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的建议:崇尚自然,发展个性

教育家的建议:崇尚自然,发展个性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8年,蔡元培在发表的《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一文中,明确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原则。而所谓“尚自然、展个性”,就是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这就提醒我们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做到崇尚自然,发展幼儿的个性,可以从下面这几点做起。而教师则在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建议的同时,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的游戏,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达到发展幼儿个性的目的。

教育家的建议:崇尚自然,发展个性

蔡元培,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涉及面广,从教育方针、学制到教学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他都有过许多论述,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美育实施的方法》《美育与人生》等著名篇章中。

“尚自然、展个性”,即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蔡元培从培育人才和国家的前途出发,认为“将来的世界,完全靠儿童们长大以后的活动”。他在专门为儿童写的《儿童节歌》中也表达了这样殷切的期望:“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1918年,蔡元培在发表的《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一文中,明确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原则。而所谓“尚自然、展个性”,就是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这一儿童教育主张,是针对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方式提出的。在传统的儿童教育中,儿童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其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强制性的目的教育,教育方式是单纯灌输、强迫就范、形体处罚方法,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的性格、兴趣和愿望。这种强制性的灌输教育是一种棍棒教育,儿童因为只要求盲从,不允许独立思考,只要求生硬地背诵而不去理解,机械地重复所学的东西,因而失去生动活泼的创造力。蔡元培深刻指出,这种旧教育是违反自然、束缚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是残酷的、令人生畏的教育方法。这样做,不但无益于儿童成长,而且对家庭、对国家也是有害的。而他提出的“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强调儿童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决定教育方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自己的这种儿童教育思想,蔡元培用农学家对待植物来形象地比喻这种新教育方法:“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之玻璃。”简言之,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来爱护、关心和培育儿童,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并使个性和群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提醒我们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做到崇尚自然,发展幼儿的个性,可以从下面这几点做起。

1.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情绪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幼儿教育中,不要为了让幼儿保持统一而对幼儿的想法和观点进行打压,而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个性化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从事各种游戏时,倘若发现一些幼儿不参与到游戏中,就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幼儿做出选择,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幼儿与其他人保持统一。须知,倘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过于严厉,尤其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扰,那么就会束缚幼儿个性,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为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对幼儿的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幼儿自己做主的机会,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阿铭年龄虽小,却是班上的“捣蛋鬼”。美术课上,大家都在画可爱的樟树,阿铭却把画面弄得乱糟糟的。旁边的小朋友向老师报告,说阿铭在画鬼。老师看了一眼,确实很乱,不过阿铭很投入,一边画还一边自言自语呢。于是老师走过去轻轻地问:“阿铭,你肯定在画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阿铭脱口而出:“迷宫。”老师继续问他:“哦!你这个迷宫好复杂哦,颜色挺漂亮的,怎么走啊?”阿铭摇摇头:“不知道。”老师提示他说:“一定要有出口才能玩哦。”阿铭说:“我不会写起点、终点。”原来他是不会写字!于是老师说:“我教你写吧!”按照他的意思,老师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写了“起点”和“终点”,阿铭高兴极了,认真地把作品装在作业袋中。

这位老师尊重了幼儿自由表达的需要,在倾听中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在给予尊重的同时,进行科学的引导,肯定了幼儿的表现,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2.要注意以开放性的方式进行幼儿教学

教师要注意创建开放性课堂,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比如在说话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和幼儿互动的方式,师生之间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幼儿的个性就会在讨论中得到发展,幼儿就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节日的讨论时,可以先对节日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思考在节日会做什么,并组织幼儿讨论最喜欢哪个节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表达的不同的看法和答案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幼儿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可以接着询问幼儿喜欢这些节日的原因。由此教师就可以从幼儿那里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喜欢春节是因为可以收压岁钱,在北方城市还有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溜冰;喜欢儿童节是因为可以上台表演节目;喜欢端午节是因为可以看划龙舟,也能吃粽子;等等。而教师对于幼儿的这些回答,要给予鼓励。借助于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思考习惯,更有利于幼儿探究世界和社会。

要注意的是,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营造平等的关系,要将幼儿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学生”,要让自己和幼儿处于同一位置,给幼儿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尤其是互动游戏中,教师更要注意设计不同的游戏来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可以将学科知识点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探究中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学科知识设计各种不同的游戏,比如结合体育训练设计增强幼儿体质的游戏,结合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设计绘画游戏,结合语言训练为幼儿设计角色游戏……这样一来,幼儿就会依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对游戏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教师则在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建议的同时,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的游戏,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达到发展幼儿个性的目的。

3.要注意采取鼓励式教学模式

当幼儿在活动中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使幼儿转变思维,从小就保持健康的心态。比如在游戏教学中,参加游戏的两组幼儿,一组取得了胜利,另一组输了,教师就要对失败组幼儿的心态多加关注,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输赢,使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学习思路出现错误,那么就要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在肯定其闪光点后,给予鼓励和科学的引导或指导,使幼儿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去探究和学习。

