树蔚然成风。当时桂花树被视为神仙之树,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描述,而中秋时节,边赏月边饮桂花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古代读书人更是把桂花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常喜欢在书院里种一棵桂花树,取“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之意。由于桂花有着健胃生津、化痰止咳、理脾平肝的功效,再加上气味芳香,人们会利用桂花制作各种食物食用。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之分,“护墓双桂”为丹桂,每年农历八月开花,有“十里定军草木香”的美誉。与其他桂花树不同,这两棵桂花树在一个月之间有连开三至四次花的奇观,而且它的花瓣也和一般的桂花树不一样,一朵花拥有八片花瓣。

『护墓双桂』开的桂花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临终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并表示墓地“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诸葛亮作为一朝宰相,权势过人,却一生俭朴,家无余财,即使在死后也依然保持着他节俭克己的作风。因此他的墓地没有太多的装饰,独留青冢一座。29年过后,人们出于对诸葛亮一生文治武功的景仰,在他的墓地旁种下了54棵翠柏,还栽植了两棵桂花树在坟头,象征着诸葛亮人格魅力和高洁品格。

随着时光的流逝,54棵翠柏仅余22棵。而这两棵桂花树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矗立在诸葛亮的墓后,浓荫庇冢,清雅宜人。

桂花树是中国特有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它四季常青,树龄长久,花开之季花色金黄,芳香四溢,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浙江等地都有分布。据史料记载,人工栽植桂花树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了,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其中“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装饰的旗帜。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生活中已经广泛使用桂花了。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的推崇,栽植桂花树蔚然成风。当时桂花树被视为神仙之树,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描述,而中秋时节,边赏月边饮桂花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古代读书人更是把桂花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常喜欢在书院里种一棵桂花树,取“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之意。由于桂花有着健胃生津、化痰止咳、理脾平肝的功效,再加上气味芳香,人们会利用桂花制作各种食物食用。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之分,“护墓双桂”为丹桂,每年农历八月开花,有“十里定军草木香”的美誉。与其他桂花树不同,这两棵桂花树在一个月之间有连开三至四次花的奇观,而且它的花瓣也和一般的桂花树不一样,一朵花拥有八片花瓣。(www.xing528.com)

『护墓双桂』开的桂花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临终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并表示墓地“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诸葛亮作为一朝宰相,权势过人,却一生俭朴,家无余财,即使在死后也依然保持着他节俭克己的作风。因此他的墓地没有太多的装饰,独留青冢一座。29年过后,人们出于对诸葛亮一生文治武功的景仰,在他的墓地旁种下了54棵翠柏,还栽植了两棵桂花树在坟头,象征着诸葛亮人格魅力和高洁品格。

随着时光的流逝,54棵翠柏仅余22棵。而这两棵桂花树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矗立在诸葛亮的墓后,浓荫庇冢,清雅宜人。

桂花树是中国特有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它四季常青,树龄长久,花开之季花色金黄,芳香四溢,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浙江等地都有分布。据史料记载,人工栽植桂花树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了,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其中“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装饰的旗帜。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生活中已经广泛使用桂花了。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的推崇,栽植桂花树蔚然成风。当时桂花树被视为神仙之树,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描述,而中秋时节,边赏月边饮桂花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古代读书人更是把桂花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常喜欢在书院里种一棵桂花树,取“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之意。由于桂花有着健胃生津、化痰止咳、理脾平肝的功效,再加上气味芳香,人们会利用桂花制作各种食物食用。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之分,“护墓双桂”为丹桂,每年农历八月开花,有“十里定军草木香”的美誉。与其他桂花树不同,这两棵桂花树在一个月之间有连开三至四次花的奇观,而且它的花瓣也和一般的桂花树不一样,一朵花拥有八片花瓣。

桂花酒

除了花瓣比普通的桂花多,最为神奇的是,根据《忠武侯祠墓志》记载,这两棵桂树为当地少见的结籽桂树。关于这个记载,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这两棵桂花树在古时候是罕见的结籽桂树,当地的妇女如果不能生孩子的话,会来捡拾桂籽,就能得到诸葛亮的显灵,喜得贵子了。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据林业专家介绍,其实桂花树开花结果是正常现象,只要树龄成熟,周边环境适宜,桂花和其他树木一样,可以年年开花结果。在南方,桂花结果十分普遍,人们繁殖桂花树通常用果实播种。而护墓双桂生长在北方,气温相对偏低,所以结果现象也就相对较少,成了罕见的景象。

如今,这两棵有着1700多年的桂花树已经成了汉中市的市树。它们安静地伫立在诸葛亮的墓后,每到清明或仲秋之际,人们来到武侯墓,都会在树下静静地感悟着这寸草寸木所带来的宁静祥和的氛围。

桂花酒

除了花瓣比普通的桂花多,最为神奇的是,根据《忠武侯祠墓志》记载,这两棵桂树为当地少见的结籽桂树。关于这个记载,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这两棵桂花树在古时候是罕见的结籽桂树,当地的妇女如果不能生孩子的话,会来捡拾桂籽,就能得到诸葛亮的显灵,喜得贵子了。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据林业专家介绍,其实桂花树开花结果是正常现象,只要树龄成熟,周边环境适宜,桂花和其他树木一样,可以年年开花结果。在南方,桂花结果十分普遍,人们繁殖桂花树通常用果实播种。而护墓双桂生长在北方,气温相对偏低,所以结果现象也就相对较少,成了罕见的景象。

如今,这两棵有着1700多年的桂花树已经成了汉中市的市树。它们安静地伫立在诸葛亮的墓后,每到清明或仲秋之际,人们来到武侯墓,都会在树下静静地感悟着这寸草寸木所带来的宁静祥和的氛围。

桂花酒

除了花瓣比普通的桂花多,最为神奇的是,根据《忠武侯祠墓志》记载,这两棵桂树为当地少见的结籽桂树。关于这个记载,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这两棵桂花树在古时候是罕见的结籽桂树,当地的妇女如果不能生孩子的话,会来捡拾桂籽,就能得到诸葛亮的显灵,喜得贵子了。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据林业专家介绍,其实桂花树开花结果是正常现象,只要树龄成熟,周边环境适宜,桂花和其他树木一样,可以年年开花结果。在南方,桂花结果十分普遍,人们繁殖桂花树通常用果实播种。而护墓双桂生长在北方,气温相对偏低,所以结果现象也就相对较少,成了罕见的景象。

如今,这两棵有着1700多年的桂花树已经成了汉中市的市树。它们安静地伫立在诸葛亮的墓后,每到清明或仲秋之际,人们来到武侯墓,都会在树下静静地感悟着这寸草寸木所带来的宁静祥和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