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建议培养幼儿教师的习惯

教育家建议培养幼儿教师的习惯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叶圣陶特别强调习惯的培养,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叶圣陶的教育理论中,他提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重在“习惯”,强调“养成”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培养各种各样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从此意义上来理解,叶圣陶确信: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终身以之。因此,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就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性格。由此观之,在叶圣陶心目中,养成习惯和接受教育,是合二为一的事。

教育家建议培养幼儿教师的习惯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1]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1]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1]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叶圣陶特别强调习惯的培养,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而这也是他对我们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的建议。

在叶圣陶的教育理论中,他提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重在“习惯”,强调“养成”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培养各种各样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换言之,教育就是要逐步养成学生各种做人的好习惯。为此,叶圣陶要求受教育者个个成为真知真能的人。而这里的“真能”就是要让他们习惯成自然。他说:“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从此意义上来理解,叶圣陶确信: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终身以之。

当然,就本质而言,习惯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行动方式。它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得益;坏的习惯不但导致终身受累,甚至会殃及旁人、贻害社会。于是叶圣陶强调,在说不尽的众多习惯中,有两种习惯万万不可养成:一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二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就是对待任何事情都随随便便,想怎样就怎样,不遵守任何规矩,也根本不想遵守什么规矩,一切随心所欲。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成了习惯,于是一切真正好的习惯都无法养成。“够格”的要求就在于要严于律己,求其“入格”,一切都无所谓的人,是永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所以,从实质上看,这就是一种不愿接受任何教育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小而言之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大而言之如侵吞公物、贪污钱财。这些都是以个人至上主义为核心的有害行为。一切为非作歹的人,其起始的一步就在“妨害他人”。

针对如何培养幼儿的习惯,叶圣陶认为,养成好习惯,要从“早”抓起,从“小”抓起。

所谓从“早”抓起,就是强调要抓开端,抓起始的第一步。叶圣陶说:“大凡一辈子需用的事最需养成好习惯。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渐渐地不大觉着勉强了,渐渐地习惯成自然,可以行所无事了。这就是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受用。如果开端不怎么正当适宜,到后来就成了坏习惯。”事实上,叶圣陶的这一观点可以用孔子的话概括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即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可以变成一个人的天性,以至以后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就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某种习惯形成之日,也就是某种性格形成之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性格中的很大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因此,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就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性格。

所谓从“小”抓起,就是强调要让步好习惯在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养成,这样,才能在对待大事、处理大局上也处处正当适宜。叶圣陶在抗战期间论述“革自己的命”的必要性时,曾对“立身为公”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说:“说到养成行为习惯,必须在最微细最平常的场合入手,积渐功深,遇到不微细不平常的场合也自然而然能够为公。公家的信封信笺硬是不写私信,买什么票上什么车硬是遵守秩序,这些事似乎无关大体,但是成了习惯之后,就可以保证自己不至于贪污,不至于侵犯他人的自由。”而事实上,学生在校读书,言行举止多数不是什么关涉社会和国家的大事,然而好习惯就应该从这些细小的事上逐渐培养起来。为此,叶圣陶说:“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由此观之,在叶圣陶心目中,养成习惯和接受教育,是合二为一的事。

明确了习惯的养成如此重要,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叶圣陶建议幼儿教师重视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不妨先从习惯的养成抓起。

1.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幼儿尚处于思维开放的初期,不具备忍耐力,无法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基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将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巧妙地在游戏中或者在相对欢乐的氛围中渗透进去。

为了让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有的教师在角色区放置各类衣物,让幼儿练习给娃娃穿脱衣服;有的教师在美工区放置用硬纸板制成的鞋面,打上鞋洞,穿上毛线,让幼儿练习系鞋带;有的教师在生活区放置有纽扣的衣服等,让幼儿练习扣纽扣……

当然,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幼儿各种技能的指导。

2.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幼儿教育要从生活、学习、交往等细微处入手,将养成教育落实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里。比如在幼儿每天早晨入园时引导幼儿与老师、小朋友互相问候,以此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比如平时注意让幼儿自己收拾东西,操作材料时分类有序摆放等。

同时考虑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榜样示范的作用,促进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要时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叶圣陶特别强调习惯的培养,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而这也是他对我们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的建议。

在叶圣陶的教育理论中,他提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重在“习惯”,强调“养成”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培养各种各样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换言之,教育就是要逐步养成学生各种做人的好习惯。为此,叶圣陶要求受教育者个个成为真知真能的人。而这里的“真能”就是要让他们习惯成自然。他说:“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从此意义上来理解,叶圣陶确信: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终身以之。

当然,就本质而言,习惯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行动方式。它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得益;坏的习惯不但导致终身受累,甚至会殃及旁人、贻害社会。于是叶圣陶强调,在说不尽的众多习惯中,有两种习惯万万不可养成:一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二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就是对待任何事情都随随便便,想怎样就怎样,不遵守任何规矩,也根本不想遵守什么规矩,一切随心所欲。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成了习惯,于是一切真正好的习惯都无法养成。“够格”的要求就在于要严于律己,求其“入格”,一切都无所谓的人,是永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所以,从实质上看,这就是一种不愿接受任何教育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小而言之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大而言之如侵吞公物、贪污钱财。这些都是以个人至上主义为核心的有害行为。一切为非作歹的人,其起始的一步就在“妨害他人”。

针对如何培养幼儿的习惯,叶圣陶认为,养成好习惯,要从“早”抓起,从“小”抓起。

所谓从“早”抓起,就是强调要抓开端,抓起始的第一步。叶圣陶说:“大凡一辈子需用的事最需养成好习惯。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渐渐地不大觉着勉强了,渐渐地习惯成自然,可以行所无事了。这就是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受用。如果开端不怎么正当适宜,到后来就成了坏习惯。”事实上,叶圣陶的这一观点可以用孔子的话概括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即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可以变成一个人的天性,以至以后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就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某种习惯形成之日,也就是某种性格形成之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性格中的很大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因此,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就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性格。