除此之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和解答,如果发现幼儿在思考过程中能有不同的观点,就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幼儿更爱思考,始终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除了学科教学和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面对成长中的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一些穿衣动作不太熟练时,教师就要给予幼儿耐心的指导,当看到幼儿逐步由不熟练到熟练时就要给予鼓励,从而使之树立良好的心态,主动多去练习。再如幼儿用勺子吃饭的动作不太熟练,教师除了注意慢慢引导,还要及时予以鼓励,使之能勤加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鼓励性语言和动作示范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更加独立,从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蔡元培从培育人才和国家的前途出发,认为“将来的世界,完全靠儿童们长大以后的活动”。他在专门为儿童写的《儿童节歌》中也表达了这样殷切的期望:“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1918年,蔡元培在发表的《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一文中,明确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原则。而所谓“尚自然、展个性”,就是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这一儿童教育主张,是针对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方式提出的。在传统的儿童教育中,儿童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其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强制性的目的教育,教育方式是单纯灌输、强迫就范、形体处罚方法,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的性格、兴趣和愿望。这种强制性的灌输教育是一种棍棒教育,儿童因为只要求盲从,不允许独立思考,只要求生硬地背诵而不去理解,机械地重复所学的东西,因而失去生动活泼的创造力。蔡元培深刻指出,这种旧教育是违反自然、束缚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是残酷的、令人生畏的教育方法。这样做,不但无益于儿童成长,而且对家庭、对国家也是有害的。而他提出的“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强调儿童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决定教育方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自己的这种儿童教育思想,蔡元培用农学家对待植物来形象地比喻这种新教育方法:“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之玻璃。”简言之,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来爱护、关心和培育儿童,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并使个性和群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提醒我们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做到崇尚自然,发展幼儿的个性,可以从下面这几点做起。

1.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情绪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幼儿教育中,不要为了让幼儿保持统一而对幼儿的想法和观点进行打压,而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个性化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从事各种游戏时,倘若发现一些幼儿不参与到游戏中,就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幼儿做出选择,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幼儿与其他人保持统一。须知,倘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过于严厉,尤其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扰,那么就会束缚幼儿个性,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为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对幼儿的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幼儿自己做主的机会,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阿铭年龄虽小,却是班上的“捣蛋鬼”。美术课上,大家都在画可爱的樟树,阿铭却把画面弄得乱糟糟的。旁边的小朋友向老师报告,说阿铭在画鬼。老师看了一眼,确实很乱,不过阿铭很投入,一边画还一边自言自语呢。于是老师走过去轻轻地问:“阿铭,你肯定在画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阿铭脱口而出:“迷宫。”老师继续问他:“哦!你这个迷宫好复杂哦,颜色挺漂亮的,怎么走啊?”阿铭摇摇头:“不知道。”老师提示他说:“一定要有出口才能玩哦。”阿铭说:“我不会写起点、终点。”原来他是不会写字!于是老师说:“我教你写吧!”按照他的意思,老师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写了“起点”和“终点”,阿铭高兴极了,认真地把作品装在作业袋中。

这位老师尊重了幼儿自由表达的需要,在倾听中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在给予尊重的同时,进行科学的引导,肯定了幼儿的表现,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www.xing528.com)

2.要注意以开放性的方式进行幼儿教学

教师要注意创建开放性课堂,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比如在说话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和幼儿互动的方式,师生之间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幼儿的个性就会在讨论中得到发展,幼儿就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节日的讨论时,可以先对节日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思考在节日会做什么,并组织幼儿讨论最喜欢哪个节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表达的不同的看法和答案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幼儿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可以接着询问幼儿喜欢这些节日的原因。由此教师就可以从幼儿那里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喜欢春节是因为可以收压岁钱,在北方城市还有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溜冰;喜欢儿童节是因为可以上台表演节目;喜欢端午节是因为可以看划龙舟,也能吃粽子;等等。而教师对于幼儿的这些回答,要给予鼓励。借助于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思考习惯,更有利于幼儿探究世界和社会。

要注意的是,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营造平等的关系,要将幼儿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学生”,要让自己和幼儿处于同一位置,给幼儿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尤其是互动游戏中,教师更要注意设计不同的游戏来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可以将学科知识点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探究中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学科知识设计各种不同的游戏,比如结合体育训练设计增强幼儿体质的游戏,结合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设计绘画游戏,结合语言训练为幼儿设计角色游戏……这样一来,幼儿就会依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对游戏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教师则在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建议的同时,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的游戏,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达到发展幼儿个性的目的。

3.要注意采取鼓励式教学模式

当幼儿在活动中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使幼儿转变思维,从小就保持健康的心态。比如在游戏教学中,参加游戏的两组幼儿,一组取得了胜利,另一组输了,教师就要对失败组幼儿的心态多加关注,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输赢,使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学习思路出现错误,那么就要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在肯定其闪光点后,给予鼓励和科学的引导或指导,使幼儿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去探究和学习。

