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建议幼教师以父母般态度对待儿童

教育家建议幼教师以父母般态度对待儿童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教师讲究教育和教学的艺术,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还体现在教师要善于纠正儿童的错误。因此,他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昆体良给出以下建议。

教育家建议幼教师以父母般态度对待儿童

昆体良,古代罗马著名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力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

昆体良,古代罗马著名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力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

教师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1]

教师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1]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教育家,是教育史上大力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这位公元一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观点。他认为,体罚是残忍行为,是一种凌辱,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消沉。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以激发他们兴趣的。因此,他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

昆体良认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他认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意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那么,在实际教育和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昆体良给出以下建议。

1.要注意讲究艺术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意愿,而意愿是不能强迫的”。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就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放纵,否则,冷酷引起厌恶,宽容招致轻视”。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了不同的区域,老师在一边观察着忙忙碌碌分工而又合作的孩子,一边等待着需要帮助的幼儿,好及时给予他们指导。这时,幼儿小靖趴在桌子上,懒洋洋的。“怎么了,小靖,不舒服吗?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老师,我不想玩,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你可以到搭建区玩积木,科学区玩磁铁、玩水……”老师建议着,但丝毫提不起小靖的兴趣。老师忽然想起前几天孩子们捡的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石子还没被投放到区域中,于是她将石子投放到区域中并带小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石子可分大小,现在它们都混在一起,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分一分吧。”小靖先是尝试按大小给这些石头分类,接着又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其他孩子一起兴致勃勃地按颜色、形状、轻重等为石子分类。

这里,昆体良关于儿童教育的建议得到了活用。由此可知,教师要以自己的理智的爱赢得儿童的尊敬,那么儿童就能“视教师如父母”,于是教师就为引导儿童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诚如昆体良所说:“这种敬师的感情大大有助于进步,因为在这种感情影响之下,学生不仅将愉快地听讲,而且会相信教给他们的东西,愿意仿效教师。当汇集到学校去的时候,他们会愉快地、欢欣地聚合在一起;他们的错误被纠正时不会生气,他们受到称赞时会感到鼓舞;他们会以专心学习,努力尽可能取得教师的珍爱。”

教师讲究教育和教学的艺术,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还体现在教师要善于纠正儿童的错误。

一次,某幼儿教师带领孩子在玩象棋。就在孩子们兴致正高时,因为时间关系活动结束了。后来打扫卫生时,老师发现少了几枚象棋棋子,而且,问谁都不吭声,都很害怕的样子,都说没拿,都说没动。这位老师恍然大悟:孩子们是怕被冠以小偷的罪名,不敢承认。老师忙说:“象棋上面的棋子小马可喜欢小朋友们了,它常常跟你们跑回家一起玩,晚上,又非常愿意和他的朋友们住在一块儿,咱们可不能惹它伤心,你们说是不是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出主意、想办法,后来,象棋棋子也自然而然地回到了棋盘上。

这位老师的做法就体现了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即教师在纠正儿童的错误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态度要和蔼,方法要温和,因为“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如果过于吹毛求疵,学生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意志消沉,最后会憎恨他的功课,担心动辄出错,什么功课也不想做”。尤其对于年幼的学生,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更要注意态度和蔼。

在昆体良看来,不论对错误的纠正多么严格,教师都要以温和的手法去施行。比如学生作业的有些部分应受到赞扬,有些要马虎过去,有一些要重做,一定要说出重做的理由。有时在隐晦难解之处要加进教师的批语,以进行启发。总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方法,作业的数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都应当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2.杜绝体罚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杜绝体罚现象,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即教师要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坚决不能体罚学生。因为体罚是对学生的凌辱,“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在学习上,昆体良反对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因为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多样化,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昆体良认为,儿童生来具有智力活动与理解能力,愚蠢和低能只是一种反常现象,是稀有的。因此,他认为小学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基础。为此,他主张儿童应提早入学,但学习不能负担过重,教学中应多渗入游戏的成分。因为游戏可以增强儿童智慧,培养儿童的道德品格,当然,不能让儿童游戏过度。同时,他建议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精神进行调剂,以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质量。