所谓从“小”抓起,就是强调要让步好习惯在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养成,这样,才能在对待大事、处理大局上也处处正当适宜。叶圣陶在抗战期间论述“革自己的命”的必要性时,曾对“立身为公”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说:“说到养成行为习惯,必须在最微细最平常的场合入手,积渐功深,遇到不微细不平常的场合也自然而然能够为公。公家的信封信笺硬是不写私信,买什么票上什么车硬是遵守秩序,这些事似乎无关大体,但是成了习惯之后,就可以保证自己不至于贪污,不至于侵犯他人的自由。”而事实上,学生在校读书,言行举止多数不是什么关涉社会和国家的大事,然而好习惯就应该从这些细小的事上逐渐培养起来。为此,叶圣陶说:“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由此观之,在叶圣陶心目中,养成习惯和接受教育,是合二为一的事。(www.xing528.com)

明确了习惯的养成如此重要,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叶圣陶建议幼儿教师重视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不妨先从习惯的养成抓起。

1.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幼儿尚处于思维开放的初期,不具备忍耐力,无法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基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将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巧妙地在游戏中或者在相对欢乐的氛围中渗透进去。

为了让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有的教师在角色区放置各类衣物,让幼儿练习给娃娃穿脱衣服;有的教师在美工区放置用硬纸板制成的鞋面,打上鞋洞,穿上毛线,让幼儿练习系鞋带;有的教师在生活区放置有纽扣的衣服等,让幼儿练习扣纽扣……

当然,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幼儿各种技能的指导。

2.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幼儿教育要从生活、学习、交往等细微处入手,将养成教育落实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里。比如在幼儿每天早晨入园时引导幼儿与老师、小朋友互相问候,以此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比如平时注意让幼儿自己收拾东西,操作材料时分类有序摆放等。

同时考虑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榜样示范的作用,促进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要时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叶圣陶特别强调习惯的培养,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而这也是他对我们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的建议。

在叶圣陶的教育理论中,他提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重在“习惯”,强调“养成”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培养各种各样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换言之,教育就是要逐步养成学生各种做人的好习惯。为此,叶圣陶要求受教育者个个成为真知真能的人。而这里的“真能”就是要让他们习惯成自然。他说:“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从此意义上来理解,叶圣陶确信: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终身以之。

当然,就本质而言,习惯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行动方式。它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得益;坏的习惯不但导致终身受累,甚至会殃及旁人、贻害社会。于是叶圣陶强调,在说不尽的众多习惯中,有两种习惯万万不可养成:一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二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就是对待任何事情都随随便便,想怎样就怎样,不遵守任何规矩,也根本不想遵守什么规矩,一切随心所欲。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成了习惯,于是一切真正好的习惯都无法养成。“够格”的要求就在于要严于律己,求其“入格”,一切都无所谓的人,是永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所以,从实质上看,这就是一种不愿接受任何教育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小而言之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大而言之如侵吞公物、贪污钱财。这些都是以个人至上主义为核心的有害行为。一切为非作歹的人,其起始的一步就在“妨害他人”。

针对如何培养幼儿的习惯,叶圣陶认为,养成好习惯,要从“早”抓起,从“小”抓起。

所谓从“早”抓起,就是强调要抓开端,抓起始的第一步。叶圣陶说:“大凡一辈子需用的事最需养成好习惯。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渐渐地不大觉着勉强了,渐渐地习惯成自然,可以行所无事了。这就是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受用。如果开端不怎么正当适宜,到后来就成了坏习惯。”事实上,叶圣陶的这一观点可以用孔子的话概括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即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可以变成一个人的天性,以至以后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就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某种习惯形成之日,也就是某种性格形成之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性格中的很大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因此,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就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性格。

所谓从“小”抓起,就是强调要让步好习惯在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养成,这样,才能在对待大事、处理大局上也处处正当适宜。叶圣陶在抗战期间论述“革自己的命”的必要性时,曾对“立身为公”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说:“说到养成行为习惯,必须在最微细最平常的场合入手,积渐功深,遇到不微细不平常的场合也自然而然能够为公。公家的信封信笺硬是不写私信,买什么票上什么车硬是遵守秩序,这些事似乎无关大体,但是成了习惯之后,就可以保证自己不至于贪污,不至于侵犯他人的自由。”而事实上,学生在校读书,言行举止多数不是什么关涉社会和国家的大事,然而好习惯就应该从这些细小的事上逐渐培养起来。为此,叶圣陶说:“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由此观之,在叶圣陶心目中,养成习惯和接受教育,是合二为一的事。

明确了习惯的养成如此重要,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叶圣陶建议幼儿教师重视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不妨先从习惯的养成抓起。

1.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幼儿尚处于思维开放的初期,不具备忍耐力,无法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基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将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巧妙地在游戏中或者在相对欢乐的氛围中渗透进去。

为了让幼儿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有的教师在角色区放置各类衣物,让幼儿练习给娃娃穿脱衣服;有的教师在美工区放置用硬纸板制成的鞋面,打上鞋洞,穿上毛线,让幼儿练习系鞋带;有的教师在生活区放置有纽扣的衣服等,让幼儿练习扣纽扣……

当然,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幼儿各种技能的指导。

2.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幼儿教育要从生活、学习、交往等细微处入手,将养成教育落实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里。比如在幼儿每天早晨入园时引导幼儿与老师、小朋友互相问候,以此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比如平时注意让幼儿自己收拾东西,操作材料时分类有序摆放等。

同时考虑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榜样示范的作用,促进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要时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