除此之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和解答,如果发现幼儿在思考过程中能有不同的观点,就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幼儿更爱思考,始终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除了学科教学和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面对成长中的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一些穿衣动作不太熟练时,教师就要给予幼儿耐心的指导,当看到幼儿逐步由不熟练到熟练时就要给予鼓励,从而使之树立良好的心态,主动多去练习。再如幼儿用勺子吃饭的动作不太熟练,教师除了注意慢慢引导,还要及时予以鼓励,使之能勤加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鼓励性语言和动作示范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更加独立,从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蔡元培从培育人才和国家的前途出发,认为“将来的世界,完全靠儿童们长大以后的活动”。他在专门为儿童写的《儿童节歌》中也表达了这样殷切的期望:“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1918年,蔡元培在发表的《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一文中,明确提出“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原则。而所谓“尚自然、展个性”,就是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这一儿童教育主张,是针对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方式提出的。在传统的儿童教育中,儿童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其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强制性的目的教育,教育方式是单纯灌输、强迫就范、形体处罚方法,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的性格、兴趣和愿望。这种强制性的灌输教育是一种棍棒教育,儿童因为只要求盲从,不允许独立思考,只要求生硬地背诵而不去理解,机械地重复所学的东西,因而失去生动活泼的创造力。蔡元培深刻指出,这种旧教育是违反自然、束缚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是残酷的、令人生畏的教育方法。这样做,不但无益于儿童成长,而且对家庭、对国家也是有害的。而他提出的“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强调儿童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决定教育方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自己的这种儿童教育思想,蔡元培用农学家对待植物来形象地比喻这种新教育方法:“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之玻璃。”简言之,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来爱护、关心和培育儿童,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并使个性和群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提醒我们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做到崇尚自然,发展幼儿的个性,可以从下面这几点做起。

1.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情绪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幼儿教育中,不要为了让幼儿保持统一而对幼儿的想法和观点进行打压,而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个性化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从事各种游戏时,倘若发现一些幼儿不参与到游戏中,就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幼儿做出选择,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幼儿与其他人保持统一。须知,倘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过于严厉,尤其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扰,那么就会束缚幼儿个性,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为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对幼儿的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幼儿自己做主的机会,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阿铭年龄虽小,却是班上的“捣蛋鬼”。美术课上,大家都在画可爱的樟树,阿铭却把画面弄得乱糟糟的。旁边的小朋友向老师报告,说阿铭在画鬼。老师看了一眼,确实很乱,不过阿铭很投入,一边画还一边自言自语呢。于是老师走过去轻轻地问:“阿铭,你肯定在画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阿铭脱口而出:“迷宫。”老师继续问他:“哦!你这个迷宫好复杂哦,颜色挺漂亮的,怎么走啊?”阿铭摇摇头:“不知道。”老师提示他说:“一定要有出口才能玩哦。”阿铭说:“我不会写起点、终点。”原来他是不会写字!于是老师说:“我教你写吧!”按照他的意思,老师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写了“起点”和“终点”,阿铭高兴极了,认真地把作品装在作业袋中。

这位老师尊重了幼儿自由表达的需要,在倾听中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在给予尊重的同时,进行科学的引导,肯定了幼儿的表现,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2.要注意以开放性的方式进行幼儿教学

教师要注意创建开放性课堂,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比如在说话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和幼儿互动的方式,师生之间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幼儿的个性就会在讨论中得到发展,幼儿就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节日的讨论时,可以先对节日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思考在节日会做什么,并组织幼儿讨论最喜欢哪个节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表达的不同的看法和答案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幼儿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可以接着询问幼儿喜欢这些节日的原因。由此教师就可以从幼儿那里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喜欢春节是因为可以收压岁钱,在北方城市还有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溜冰;喜欢儿童节是因为可以上台表演节目;喜欢端午节是因为可以看划龙舟,也能吃粽子;等等。而教师对于幼儿的这些回答,要给予鼓励。借助于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思考习惯,更有利于幼儿探究世界和社会。

要注意的是,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营造平等的关系,要将幼儿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学生”,要让自己和幼儿处于同一位置,给幼儿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尤其是互动游戏中,教师更要注意设计不同的游戏来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可以将学科知识点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探究中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学科知识设计各种不同的游戏,比如结合体育训练设计增强幼儿体质的游戏,结合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设计绘画游戏,结合语言训练为幼儿设计角色游戏……这样一来,幼儿就会依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对游戏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教师则在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建议的同时,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的游戏,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达到发展幼儿个性的目的。

3.要注意采取鼓励式教学模式

当幼儿在活动中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使幼儿转变思维,从小就保持健康的心态。比如在游戏教学中,参加游戏的两组幼儿,一组取得了胜利,另一组输了,教师就要对失败组幼儿的心态多加关注,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输赢,使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学习思路出现错误,那么就要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在肯定其闪光点后,给予鼓励和科学的引导或指导,使幼儿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去探究和学习。

除此之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和解答,如果发现幼儿在思考过程中能有不同的观点,就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幼儿更爱思考,始终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除了学科教学和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面对成长中的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一些穿衣动作不太熟练时,教师就要给予幼儿耐心的指导,当看到幼儿逐步由不熟练到熟练时就要给予鼓励,从而使之树立良好的心态,主动多去练习。再如幼儿用勺子吃饭的动作不太熟练,教师除了注意慢慢引导,还要及时予以鼓励,使之能勤加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鼓励性语言和动作示范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更加独立,从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