【注释】
(www.xing528.com)

[1]任中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教育家,是教育史上大力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这位公元一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观点。他认为,体罚是残忍行为,是一种凌辱,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消沉。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以激发他们兴趣的。因此,他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

昆体良认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他认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意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那么,在实际教育和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昆体良给出以下建议。

1.要注意讲究艺术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意愿,而意愿是不能强迫的”。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就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放纵,否则,冷酷引起厌恶,宽容招致轻视”。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了不同的区域,老师在一边观察着忙忙碌碌分工而又合作的孩子,一边等待着需要帮助的幼儿,好及时给予他们指导。这时,幼儿小靖趴在桌子上,懒洋洋的。“怎么了,小靖,不舒服吗?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老师,我不想玩,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你可以到搭建区玩积木,科学区玩磁铁、玩水……”老师建议着,但丝毫提不起小靖的兴趣。老师忽然想起前几天孩子们捡的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石子还没被投放到区域中,于是她将石子投放到区域中并带小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石子可分大小,现在它们都混在一起,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分一分吧。”小靖先是尝试按大小给这些石头分类,接着又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其他孩子一起兴致勃勃地按颜色、形状、轻重等为石子分类。

这里,昆体良关于儿童教育的建议得到了活用。由此可知,教师要以自己的理智的爱赢得儿童的尊敬,那么儿童就能“视教师如父母”,于是教师就为引导儿童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诚如昆体良所说:“这种敬师的感情大大有助于进步,因为在这种感情影响之下,学生不仅将愉快地听讲,而且会相信教给他们的东西,愿意仿效教师。当汇集到学校去的时候,他们会愉快地、欢欣地聚合在一起;他们的错误被纠正时不会生气,他们受到称赞时会感到鼓舞;他们会以专心学习,努力尽可能取得教师的珍爱。”

教师讲究教育和教学的艺术,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还体现在教师要善于纠正儿童的错误。

一次,某幼儿教师带领孩子在玩象棋。就在孩子们兴致正高时,因为时间关系活动结束了。后来打扫卫生时,老师发现少了几枚象棋棋子,而且,问谁都不吭声,都很害怕的样子,都说没拿,都说没动。这位老师恍然大悟:孩子们是怕被冠以小偷的罪名,不敢承认。老师忙说:“象棋上面的棋子小马可喜欢小朋友们了,它常常跟你们跑回家一起玩,晚上,又非常愿意和他的朋友们住在一块儿,咱们可不能惹它伤心,你们说是不是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出主意、想办法,后来,象棋棋子也自然而然地回到了棋盘上。

这位老师的做法就体现了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即教师在纠正儿童的错误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态度要和蔼,方法要温和,因为“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如果过于吹毛求疵,学生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意志消沉,最后会憎恨他的功课,担心动辄出错,什么功课也不想做”。尤其对于年幼的学生,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更要注意态度和蔼。

在昆体良看来,不论对错误的纠正多么严格,教师都要以温和的手法去施行。比如学生作业的有些部分应受到赞扬,有些要马虎过去,有一些要重做,一定要说出重做的理由。有时在隐晦难解之处要加进教师的批语,以进行启发。总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方法,作业的数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都应当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2.杜绝体罚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杜绝体罚现象,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即教师要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坚决不能体罚学生。因为体罚是对学生的凌辱,“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在学习上,昆体良反对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因为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多样化,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昆体良认为,儿童生来具有智力活动与理解能力,愚蠢和低能只是一种反常现象,是稀有的。因此,他认为小学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基础。为此,他主张儿童应提早入学,但学习不能负担过重,教学中应多渗入游戏的成分。因为游戏可以增强儿童智慧,培养儿童的道德品格,当然,不能让儿童游戏过度。同时,他建议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精神进行调剂,以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质量。

【注释】

[1]任中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